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實驗幼兒園創(chuàng)建于1955年,是江蘇省教委首批示范性實驗園,曾為國家教委實施《幼兒園工作規(guī)程》的十大試點園之一。先后獲得全國教育系統(tǒng)先進集體、全國“三八”紅旗集體、江蘇省文明單位、江蘇省教科研先進集體、江蘇省優(yōu)秀家長學校、江蘇省文明學校、江蘇省文明單位等光榮稱號。是一所歷史悠久,集嬰幼兒教育一體化、中外兒童一體化、教育輻射廣泛的、在全國享有盛譽的品牌幼兒園!
作為江蘇省最早的實驗幼兒園,實幼從1983年起與南京師范大學原學前教育研究室合作,在全國率先開展了“幼兒園綜合課程”的研究,取得突破性研究成果,被評為全國基礎教育改革四大模式之一。
課程研究與實施水平是決定辦園質量的關鍵因素。30年來,在各級政府及同行的關心下,在南師大趙寄石、唐淑、虞永平等十余位教授的悉心指導下,南京市實驗幼兒園堅持走“綜合課程”的自主發(fā)展之路,在不斷借鑒國外多種教育研究方法的基礎上,結合本土文化與資源,不斷豐富與發(fā)展,形成了具有原創(chuàng)性質的、帶有濃郁本土色彩的幼兒教育思想體系。目前已形成了以培養(yǎng)“身心健康、習慣良好、興趣廣泛、思維活躍、個性活潑、主動交往,具有初步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基礎素質,和諧發(fā)展的幼兒”為目標,以主題活動整合教育內容,實現(xiàn)家園、社區(qū)合作共育的幼兒園綜合教育課程體系。
實幼的綜合課程,也在不斷地輸出、輻射過程中被廣大幼教同行所理解、認同與悅納,成為我國主要的幼教課程模式之一。
唱好有效德育之歌 做孩子心靈的導航
提到“德育”,就會讓我們感覺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如果德育的內容與形式可以經過審美化改造,成為“一幅美麗的畫”、“一首動聽的歌”,那與這幅畫、這首歌相遇的人就會在欣賞中自由地接納這幅畫、這首歌所表達的內涵。那我們的生命是不是更美麗動人?
畫面一:
《規(guī)程》指出:“幼兒園的品德教育應以情感教育和培養(yǎng)良好行為為主,注重潛移默化的影響,并貫穿于幼兒生活以及各項活動之中?!标慂Q琴也說過:“從出生到7歲是人生重要時期,兒童的習慣、語言、才能、態(tài)度、情緒與是非觀念都要在此時期打好基礎。如果基礎不牢固,那健全人格就不容易造就了?!碧K馬卡連柯也說過:“如果在兒童的早期不能給予合理的教育,使兒童養(yǎng)成了不良意識和行為習慣,就給以后的再教育帶來了幾十倍的困難。”這都強調了幼兒期孩子的養(yǎng)成教育非常重要。
畫面二: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指出:“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是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的戰(zhàn)略主題……要把以人為本作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痹?012年2月10日,教育部頒布的《幼兒園教師專業(yè)標準》,它的基本理念也包括了“幼兒為本”、“師德為先”的基本理念,反映了新形勢下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內涵。這同時也為幼兒園的保教管理提出了新的目標和要求。我們的管理保教對象不再是單一的幼兒全面和諧的發(fā)展教育,而是提升到“幼兒、教師、保育員”等全面和諧發(fā)展的引航?!坝變簽楸尽辈皇恰坝變何ㄒ弧?,因為“幼兒為本”的實現(xiàn)需要多種條件來保證,否則“幼兒為本”就會成為一句空話。離開了成人的正確理解、引導和支持,幼兒的良好發(fā)展就難以實現(xiàn)。真正的“幼兒為本”是體現(xiàn)在保教人員與幼兒無數(shù)次反反復復的互動之中。因此保教人員的品德養(yǎng)成教育就尤為重要。
不言而喻,唱好“幼兒、教師、保育員”三支有效德育之歌,師幼全面和諧發(fā)展的主旋律,將更加美妙動聽!
