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晴
摘 要 多媒體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沖擊著傳統(tǒng)的物理教學形式,高中物理知識比較抽象,而學生抽象思維能力尚顯不足,將多媒體信息技術結合到高中物理教學中,使得高深枯燥的物理教學得到切實突破。
關鍵詞 高中物理;多媒體技術;課程資源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4)08-0117-02
以電子計算機為基礎的多媒體信息技術應用于日常教學中,是教學信息化的重要內容,也是21世紀教學改革的主要方向。高中物理教學中提出注重自主學習,改變單一的教學方式。目前,處于高中階段的學生普遍對物理學習缺乏興趣,認為難以掌握,容易出現厭學的心理狀態(tài)。為了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必須采用多種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進行輔助教學,能夠使學生真正地進入視覺、觸覺、聽覺的全方位感知世界。這樣使得深奧的物理學理論和復雜的物理結構淺顯地表現出來,還可以調動學生的全部感官,全身心地投入到物理學習中。
1 傳統(tǒng)的物理實驗教學的弊端
眾所周知,高中物理是一門實驗性極強的學科,實驗教學在物理學科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但是在信息化、數字化極強的現代存在一些弊端,集中體現在以下幾點。
演示實驗和學生分組之間的弊端 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在演示實驗基礎上做好學生分組實驗是提高學生物理學習興趣的有效手段之一,也是整體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然而在現實的實驗教學中,發(fā)現學生分組實驗和演示實驗都存在一定的弊端。高中物理課堂中的演示實驗是教師為學生提供認知材料的過程,永遠無法代替學生親身的活動。而學生的分組實驗多是驗證性實驗,一般都安排在教學內容結束之后進行,與課堂內容結合不緊密。而我國的高中生實驗能力普遍較差,對其的注意力都在如何操作上,教師則忙著幫助學生排除實驗故障,完全忽略了實驗本身,使得師生完全處于被動狀態(tài)。
時間和空間上的局限性 學生在特定的時間和特定的課堂上還可以進行物理實驗,一旦特定的時間過后,學生就又回到“填鴨式”的教學模式中。又只能根據教師的循循善誘,在教導性的語言下去想象實驗細節(jié)、實驗方法、實驗目的和注意事項。主要是靠教師“講科學”,而不是學生的“做科學”和“學科學”。高中物理教學在客觀和主觀性上都存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局限性,這就限制了物理學水平的整體提高。
教學理論陳舊,師生角色錯位 我國傳統(tǒng)的物理教學模式是在行為主義教學理論的指導下,以教師為核心的傳授知識的教學模式。此種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忽視了對學生自主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已經不能適應全球化對于全方位人才的要求。課堂就是教師的“一言堂”,教師永遠是課堂的中心、學習的主導,學生在課堂中總是被動而消極的。這就使得師生的課堂角色完全錯位。
2 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具有無可比擬的優(yōu)越性
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引入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具有傳統(tǒng)教學模式無可比擬的優(yōu)越性。
抽象的物理內容形象化 物理學所研究的是運動變化的物質,在這一方面多媒體教學更加形象化地體現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不易表現的“變”和“動”的特點。在高中物理學科中存在許多抽象、難以理解的概念,單憑語言無法講得清楚明白。還有一些在課堂實驗中也無法體現,如天體的運動規(guī)律等。如果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輔助教學,就可以在電腦屏幕上顯示模式運動,使抽象的物理概念更加生動、形象。如此可以大幅度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物理學的課堂質量。
創(chuàng)設切合實際的物理情境 多媒體信息技術引入課堂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給學生提供大量、豐富、具體、典型的物理資源,并且創(chuàng)設不同的物理情境實施教學。具體的教學過程是:教師通過多媒體計算機向學生提供大量包括文字、圖片、影像等的物理資源,同時提出問題,然后引導鞭策學生去探究現象、去發(fā)現規(guī)律。利用這種發(fā)現式的教學模式,可以讓學生在創(chuàng)設的特定情境下積極主動地掌握知識,內化理解,而不是死記硬背課本知識,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
可以全面提高學生素質 多媒體信息技術模式下高中物理課堂容量之大,不僅可以完成大綱教學內容,還可以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采用多媒體信息技術進行輔助教學,可以節(jié)約寶貴的課上時間,提高課堂效率,優(yōu)化教學質量。同時也可以結合教材,介紹一些與生活、生產相關,與環(huán)境、能源緊密相連,與社會熱點息息相關的物理知識,這樣可以從課內、課外全方位提高學生素質。
有利于學生探究性的學習 在實際的物理教學中,往往教師占據主導地位,學生在教師固定的思維模式下被動消極地參與物理學習,學生創(chuàng)新性、發(fā)散性的思維得不到重視。當多媒體技術導入之后,引進眾多切實可行、行之有效的物理課程資源。在學習這些網絡物理課程資源時,為師生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學習環(huán)境。打破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陳規(guī)舊俗,符合時下素質教育的要求。
3 多媒體輔助教學需要遵循的原則
教學過程的人文性 多媒體信息技術的輔助教學主要突出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思想,以學生的素質提高和能力提升為中心,利用各種物理資源生動逼真地展示物理內容,切切實實突出人文性。還要以學生的認知需要為大前提,根據學生思想的需求來選擇教學內容。教師和學生是課堂的主角,多媒體信息技術的引入只是輔助性的教學,不能讓鼠標、鍵盤、屏幕占據主導地位,更不能讓計算機主宰教師和學生的思想,要為教師和學生留足情感交流和自主發(fā)揮的自由空間。
課程資源科學性原則 所謂的科學性原則包括所展示內容的科學性、多媒體流程的科學性和信息容量的科學性。內容的科學性就是要求教師所提供的物理素材、物理規(guī)律、所呈現的物理現象必須準確無誤,不能因為過分追求美觀而摒棄科學事實。流程的科學性就是指多媒體教學的流程必須遵循思維發(fā)展規(guī)律、記憶規(guī)律和認知規(guī)律,遵守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教學原則,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地引導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培養(yǎng)實際技能。信息容量的科學性就是要求多媒體在提供大量物理信息的同時必須避免教師因急于求成而造成的高科技“灌輸”。
4 利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需要注意的問題
不能忽視師生的課堂地位 多媒體只是現代教學的工具,為課堂教學營造效果和氛圍。教師不能過分追求感官刺激和多媒體的使用功能,使得學生由過去過分依賴教師到過分依賴計算機。引進多媒體技術,只是讓它作為一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而不能取代師生的主導地位
課程資源要“小而精” 許多物理教師對多媒體的課程資源和使用方法存在誤區(qū),認為他們?yōu)閷W生提供的課程資源必須非常的完整,并且占據整個45分鐘的課時。追求計算機的絢麗效果,自己則成為了課件的放映員,這是完完全全的本末倒置。教師制作的課件必須短小而精煉,以板書和交流為主,對于無法表現出來的重點、難點進行電腦講演。
不能取代演示實驗的地位 雖然計算機的功能十分強大,但絕對不能代替學生的親手操作。物理是實驗性極強的學科,只有通過科學的物理實驗,透過現象才能探究出真正的物理規(guī)律。模擬實驗終究是模擬實驗,它只是停留在學生的思維里,只有實際的動手操作才能更牢固地獲得真知。
總之,多媒體信息技術以其直觀形象的優(yōu)勢,極大地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能動性和積極性,具有不可抗拒的魅力,但運用也必須遵循一定的原則。
參考文獻
[1]劉繼恒.多媒體在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學中的應用[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2.
[2]周海云.多媒體技術在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科教詞匯,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