潘海良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7-0035-02
實驗是物理學的基礎。演示實驗在中學物理教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學生建立物理概念、認識物理過程、掌握物理規(guī)律的基礎,也是驗證理論的唯一依據,并在培養(yǎng)學生研究科學的方法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中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根據教學中的實際問題,精心設計一些演示實驗,是幫助學生釋疑解惑的有效手段,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
要使演示實驗發(fā)揮最佳效果,筆者想從演示實驗的設計和自制教具兩方面談一些看法,與各位同行交流、商榷。
一、演示實驗的設計
1.精心設計針對性實驗,幫助學生解決疑點
學生在學習物理時,往往在某些地方遇到困難,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對有關內容的實際情況缺乏感性認識,電磁學部分更是如此。這就妨礙了對問題的細致分析和深入認識,感到不好捉摸,因而產生困難。如“合磁通”概念,就是學習中的一個疑難點。設計如圖l所示的演示實驗,采用輸出不對稱波形的可控硅整流源(實驗室用來給蓄電池充電的整流電源),這可使線圈L(100~100匝)接收后不以整流就能直接使示教電表偏轉。實驗中若在單根直導線中通以0. 5~1A的脈沖直流電,并讓線圈處在靠近直導線的位置,就能使加接微電流放大器的示教電表到滿偏,適當調節(jié)線圈L的位置,當L的中心與直導線重合時,電流表指針回到中間的零位置,即此位置通過線圈的合磁通為零。此實驗指針變化幅度大,對比明顯,并且實驗器材容易解決,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合磁通的概念。
2.精心設計引導性實驗,幫助學生掌握規(guī)律
中學物理不少規(guī)律是通過實驗總結出來的,但是其中有些內容,從提出課題到進行典型實驗,直到導出結論,中間思維跨度大,需要教師對學生的認識過程作必要的引導,甚至還要增加些有引導性的實驗來啟迪學生的思維,促使學生理解和掌握規(guī)律。如學生在初中時學過:閉合電路中一部分導體在切割磁感線時就會有電流產生。而高中則要求學生理解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是:穿過閉合電路的磁通量發(fā)生變化。為了讓學生順利地掌握和理解這一規(guī)律,設計如圖2所示。
實驗證明:導線雖然切割磁感線但不一定能產生感應電流。實驗中為了效果明顯,在示教電表上加接微電流放大器,將一根絕緣長直導線對折后接到放大器上,實驗時讓對折導線作切割磁感線運動,電流表指針幾乎不動,但當對折導線拉開后再切割磁感線時,指針有較大偏轉。比較兩次實驗結果,學生很容易理解感應電流產生的根本條件。
3.精心設計驗證性實驗,幫助學生理解結論
在物理學的研究中,僅依靠邏輯和數學方法得到結果是不充分的,還必須經過實踐的檢驗才是可靠的。例如為了驗證曰光燈導通鎮(zhèn)流器時產生一個瞬間高壓,雖然這里也可以用數學的推導來說明,但學生并不一定信服。設計如圖3所示的實驗,圖中日光燈鎮(zhèn)流器,電源為一節(jié)干電池。讓同學用雙手捏住鎮(zhèn)流器兩端,當開關斷開的瞬間,學生明顯感覺被電擊了一下(對人是安全的)。學生通過親身體驗不僅加深了對自感的理解,也對書本上的結論確信無疑。
二、自制教具的基本要素
1.有科學性和創(chuàng)造性。所有實驗的設計必須遵循科學原理,不能為了達到目的,人為地設計有悖于科學性的實驗。
2.力求簡明、形象、生動。只要演示實驗的科學性強,現象明顯,越簡單越好。著名的奧斯特實驗只用一根通電直導線和一枚磁針,相當簡單,卻能證明通電導體周圍存在磁場。
3.確保成功、明顯直觀。演示實驗應使全班學生看清相應的物理現象和過程。因此設計時應注意實驗現象要明顯直觀,確保成功。
4.增強趣味,適當設疑。設計趣味性強的實驗,創(chuàng)造良好的物理環(huán)境,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產生好奇心,激發(fā)巨大的學習動力。趣味性實驗主要是“新、奇、趣”。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疑中涉難,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營造一個向未知世界探索的環(huán)境。
總之,要做好演示實驗,單憑儀器生產廠家提供的器材是遠遠不能滿足教學需求的。這就需要廣大物理教師自己動手,挖掘身邊的生活資源,精心設計,親自制作,千方百計創(chuàng)造條件,盡可能利用自制教具使學生見到一些直觀形象,明顯生動的物理實驗,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
(責任編輯 劉凌芝)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