旋律一:有效德育契機——育人先育己
孩子是一個家庭的希望,是一個民族的未來,因此要加倍呵護。但有些教師對待不聽話的孩子實施虐待行為,就反映了教師的道德缺失。新頒布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也強調了,要建立對幼兒發(fā)展的“合理期望”,關注幼兒學習與發(fā)展的整體性和個體差異,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兒。這些要求不是留在紙面,而是要貫穿在我們每位保教人員日常的言行之中。
此外,一個人的成長還要遵循趨同性原則。張俊平在《教育理論與實踐》中提到,“對于人類高級的智慧和技能的發(fā)展來說,模仿別人的能力是一個主要方面”。幼兒大部分時間都在與幼兒園保教人員、家長的相處中度過。成人的各種行為舉止,孩子都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對孩子的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起著一個潛移默化的影響。家長的素養(yǎng)幼兒園可以宣傳引導,但無法做到全面有效的把控。但是我們的保教人員有著行為規(guī)范的約束,能夠做到有效的引導和管理。比如《幼兒園教師的專業(yè)標準》中,專業(yè)理念與師德就是它的第一個維度,在幼兒園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中處于核心地位,是教師職業(yè)的基準線。且我們教育的對象是身心發(fā)展迅速、可塑性大同時易受傷害的幼兒,就需要師德高尚,具備良好的職業(yè)道德修養(yǎng),富有愛心、責任心、耐心和細心的教師。所以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保教人員的師德培養(yǎng):育人先育己。
旋律二:有效德育途徑——心靈的藝術溝通
領導與教師、教師與教師、教師與保育員、所有保教人員與幼兒彼此之間的良好品德的形成與培養(yǎng),都離不開彼此的溝通。如果讓教育成為溝通教師與幼兒心靈世界的一道橋梁,那良好的道德品德養(yǎng)成方式就會精彩紛呈,下面談一談我們的做法:
1.用愛去澆灌每一個幼小的心靈
用愛去澆灌每一個心靈,是教育藝術的全部奧秘,在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體系中,“愛”正是作為教育者最為重要的品質提出來的。《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一書中他認為“愛孩子”是他生活中最重要的東西。然而這不是單純的感情流露,更多的是一種融合了關心、尊重、理解和責任的教育藝術。在教育過程中(1)讀懂兒童:想自己曾經也是個孩子。(2)尊重兒童:讓他們以自己的方式去成長和表現(xiàn)。(3)分享快樂:把他們的快樂當成自己的幸福源泉。這樣兒童就能自然而然地體驗,懂得并表現(xiàn)出關心、尊重、幫助他人、愛護周圍的動植物、愛護我們的家園等良好品質。
2.用生活活動浸潤每一個璀璨的童心
幼兒期是一個人個性品德開始形成的關鍵期。孩子的心靈是一塊奇妙的土地,播種什么,就會收獲什么。陶行知認為,真正的教育是“以生活為中心的教育”,是“供給人生需要的教育”。因此,我們從孩子們的衣、食、住、行、與人交往等方面入手,將德育滲透于一日生活之中,形成“生活德育”的教育理念。讓孩子們在幼兒園“一日生活的十六個環(huán)節(jié)”中學會互助、禮讓,從而形成互相尊重、理解、幫助、愛護、友好相處的良好品質,為形成健全的人格打好基礎。
3.用情境引發(fā)人際關系,讓兒童心中有他人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把孩子引進錯綜復雜的人際關系世界中去,這是極其重要的一項教育任務,如果我們的孩子能意識到身邊有別人,意識到他的行為能給他們帶來愉快——這對培養(yǎng)善良和人道非常重要?!倍層變后w驗人與人之間的復雜關系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特別是幼小的孩子。于是我們根據(jù)幼兒的年齡特征,利用各種情景表演、區(qū)域游戲中的角色游戲表演、故事表演、童話劇表演等,讓孩子理解角色身份,扮演、體驗角色行為的好壞與不足。同時帶他們與周圍不同年齡層次的人交往:傾聽他們的對話,觀察他們的眼神、勞動工作的情景等。漸漸地我們的孩子就會感受到身邊有他人,感受到別人的喜怒哀樂,自然就會萌發(fā)愛的情感和行為。
旋律三:有效德育落腳——師幼全面和諧的發(fā)展
教育是以人為本的公民教育,教師、保育員是公民,我們的孩子是未來公民,因此,我們所有的有效德育的落腳,就是讓師幼獲得全面和諧的發(fā)展。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個體、社會、自然的和諧。
教育專家朱永新說:“人的德行必須在自然的活動中形成,這是德行形成的第一規(guī)律。”這種自然活動的培養(yǎng)大家都各有奇招,教師作為德育工作者,其價值就在于引導孩子們的心靈向美、向上、向善。讓我們都來做孩子們心靈的導航者吧,讓我們和孩子一起畫好每一幅人生畫卷,唱好每一曲動聽的生命之歌,讓我們的生命之花綻放得更美麗!
(江蘇省揚中市級機關第二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