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紅
【摘要】GDP核算的資料,主要來源于經濟普查之中,為了更加充分的利用普查資料,來提高對GDP核算的準確性,近些年,國家專門的針對這方面制定了相應的法案,在對資料的來源、對核算的細節(jié)、具體的核算方法、擴大核算范圍上都進行了改進。
【關鍵詞】經濟普查;GDP;核算
資料來源是進行GDP核算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前些年的經濟普查當中,由于主要采用的是間接的普查方法,在核對的結果上容易產生不一致的情況,在種種問題的影響下,國家統計局針對當前國民經濟的具體情況,在經濟普查法案上進行了相關的完善,努力為GDP的核算提供準確的數據分析。
一、經濟普查的具體方法
調查主要是利用全面調查的方法進行,對部分單位的調查不應該有差異存在,對在規(guī)模以下的企業(yè),在普查的非年份進行抽樣調查,相反在普查的年份要進行全面的調查,對一些個體經營部門盡管都進行了抽樣普查的調查,但與現行的抽樣方法之間還是存在差異的,因而也就會導致差異的存在,因此針對這樣的問題,國家制定了普查的新方案。
1.把投入與產出調查資料計算三項的費用,劃歸于中間的投入及增值部分
常規(guī)年報對GDP核算時,對于一些健全的行業(yè),對三項費用涵蓋了許多具體費用科目,對增加值的核算過程中,不同費用的支出在歸屬上是不一樣的,一些劃入了中間投入,有的劃歸在勞動報酬之中,因此我們就采用了直接將營業(yè)中的費用、管理費用及財務費這三項費用中獲得GDP,在核算所需財務指標的相關方法上核算,由于普查的資料沒有對這三方面的費用做細致的劃分,所以只能根據每年的投入與產出的比例,對劃入中間的投入就勞動報酬等費用進行估算,這種推算的結果在一定的程度上會有小小的差距存在。
2.對于金融媒介額的普查方式
在常規(guī)的年報中我們將各個產業(yè)部門的利息支出總額劃入中間投入進行核算,然而這種處理存在嚴重的弊端,過于高估了金融業(yè)在這方面的使用價值,人為的就將中間投入的總體數量增加了,過多的減少產值部門的增加值的總體數量,然而為了補充這方面的缺失,在之前的GDP核算時將居民的儲蓄利息加入到了金融行業(yè)的增加值當中,為了盡快的與目前的處理方式接應起來,在一定的程度上還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因此在關于經濟普查的年度GDP核算過程中,對這樣的處理方法進行了調整,根據各個產業(yè)部門,存款余額的總和及最終使用部門的利息與支出收入的和占利息支出總和與金融機構的所有利息收入之間的比例,或是根據每個產業(yè)部門與最后使用部門所貸款的余額和所占金融機構所有的貸款余額與存款余額的相關比例,分攤給金融媒介的服務產出之中。分攤給每個產業(yè)部門的一部分作為一些產業(yè)的中間投入,然而,分配到每個最終使用部門的那部分,則作為該部門的最終使用,這種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保證金融服務業(yè)的有關投入與產出與使用上的一致性,這種方法,對于各個行業(yè)的增加值總量上發(fā)生了變化,對于產業(yè)結構產生了一定影響。
3.對于進口稅的普查與調整
在之前的年度GDP核算當中,由于每個省份之間在對于進口稅的相關資料難以取到,因此,也就無法計入具體的增加值中,因此在對年度GDP進行核算時,采用SNA的處理方式,并將此作為一項單獨的項目方案算入生產法與收入法的GDP之中。
4.對事物具體報酬的處理
在之前的報道之中,將生產法計算增加值的時候,對每個行業(yè)勞動者的實物報酬核算時,按照實際的計算方法直接就計入勞動者的具體報酬當中,然而在這樣的情況下,財務的報表中沒有對此做直接的反映出來,或是反映的不夠全面,因此漏算的現象也是經常的出現,因此在支出法核算最終的消費時,依照制度上所規(guī)定的,劃入居民的消費中的具體的商品消費,這些相關的資料主要來自于對城市戶口的有關調查資料,具體的方式就是利用城鎮(zhèn)居民在自己工作單位的平均非現金收入,然后乘以該城鎮(zhèn)居民年以上的的平均人數,在對年度GDP的普查核算時,關于實物報酬的有關計算方法就按照完全支出的計算方法來進行,利用城市居民的調查資料,城鎮(zhèn)居民所來自工作單位的人均非現金收入,然后再乘以城鎮(zhèn)居民以上的平均人員數得到全省的實物總體報酬數量,再根據每個行業(yè)的從業(yè)人員的具體比例,將其分別攤到每個行業(yè)的勞動者報酬之中,這樣就不會有遺漏的現象出現。
二、經濟普查的主要方面
為了在年終的時候對國家的整體GDP情況進行有效的核對,在具體的工作當中規(guī)定了對相關方面的經濟普查工作。
那么經濟普查的主要對象是:所有的第二和第三產業(yè)的法人單位、和一些產業(yè)活動的單位及其一些個體戶的經營。而更具體的范圍是指:第二產業(yè)中的礦產業(yè)、電力、機器制造業(yè)、水的生產與供應及燃氣,還涵蓋建筑業(yè),第三產業(yè)中的交通運輸行業(yè)、倉儲和郵政,信息與傳輸、計算機行業(yè)、批發(fā)及零售,住宿與餐飲教育及衛(wèi)生方等等在內的一共18個國民經濟的大型行業(yè)。
對這些行業(yè)的經營情況及年終的最終經濟收入進行普查,進而來核對國民經濟的整體GDP收入情況,對國民經濟的收入有一個全新的了解。
三、結語
隨著經濟普查工作的不斷推進,在進行對GDP的核算過程中帶來了巨大的幫助,更加完整的資料提供,保證了GDP的核算效果,在國家日益更新的經濟普查法的指引下,國家的GDP核對的準確率較前些年精準了許多,對整個國民經濟的具體收入有了一個更加詳細的了解,在保證國家收入的基礎上,對全國的GDP收入進行審閱,為推出更加合理的國家經濟發(fā)展戰(zhàn)略帶來了巨大的幫助。
參考文獻:
[1]戚健美.簡析經濟普查資料開發(fā)利用[J].浙江統計,2009(11)
[2]張敏敏.中國經濟普查的數據挖掘方法研究[J].2007(08)
[3]殷峰.陳憲,從經濟普看中國服務業(yè)[J].統計研究,2007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