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樂平,尤百玲,龐 宏,莊 宇
(1.中國石化撫順石油化工研究院,遼寧 撫順113001;2.中國石化湛江東興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在國內汽油組分中,F(xiàn)CC汽油約占80%左右,汽油中90%以上的硫來自FCC汽油組分,降低FCC汽油組分中的硫含量是滿足超清潔汽油標準的關鍵。近年來,國內外開發(fā)成功了許多辛烷值損失較小的FCC汽油選擇性加氫脫硫技術,如OCT-M 系 列 技 術[1-3]、RSDS 技 術[4-5]、Scanfining技術[6]和Prime-G+技術[7]。
FCC汽油選擇性加氫脫硫技術進步、減少辛烷值損失的關鍵在于開發(fā)低溫活性和選擇性更高的催化劑。近年來,中國石化撫順石油化工研究院(FRIPP)在FGH系列催化劑應用于30多套OCT-M系列技術裝置的基礎上,對MoCo/Al2O3選擇性加氫脫硫催化劑制備技術進行了深入研究,開發(fā)出第三代FCC汽油選擇性深度加氫脫硫催化劑ME-1。本文主要介紹ME-1催化劑及其用于生產滿足國Ⅴ排放標準“無硫汽油”的工業(yè)應用效果。
FCC重汽油取自中國石化湛江東興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簡稱東興石化),主要性質見表1。
表1 FCC重汽油性質
ME-1催化劑:MoO3+CoO總質量分數(shù)為15.0%,余量為γ-Al2O3,比表面積為170m2/g,孔體積為0.38mL/g;參比劑:MoO3+CoO總質量分數(shù)為15.0%,余量為γ-Al2O3,比表面積為220 m2/g,孔體積為0.45mL/g。
ME-1催化劑與參比劑的活性評價在200mL小型固定床試驗裝置上進行,反應器內徑40mm,催化劑裝量50mL。反應前,以硫質量分數(shù)為1.5%的直餾汽油為硫化油,在反應壓力1.6 MPa、氫油體積比300、體積空速2.0h-1、硫化溫度230~280℃條件下進行催化劑的硫化。硫化結束后,在230~280℃下更換重汽油進行反應,反應條件為:氫分壓1.6MPa,體積空速3.0h-1,反應溫度250~280℃。
硫含量測定:紫外熒光法(SH/T 0689);研究法辛烷值RON測定:臺架法(GB/T 5487);高分辨率透射電鏡(TEM)表征:采用日本JEOL公司生產的JEM2100型高分辨透射電鏡進行硫化態(tài)催化劑MoS2相形貌表征,放大倍數(shù)200 000,加速電壓200kV,點分辨率0.23nm,線分辨率0.14nm。
ME-1催化劑選用以堿性助劑改性的酸性適中的氧化鋁齒球為載體,以Mo-Co為活性金屬組分,活性金屬氧化物質量分數(shù)之和為15.0%,在催化劑制備過程中,添加堿性分散劑。
MoCo/Al2O3催化劑必須經過預硫化轉化為MoS2相才有較好的加氫脫硫活性。圖1為硫化態(tài)ME-1催化劑與參比劑的TEM照片。為了定量比較MoS2片晶的大小,對TEM照片中MoS2片晶的平均層數(shù)和平均長度進行統(tǒng)計整理。表2為ME-1催化劑與參比劑MoS2片晶的平均層數(shù)和平均長度對比。
圖1 硫化態(tài)ME-1催化劑與參比劑活性相的TEM照片
表2 硫化態(tài)催化劑MoS2片晶的平均層數(shù)和平均長度
由圖1和表2可以看出:ME-1催化劑的加氫脫硫活性相MoS2垛層數(shù)較少,為3.0~6.0層,平均4.3層,片晶平均長度5.68nm;而參比劑的MoS2垛層數(shù)較多,為5.0~10.0層,平均7.6層,片晶平均長度6.21nm。因此,在 Mo-Co活性金屬氧化物總量一樣的情況下,與參比劑相比,ME-1催化劑MoS2垛層更薄,分散也更均勻。
