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宏,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qū)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員,中學高級教師,張掖市英語教育學會理事,甘州區(qū)英語教育學會副理事長,張掖市骨干教師、優(yōu)秀外語教師、學術帶頭人。近5年來,主持研究的課題《中學生珍愛生命教育的實踐與研究》于2010年榮獲甘肅省第8屆基礎教育優(yōu)秀科研成果評選二等獎,《中學生校園傷害現(xiàn)狀調查與分析》于2010年獲甘肅省課題研究階段性優(yōu)秀成果一等獎,《中學生校園傷害成因分析及有效干預策略研究》于2013年榮獲張掖市第10屆基礎教育優(yōu)秀科研成果評選一等獎。近5年來,撰寫并發(fā)表了論文《初高中教育教學有效銜接的調查研究》、《中學生校園傷害成因及有效干預策略》、《中小學生校園隱性傷害成因及干預對策》、《中學生校園傷害現(xiàn)狀調查與分析》、《新課標下義務教育階段高效課堂構建策略》等。
高效課堂是課堂教學永恒的追求。高效是指教師指導學生學習的高效率,是指學生課堂學習的高效益,是指高效課堂改革帶動教育改革所產生的高效能。高效取決于教師對課堂的把握和理解,取決于教師在立足有效的基礎上,在理性、有效的目標指引下,不偏不激,把握適度,從真正意義上研究高效,踐行高效,實現(xiàn)高效。
高效課堂是課改理念與教學實踐的融合劑,是解決目前課堂教學現(xiàn)實問題、深化課程改革的必然選擇。當下,高效課堂建設轟轟烈烈,課堂由“鴉雀無聲”變成了“暢所欲言”,由“紋絲不動”變成了“自主活動”,由“亦步亦趨”變成了“自主探索”,教學氣氛異?;钴S。
然而,理性反思當前的課堂教學過程,在熱鬧與自主的背后透射出放任、浮躁和形式化。不少教師對高效課堂的內涵理解不深,扭曲了高效的本質,在課堂教學中出現(xiàn)了許多過度行為,導致課堂教學效果出現(xiàn)了新的低效現(xiàn)象。
1.過度的課堂提問
有的教師把啟發(fā)式教學方法簡單地等同于提問,把“滿堂灌”變成了頻繁而隨意、缺乏深度和廣度的“滿堂問”,整個課堂用一個個低效或無效、平淡或膚淺、缺乏思維動力的提問串聯(lián)起來,教學過程看似是教與學的雙邊互動,課堂氣氛非常熱鬧,但實際上學生是被提問“牽著鼻子走”,既沒有獨立思考、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機會和時間,又沒有思維的欲望和探究的熱情,“啟而不發(fā)”變成了“啟而難發(fā)”,“熱鬧”使得課堂教學有“溫度”而沒有“深度”。針對以上現(xiàn)象,我提出如下建議。
一是研究提問的價值。課堂提問是課堂教學的生命,是教師促進學生思維、評價教學效果、推動學生實現(xiàn)預期目標的重要手段。要想高效地完成課堂教學任務,首先要研究課堂提問對學生學習的意義與價值(激發(fā)動機、調動興趣、引導思維、培養(yǎng)能力、鞏固知識等),要依據(jù)學情,根據(jù)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精心設置問題情景和構建問題鏈,讓問題驅動教學,將知識問題化,問題層次化,層次梯度化;問題的設計要有趣味性(聯(lián)系實際,貼近生活)、啟發(fā)性(利于思考,富于啟迪)、導向性(強化“雙基”,突出重難點)、層次性(鋪設“階梯”,逐步深入)、創(chuàng)新性(強化思維,求異創(chuàng)新)。
二是研究提問的學問。恰當?shù)恼n堂提問能激發(fā)學生興趣,啟發(fā)學生思維,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濫用或運用不當,則會阻礙學生思維發(fā)展,影響教學效率。要潛心研究提問的學問,關注提問的質與量,把握提問的度,講求提問的價值和策略,把握提問時機,提高提問效率,讓有效的提問問出學生學習的激情和興趣,問出學生的思維、探索和創(chuàng)造。
2.過度地讓學生“作為”
放手“自主”。一些教師認為自主學習就是淡化教師的主導性,突出學生的主體性,絕對尊重學生對學習的選擇,把自主學習異化為放任自流;有的教師認為自主學習就是教師要少講,把時間還給學生,給學生充分的自由。過度的“還權與生”使得自主學習變成了漫無目標的自己學習、自由學習,課堂活而無序、活而無度、活而無效,教師主導作用喪失,學生主體作用被異化;有的教師不敢輕易抹殺課堂的每一“生成”,課堂教學被學生的自主與課堂的生成拽著走,教學環(huán)節(jié)與教學內容“走一步看一步”,課堂開放了,學生自主了,可是基本的課堂學習規(guī)則沒有了。
