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金禮+鞠秋燕
內(nèi)容摘要:唐代詩人劉長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一詩寫得古樸蒼涼,素淡感傷,落寞凄涼,含蘊豐厚。本文主要討論了此詩千百年來為人喜愛的深層原因。
關鍵詞:古樸素淡 精神家園 隱逸
劉長卿是盛唐向中唐過渡時期的一位杰出詩人,他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一詩是中國古典詩歌的名篇佳作,歷來為人所喜愛。這主要是緣于作者為我們營造了一個古樸、落寞、荒涼、曠遠的詩意境界,閱讀該詩,可從中體味到失意多味的人生,產(chǎn)生心靈的共鳴,獲得審美的愉悅和體驗。人生難能事事如意,而銷蝕苦悶郁氣,超越現(xiàn)實,獲得心靈慰藉,是人類永恒的追求。劉長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契合了中國人這種潛在的深層次的審美體驗與心理需求,能在更高的層次上使讀者產(chǎn)生感情的共鳴,心靈的慰藉。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一詩,簡單質(zhì)樸,言約意豐。要想很好地品讀這首詩,就要準確深入地解讀這首詩中的意象,尤其是“柴門”意象。要從更深層次上理解作者筆下的“柴門”,才能體味詩歌那深刻豐厚的內(nèi)涵。
一.柴門——古樸素淡的美學風格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薄安耖T”是貧寒荒涼的標志,作者把簡陋原始的柴門置于荒原之上,寫出了山野的荒涼空曠,古樸蒼涼;“柴門”也是樸素而簡陋生活的寫照。這里“日暮”“蒼山”“天寒”“白屋”“柴門”“犬吠”“風雪”等一系列意象,展現(xiàn)的低矮茅舍,在寒冬黃昏中更顯得簡陋、滄桑、荒涼,但又顯示出其古拙、樸質(zhì)素淡的和諧之美,充滿自然本色,散發(fā)著原始的真美。古樸素淡一直是中國古典詩歌的審美追求,但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一方面追求現(xiàn)實世界的繁華美景、美味享受;一方面,又在藝術世界里返歸原始的簡單質(zhì)樸,欣賞古拙淡雅樸素之美。“柴門”,最能體現(xiàn)這種質(zhì)樸簡陋素雅之美。在作者的筆下,“柴門”意象與其他意象組合,蘊涵著無窮的藝術魅力。遠山天寒的柴門,在漫天飄舞的雪花中若隱若現(xiàn),浸透著作者的惆悵寂寞孤獨,反映了詩人獨特的感受。古樸蒼涼,畫中有詩,畫中有情,抒發(fā)了作者強烈的孤凄惆悵感傷情懷,但凄涼里有幾分心安自得,感傷里也有些許愉悅,雖然傷感,但很優(yōu)美。
二.柴門——家園的象征
柴門的真正意義在這里是守護,是對家園的守護,對寧靜的守護,也是對詩意的守護,心靈的守護。這首詩描繪的是一幅風雪夜歸圖。日暮黃昏,天寒地凍,孤獨前行的詩人,在漫天飛舞的雪花中來到了柴門前。這里的門,有豐厚的意蘊:一是家園的象征。它牽系著遠行者的歸來,是詩人羈旅之時暫得的寓所,躲避著風雪,獲得溫馨與安寧;二是精神家園的象征。它呼喚著飄零異鄉(xiāng)、歷盡艱辛、飽經(jīng)滄桑的詩人回歸詩意家園(精神家園)躲避世間風雨。這蘊含著作者羈旅他鄉(xiāng),漂泊無依,心靈疲憊,渴望超越現(xiàn)實,追求心靈寧靜,追尋心靈家園,獲得心靈的回歸、精神的超脫?!安耖T”一扇,隔開了兩個世界,門里是家園,是溫馨,是呵護,是暖意融融,是愛意綿綿;門外是荒野,是風雪,是坎坷,是冷風颼颼,是雪花飄飄。柴門,溫暖著“夜歸人”疲憊的心靈。所以柴門大多在深山野嶺,人煙稀少的地方,行人經(jīng)過漫長的旅途,疲憊不堪,遠遠地看到柴門,內(nèi)心就會漾起無比的幸福之感,他從“柴門”這里看到的是親切溫馨。這里的風雪夜也有象征意蘊。一方面是寫實,作者劉長卿一生坎坷,宦海沉浮。他生命中大部分時間羈旅他鄉(xiāng)。那宦游漂泊、孤獨天涯之感此詩展露無遺,陳邦炎賞析此詩時就認為:“從中透露的山居荒寒之感,由此觸發(fā)的旅人靜夜之情,都不言自見,可想而知了?!保ā短迫私^句鑒賞集》第77頁)另一方面是象征,展現(xiàn)了作者宦海追求時的坎坷艱辛,仕途不順。因此,這不僅表現(xiàn)了作者在人生旅途中遭受風雪的傷痛與不幸,而且又深蘊作者回歸后的溫馨與愉悅,更有心靈的感悟,精神的超脫,曲折含蓄地表達了作者仕途的艱辛坎坷失意和內(nèi)心無限的感喟。正如明朝唐汝詢《唐詩解》評價此詩云:“此詩直賦實事,然令落魄者讀之,真足凄絕千古。”
三.柴門——隱逸的象征
柴門在山間林叢,它的前方是田園,是山林,主人常常站在柴門邊,看著眼前的桑麻,望著遠處的疏林,自有一種超脫隱逸的風范?!安耖T”的里外都是寧靜,所以,柴門就有了回歸自然、追求寧靜自適之感,是隱逸的象征。
柴門擋不住風,擋不住景,它就是這么習慣性地隨意一掩,把嘈雜擋在了外面,把寧靜留在了里面。走進柴門,就走進了自己,吟詠、冥想,閑適自得,愜意無限。作者劉長卿早年生活困頓,屢試不中,直到四十多歲才中第。然而仕途坎坷,曾兩次被貶。為了生計和仕途,他拋妻別子,背井離鄉(xiāng),在權貴和要門間奔走,但一直失意待官,內(nèi)心苦悶。終于他在人生黃昏之時,厭倦了仕宦官場,渴望恬靜閑適的詩意人生?!安耖T聞犬吠,風雪夜歸人”,“柴門”召喚著作者回歸自然,回歸田園;“風雪”意味著艱辛與寒冷,而能得以“夜歸”,蘊含著作者的歸隱之趣與超脫后的溫馨,也是作者遭受磨難后心靈的感悟。在風雪中夜歸,其象征意味很明顯?!叭漳荷n山”“天寒白屋”“柴門犬吠”“風雪夜歸”,詩歌中四幅畫面在對立中求統(tǒng)一,在交織中融于一體,余味不盡,能給人以強烈的感受。
“風雪歸人”不畏風急山高、雪深路險,如期而歸;“犬吠柴門”,這如畫詩境,熔鑄著詩人和讀者共同的情感和精神共鳴,激躍著讀者強烈的內(nèi)在感受。
參考文獻
[1]傅道彬.晚唐鐘聲[M].北京:東方出版社,1999.
(程金禮,鞠秋燕,教師,現(xiàn)居山東安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