在工程建設和施工中,施工方存在欺瞞工程資料的問題,如材料質保單、抽檢報告單不符合實際情況,上述問題對工程監(jiān)理工作造成了較為明顯的影響,無法第一時間發(fā)現(xiàn)工程的安全和質量問題,使得監(jiān)理工作無法充分發(fā)揮其作用和價值。這一問題不僅阻礙了監(jiān)理工作的正常開展,也威脅了工程的綜合性能。
ME-1催化劑的活性評價在200mL固定床小型加氫裝置上進行。采用重汽油為原料,在反應壓力1.6MPa、氫油體積比300、體積空速3.0h-1、反應溫度250~280℃條件下考察ME-1催化劑的活性和選擇性。圖2為ME-1催化劑與參比劑上加氫脫硫產物硫含量對比,圖3為ME-1催化劑與參比劑上重汽油加氫脫硫前后RON損失對比。
圖2 ME-1與參比劑的加氫脫硫產物硫含量對比
圖3 ME-1與參比劑的加氫脫硫產物RON損失對比
從圖2和圖3可以看出:隨著反應溫度從250℃提高到280℃,ME-1催化劑與參比劑上加氫脫硫產物硫含量逐步降低,重汽油RON損失逐步增大;應用參比劑在反應溫度270℃下,產品硫質量分數(shù)達到8.1μg/g,此時烯烴體積分數(shù)由19.3%降至8.4%,烯烴飽和率為56.5%,RON 由93.0降至89.2,RON 損失3.8個單位;應用 ME-1催化劑在反應溫度260℃下,產品硫質量分數(shù)即可達到8.0μg/g,烯烴體積分數(shù)由19.3%降至11.9%,烯烴飽和率為38.3%,RON 由93.0降至90.8,RON損失2.2個單位。
上述結果表明:MoS2垛層為3.0~6.0層的ME-1催化劑比垛層為5.0~10.0層的參比劑具有更高的加氫脫硫活性和選擇性;加氫脫硫產物達到相同脫硫率、生產硫質量分數(shù)小于10μg/g的“無硫汽油”時,ME-1催化劑所需反應溫度比參比劑低10℃左右,烯烴飽和率降低32.2%,RON損失減少1.6個單位。
Fan Yu等[8]認為,MoCo/Al2O3催化劑加氫脫硫活性位在 MoS2片晶活性相的棱位(rim sites)和邊位(edge sites)、烯烴飽和活性位僅僅在MoS2片晶的棱位,頂部面位(basal sites)基本無催化活性。因此,MoCo/Al2O3催化劑的加氫脫硫活性位比烯烴飽和活性位相對較多。ME-1催化劑的MoS2垛層更薄,分散更均勻,將會產生更多的棱位和邊位,其中棱位相對比例較少,因此,ME-1催化劑具有更高的低溫加氫脫硫活性和加氫脫硫選擇性。
2012年6月,采用ME-1催化劑的東興石化800kt/a OCT-ME裝置由原來600kt/a OCT-MD裝置改造完成并一次開工成功。OCT-ME裝置主要工藝流程包括:①新建800kt/a FCC汽油預分餾塔進行輕餾分、重餾分切割;②預分餾塔切割出的輕餾分單獨脫臭后得到脫臭輕汽油,并在由原來600kt/a FCC汽油預分餾塔改造來的吸收塔中進行柴油吸收,吸收塔塔頂?shù)玫矫摿蜉p汽油,塔中部抽出中間餾分;③吸收塔抽出中間餾分與預分餾塔切割出的重餾分混合為加氫原料,并采用新一代ME-1催化劑進行加氫脫硫得到加氫產物;④脫硫輕汽油與加氫脫硫產物混合得到OCT-ME產物。
2013年7月,東興石化800kt/a OCT-ME裝置在連續(xù)運轉一年多后進行了中期標定。輕餾分脫臭柴油吸收前后的性質見表3,加氫脫硫反應條件、原料及產物性質見表4。從表3可以看出,脫臭輕汽油硫質量分數(shù)為69.3~77.9μg/g,經過柴油吸收塔分離處理后塔頂脫硫輕汽油硫質量分數(shù)為15.9~16.9μg/g。從表4可以看出:重汽油經加氫脫硫后,硫質量分數(shù)由582~631μg/g降至5.6~6.3μg/g,硫醇硫質量分數(shù)由30.5~49.5μg/g降至3.4~4.5μg/g,RON損失4.8~5.6個單位;FCC汽油硫質量分數(shù)由455~475μg/g降至9.4~9.9μg/g,RON損失1.6~1.9個單位,烯烴質量分數(shù)降低9.5~9.6百分點。