放手“合作”。有的教師在一節(jié)課中過多地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頻繁的合作與討論、熱鬧的“多言堂”使得課堂有形無神;有的教師狹隘地認為小組合作就是分組討論,提出一個問題后立即讓學生合作討論,沒有給學生自主思考的時間和空間;有的教師讓學生合作討論時“想怎么說就怎么說”,討論的場面雖然熱烈卻華而不實;有的教師游離于學生的討論之外,學生討論時,或洗耳恭聽、袖手旁觀,或忙于板書,或準備實驗,或準備課件,沒有教師及時的點撥、引導,小組學習盲目隨意,合作交流缺乏實效。
放手“探究”。許多教師片面地把探究當成了唯一的學習方式,一味追求學生探究學習,過分地拉長學生親歷知識形成的全過程,將“教師傳授”完全讓位于“學生發(fā)現(xiàn)”,該講的不敢講,不該探究也探究,學生探究到哪里就到哪里,甚至認為學生想說什么就一定應該讓他們說什么?!爸灰^程,不在乎結果”使得探究淺層化、庸俗化,導致課堂教學指向凌亂,學習內容分散,學生沒有形成合理的知識結構,更談不上能力培養(yǎng)。針對以上現(xiàn)象,我提出如下建議。
一是領會自主學習的實質。自主是合作、探究的基礎和前提。高效課堂倡導的改變學生學習方式,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理解和探究知識。在自主學習中,教師要全程參與學生自學的過程,指導學生的自學,輔導學生的困惑,引導學生的思考,誘導學生的質疑,督導學生的合作;要根據(jù)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讓學生經(jīng)歷由不會到會的過程,體驗痛苦與愉悅的過程,使學生從自學的過程中收獲知識,并收獲知識產生過程中的非知識元素,從而培養(yǎng)興趣,鍛煉思維,提升學習經(jīng)驗,提高學習能力,促進學生可持續(xù)學習。
二是把握合作交流的內涵。合作是促進自主探究的形式和途徑。高效課堂提倡學生合作學習,強調師生交往、生生交往、多方交流?;雍献魇墙煌囊环N重要方式,通過師生、生生之間的多方交流活動,實現(xiàn)知識信息和各種情感的交流,實現(xiàn)促進學生發(fā)展的目標。學生合作學習時,要明確合作的目的性、科學性和必要性,教師要做一個傾聽者、點撥者、激發(fā)者和決斷者,要把握好教師講和學生講、學生動與靜、師生參與的權重、合作交流與獨立思考的度,做到“合作學習該放手時就放手”;要把握合作交流的時機,以學生個體需要為前提,當學生出現(xiàn)思考困難、方法多樣、新舊知識比較時,選擇和設計有利于產生爭論的、有探討價值的問題,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的基礎上交換意見,做到“合作交流該放手時才放手”。
三是把握探究學習的度。探究是自主合作學習的目的,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發(fā)現(xiàn)探究問題的源頭活水,是刺激學生主動學習的催化劑。但探究不是唯一的學習方式,不必要和不恰當?shù)奶骄繒е绿骄康臏\層化和庸俗化,既不利于學生形成合理的知識結構,又不利于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教學中,要把握好有意義的接受學習與探究學習的度,依據(jù)教材內容和學生學習實際,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選擇適當?shù)奶骄績热?,在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的基礎上,有效地組織學生進行探究活動;探究過程中要予以適時的點撥、幫助和指導,使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科學探究的意識、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綜合能力、科學思想、科學方法等科學素養(yǎng),促進學習方式的轉變。
四是正確面對課堂生成。教師不能把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全寄托于課堂的良好生成。對課堂生成要有前瞻性、預見性,要站在宏觀的角度進行及時、正確的價值引導,審時度勢地安排好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使探究動而不亂,亂而有序,有目標、有方法、有方向地深入進行。尤其是當預設與生成出現(xiàn)矛盾時,應著眼于“我要教給學生什么”,要在預設中體現(xiàn)教師的匠心,在生成中展現(xiàn)師生智慧互動的火花。面對課堂中出現(xiàn)的“節(jié)外生枝”,應立足發(fā)展,放眼全體,或放大或縮小,或擱置或延遲,以智慧啟迪智慧,以生成應對生成,使生成服從于有效的教學、正確的價值導向和學生的健康發(fā)展。
3.過高的教學目標
