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家豪
摘 要: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實驗不僅作為一種物理方法,而且作為物理思想,隨著課改的要求和實施,在物理教學中實驗教學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實驗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思維、實驗技能和實驗能力,促使學生更深刻更牢固地掌握物理規(guī)律,激勵學生熱愛科學,培養(yǎng)科學素質建立正確的世界觀。
關鍵詞:新課改;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探究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7-131-01
實驗是物理課程改革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落實物理課程目標,全面提高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也是物理課程改革的重要條件和重要課程資源。然而新課改給教師的教學思路與教學方案帶來全新機遇及挑戰(zhàn)。作為初中物理教師,應不斷探索全新教學模式,認清實驗教學的重要性,注重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與創(chuàng)新能力,激發(fā)學生興趣,增強教學效率與教學效果。本人結合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經驗和體會,談幾點關于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思考。
一、教師要有良好是物理實驗素養(yǎng)
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學生眼里的教師應當是一位聰明、博學、善于思考、熱愛知識的人?!敝袑W物理教師除了應掌握必要的物理實驗技能外,還應該對實驗在物理教學中的意義和作用有正確的理解,對物理教學實驗設計的基本原理和組織學生實驗的方法與技巧有基本的了解,對實驗中可能出現(xiàn)的以外情況有充分的預設。這無疑要求物理教師必須具備豐富的物理專業(yè)知識和良好的物理實驗素養(yǎng)。
二、興趣是物理實驗教學的最好老師
興趣是學習的先導,興趣是引導學生學習入門的金鑰匙,這也是促進學生主動發(fā)展的重要因素。由于初中學生年齡小,對事物的認識還比較膚淺,最初對物理的興趣雖然濃厚、強烈,但屬于直接興趣。而物理課并不是節(jié)節(jié)、堂堂都能做到興趣盎然。隨著學習內容的深化、積累,學生的直接興趣會淡化,甚至無趣。在物理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能力,首先應當培養(yǎng)學生對于物理實驗的興趣。學生對做實驗有了興趣,才能使他們自覺自愿地去進行實驗,從而在實驗過程中培養(yǎng)他們的實驗能力。所以我們從激發(fā)興趣入手,著力進行了興趣的培養(yǎng)、鞏固和發(fā)展,把直接興趣轉化為間接興趣,使學生對物理的興趣經久不衰,以飽滿的熱情和旺盛的精力學習物理,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三、教師全新的實驗教學理念
教師有深厚的物理實驗功底的同時,還要在物理實驗的教學形式上靈活多樣,不墨守成規(guī)的照搬照套,大膽實踐,大膽創(chuàng)新,用實驗教學的新理念來指導物理實驗教學。對于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引導學生以生活中的物理現(xiàn)象作為素材,根據(jù)物理原理建構模型,重新創(chuàng)設實驗。這既使物理實驗顯得生動有趣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同時還緊扣了從生活走進物理。
四、重視演示實驗
若想養(yǎng)成學生良好的實驗態(tài)度與實驗習慣,教師的演示作用必不可少。演示實驗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可以使學生對物理現(xiàn)象獲得生動、深刻的印象;做好課堂演示實驗有助于學生掌握運用實驗手段發(fā)現(xiàn)問題,解釋問題的科學方法。不能因為演示實驗的煩瑣而人為削弱這個環(huán)節(jié),也不能因為多媒體技術進入課堂, 過分依賴多媒體的模擬實驗, 讓學生看一下了事。要正確引導思考、提出問題和質疑, 充分體現(xiàn)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真正發(fā)揮物理實驗教學的作用。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例如在九年級上學期《歐姆定律》第三節(jié)《電阻》的教學中,實驗前可對全班學生都進行分組(三人或四人一組)每組都有電源、燈泡、滑動變阻器等器材。教師邊演示邊設問,滑動變阻器有幾個接線柱,怎樣連接它才起到了改變了小燈泡的亮度的作用。讓學生帶著問題去仔細觀察,動手操作,再通過實物感受,實物觸摸,學生必然會全身心投入到課堂中來。這樣做一方面使學生熟悉并掌握滑動變阻器的結構和連接方法以及改變電流大小的原理,另一方面在學生的動手實驗中,也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了學生的主動求知欲望。變 “要我學”為 “我要學”,使學生的學習由被動的接受到主動的獲取。
五、改革傳統(tǒng)的實驗教學模式,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
實驗由單純驗證性向科學探究性轉變:所謂驗證性實驗,即是讓學生嘗試和利用實驗手段,對已知的現(xiàn)象和規(guī)律進行檢驗的一種實驗方法。所謂探究性實驗,是指學生在不知道實驗結果的前提下,通過設計一系列的實驗并付諸實踐,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或實驗結論進行嚴密推理來分析解決問題的實驗方法。分組實驗以往多以測量性、驗證性和實用性實驗為主,學生只須按步驟操作就行。這樣雖可保證實驗的成功率,但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基本無須思考,更不需要創(chuàng)造性的探索。要提高學生分組實驗的教學效果,就必須使學生真正進入角色,手、眼、腦并用,進行有目的的探索活動。如:在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時,實驗前教師先介紹光具座的結構,并說明什么是物距、像距。讓學生觀察并思考:為什么燭焰的焰心、透鏡中心、光屏中心要在同一高度?指導學生多次改變物距,通過對成像情況的反復觀察和比較,引導學生總結出成像規(guī)律。這樣不但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還可以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有著積極作用。
隨著新課改的穩(wěn)定推進,教師在學生實驗中應該大膽嘗試,通過實驗真正做到:“學生力所能及,教師避之;學生力所難及,教師助之;學生力所不及,教師為之”的新課程理念。所以,加強物理實驗教學,是提高物理教學質量的十分有效的途徑,對提高學生抽象邏輯思維能力很有幫助,能為學生學習高中乃至大學物理知識打下堅實基礎。因此,初中物理教學中,應大力推廣、加強和優(yōu)化物理實驗教學,從而進一步提高物理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汪會民.淺談初中物理實驗教學,2009(3).
[2] 韓會一.新課改下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探討,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