表3 脫臭輕餾分柴油吸收前后總硫及硫醇硫含量
表4 ME-1催化劑應用于東興石化OCT-ME裝置生產滿足國Ⅴ排放標準汽油的標定結果
上述標定結果表明,采用 ME-1催化劑的OCT-ME技術可為煉油廠生產硫質量分數(shù)不大于10μg/g的滿足歐Ⅴ排放標準的超清潔汽油提供經濟、靈活的技術方案。
(1)ME-1催化劑加氫脫硫活性相MoS2垛層數(shù)較少,為3.0~6.0層,與參比劑相比,ME-1催化劑MoS2垛層更薄,分散也更均勻,可產生更多的加氫脫硫活性中心。
(2)加氫脫硫產物達到相同脫硫率、生產硫質量分數(shù)小于10μg/g的“無硫汽油”時,ME-1催化劑所需反應溫度比參比劑低10℃,烯烴飽和率減少32.2%,RON損失減少1.6個單位。表明 MoS2垛層為3.0~6.0層的 ME-1催化劑比垛層為5.0~10.0層的參比劑具有更高的加氫脫硫活性和選擇性。
(3)采用ME-1催化劑的OCT-ME工業(yè)裝置標定結果表明,將FCC汽油硫質量分數(shù)平均值由466μg/g降至9.7μg/g,RON損失平均為1.75個單位,表明采用ME-1催化劑的OCT-ME技術可滿足我國煉油廠生產滿足歐Ⅴ排放標準的超清潔汽油的需要。
[1]趙樂平,周勇,段為宇,等.OCT-M催化裂化汽油選擇性加氫脫硫技術[J].煉油技術與工程,2004,34(2):6-8
[2]趙樂平,方向晨,王艷濤,等.催化裂化汽油選擇性深度加氫脫硫技術OCT-MD的開發(fā)[J].煉油技術與工程,2008,38(7):3-6
[3]趙樂平,關明華,劉繼華,等.OCT-ME催化裂化汽油超深度加氫脫硫技術的開發(fā)[J].石油煉制與化工,2012,43(8):13-16
[4]習遠兵,屈建新,張雷,等.長周期穩(wěn)定運轉的催化裂化汽油選擇性加氫脫硫技術[J].石油煉制與化工,2013,44(8):29-32
[5]王新建,張雷.應用RSDS-Ⅱ技術生產滿足國Ⅲ和國Ⅳ排放標準汽油[J].石油煉制與化工,2013,44(1):80-82
[6]Thomas R H,Garland B B.Technology options for meeting low sulfur mogas targets[C/CD].2000NPRA Annual Meeting,AM-00-11,San Antonio,Texas,2000
[7]Debuisschert Q,Nocca J.Prime-G+TMcommercial performance of FCC naphtha desulfurization technology[C/CD].2003 NPRA annual meeting,AM-03-26,San Antonio,Texas,2003
[8]Fan Yu,Lu Jun,Shi Gang,et al.Effect of synergism between potassium and phosphorus on selective hydrodesulfurization performance of CoMo/Al2O3FCC gasoline hydro-upgrading catalyst[J].Catalysis Today,2007,125:22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