有些教師把應該在理念、方法上把握的東西異化為每一堂課必須達到的硬性目標,許多隱性的、長期的、潛移默化的目標在課堂上被泛化、擴大化、顯性化,課堂在多維目標的整合中迷失方向;不少教師在設定教學目標時過于求新求全,缺乏對教學目標的深層次解析和分課時安排,往往是一節(jié)課就想急于呈現(xiàn)并完成全部的多維目標;有的教師對教學目標的設計空泛、虛化,知識、技能目標不實,過程、方法、目標出現(xiàn)“游離”,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出現(xiàn)“貼標簽”( 即脫離教學內容和特定情況,孤立地、機械生硬地進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教育);有的知識目標內容過多,學生很難在一節(jié)課上學會很多具體的技能與方法,很難經(jīng)歷習得、感受、認同、反應、內化等一系列循序漸進的過程。針對以上現(xiàn)象,我提出如下建議。
一是教學目標到位而不越位。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方向,是學生學習的核心,是檢驗課堂教學效果的標準,是一個具有形象生動度、選擇靈活度、深刻的廣博度、明確的嚴格度的問題,無一而不足,并行才可前進。高效的教學必先具備有效的教學目標。教學中,要根據(jù)課程標準要求,結合學生實際設定科學、合理、適合學生需求的學習目標,按照課程標準,深入研究、分析教材,準確把握知識深度與廣度,不隨意擴展內容,將情感與態(tài)度、過程與思考等多維度的教學目標依附在明確、實在的雙基目標落實的過程之中去體現(xiàn)、影響和實施。教學目標只有到位而不越位,才能保證課堂教學方向正確,才能使課堂教學在一個理性、有效的目標指引下得以高效實現(xiàn)。
4.過度崇尚新異的教學方法
有些教師不求甚解地追求新潮,盲目、過度崇尚新異的教學方法,把一些名師的示范課、公開課當作標志,刻意模仿,矯揉造作,以求標新立異;有的教師機械地套用名校的典型模式,致使模式流于形式,課堂教學處于被動、僵化局面。針對以上現(xiàn)象,我提出如下建議。
一是靈活運用教學方法。教有定則,但無定法。課堂教學中沒有一成不變的所謂最好的方法。在課堂教學目標多元化的今天,努力建構多樣化、最優(yōu)化體系的教學方法是重要趨勢。教學中,要堅持以“啟發(fā)式”作為指導思想,根據(jù)教學內容、教學目的、教學對象、個人的教學風格和特長確定不同的教學方法,將各種教學方法有機結合,綜合而靈活地運用,以取得最優(yōu)化的教學效果。
二是不把“模式”模式化。高效的課堂教學需要一定的教學模式。名校的典型模式值得借鑒和學習,然而典型模式并非“放之四海而皆準”,任何教學模式總是要依據(jù)一定的條件才能發(fā)揮作用。教學中,要把教學模式作為指導課堂教學活動的一種理論框架,以模式為載體,把模式作為改變傳統(tǒng)課堂、落實高效教學理念而搭建的一個平臺,入“?!表毘觥澳!保幻撾x實際地用一種教學模式指導各種不同的教學活動,更不把“模式”模式化。要在遵循學?;灸J降幕A上,積極構建具有自身風格與特色的、適合學生實際和學科特色的教學模式。
5.過度依賴多媒體技術
有些教師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代替了整個教學手段,把知識點、解題過程等毫無變化地設計在課件上,課堂容量大了,節(jié)奏快了,效率高了,但是學生的接受能力被忽視了。學生走馬觀花,沒有思考的時間,沒有思維的投入,整個課堂教學只是過程的展示,“人灌”變成了“機灌”;有的教師甚至把演示實驗、學生分組實驗也用多媒體替代,實驗被淪為知識灌輸?shù)母接够螯c綴,使得實驗既失去了實驗的功能,又扼殺了學生的動手能力、科學的實驗能力和學生賴于生存的創(chuàng)新能力。針對以上現(xiàn)象,我提出如下建議。
把握時機,合理使用。多媒體教學只是一種教學的手段,只能起到輔助作用。課堂教學中,要從減輕學生負擔、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高效學習出發(fā),根據(jù)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以及教學內容,適時、適當、適度地制作和使用課件,不喧賓奪主,不用課件的展示掩蓋對學生思維的引導,把握時機,用所當用,把使用多媒體技術當作是服務并服從于課堂教學的一種有效的輔助手段。
凡事須有度,過猶則不及。高效課堂建設不僅需要激情,更需要理性;不僅需要宣傳,更需要判別;不僅需要模仿,更需要因地制宜。教師要對課堂教學改革進行理性思考,決不打著高效的旗號異化高效的內涵,要遵循教育規(guī)律,規(guī)范課堂教學行為,不偏不激,把握適度,有所為有所不為,到位但不越位;要不斷探索,不斷反思,及時矯正在課堂教學實踐中的過度行為,立足有效,放眼高效,教學加研究、科學加創(chuàng)造、理性加智慧,不盲目、不盲從,不追風,不人云亦云,不照搬套用,從真正意義上研究高效,踐行高效,追求高效。只有這樣,我們的課堂才能在一個更理性、更有效的目標指引下得以高效。
(責任編輯 劉 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