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麗琴
[摘 要]小學生的好奇心強,表現(xiàn)欲旺、什么都想體驗、實踐。而利用小學英語教材中大量的故事能極大地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發(fā)展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教師要明確自己的角色定位,引導、配合學生完成故事教學表演,提高學習效果。
[關鍵詞]教材的定義;教學;小學英語
對于教師的專業(yè)化發(fā)展來說,僅僅學習一些教學模式和教學技巧是遠遠不夠的。那只能使教師成為一個教書“匠”。教師必須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礎上融入個人的思維,有所創(chuàng)新,才能使自己成為一個“藝術家”。教材的選擇和使用便是如此,不要被教材牽著鼻子走,要學會使用教材、活用教材。
一、需求分析幫助教師更好選擇教材
新課標指出,“課程標準是老師進行教學和評價的重要依據(jù),教師是完成課程標準的途徑或媒介。教師應根據(jù)課程的要求,對教材進行分析,對學生的需求和水平進行深入了解,并根據(jù)自己的教學條件和教學環(huán)境,補充和調整教材的內,創(chuàng)造性地完成課程標準中提出的教學目標與任務?!毙抡n程標準從宏觀上規(guī)定教學的內容和目標,并對教學提出要求。但在具體的教學實際中教什么,怎么教,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和選用的教材。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進行需求分析。從學習者的需求,教師的需求、學?;蚪逃姓糠值男枨蟪霭l(fā)來選擇教材。比如現(xiàn)在我校根據(jù)需求分析,在選擇使用校本研究教材為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的《劍橋英語》。所以說,任何一種教材都不可能滿足某一特定學生群體的學習需要。因此,在使用教材的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根據(jù)學生的情況和實際教學的需要,對教材的內容、結構、順序、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適當?shù)娜∩峄蛘{整。
二、取舍或調整幫助教師更好使用教材
1.對教材內容進行適當?shù)膭h減
我們的PEP教材C部分主要內容主要包括文化知識和技能的培養(yǎng)。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實際,對里面的內容進行人性化的選擇。如在PEPBook3第二單元中的C部分,第一大題是Lets make price tags.該題的目標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并掌握價格的書寫方式。筆者在教學過程中,對該部分進行了刪減,直接用課間出示了該部分的內容,并引導學生利用該部分的幻燈片,進行第二部分“On Sale”的對話練習。
2.對教材內容進行補充
對教材內容進行補充,即我們的課堂中經常呈現(xiàn)的拓展(extension)環(huán)節(jié)。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既有最基本的的知識技能,又擁有廣博的視野,既有共同的基礎,又有發(fā)展自己個性特長的不同基礎。
如PEPBook 3第六單元A部分Lets learn。教學內容頗簡單。主要要求學生能夠聽說、認讀單詞:family, parent, uncle, aunt, baby brother,會用英語簡單介紹自己的家庭成員。在設計課的過程中,我又補充了新句型:Whats she like?/ Whats he like?引導學生用第四單元所學知識描述家庭成員。
對教材內容的補充時要注意以下幾點:a補充的內容不宜過多,否則可能造成喧賓奪主的結果;B補充的內容不能過多地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c不能單純?yōu)榱丝荚嚨哪康亩a充內容,尤其是不能補充大量的復習題和模擬考試題;d補充的內容最好與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有關;e一般情況下,補充的內容不宜作為階段性或期中考試的考察內容。
3.調整教學順序
雖然教材內容的安排應該由易到難、從簡單到復雜逐步過渡,但這并不意味著教學順序是不可調整的。首先,難和易沒有絕對的標準。也就是說,教材編寫者對教材內容順序的安排并沒有絕對客觀的標準。其次,學生的現(xiàn)有英語水平和認知能力存在差異。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如現(xiàn)有水平、接受能力等,對教材內容的順序進行適當?shù)恼{整,可能有利于提高教學效果。第三,為了使教學內容密切結合學生周圍發(fā)生的事情,調整教學內容和順序也是必要的。比如學生周圍發(fā)生了某件重要事情,而教材中的某個單元的內容正好與這件事情相關或相似,如果在在延續(xù)性和難度等方面沒有太大的問題,教師就可以提前學習這個單元。如三年級Happy TeachersDay這塊內容,如果按照正常的教學進度來上,不可能在教師節(jié)或教師節(jié)前和學生見面。教師就可以調整教學順序,提前讓學生學習這部分內容,以便在Teachers Day學生可以活學活用。四年級上Recycle 2 中的Read and act ,“Merry Christmas”如果恰巧安排在圣誕節(jié)或圣誕節(jié)前夕,對學生來講,更容易理解和運用。
又如,PEP Book 3第六單元的內容實際可以提前在第三單元后進行,三單元的內容是描述某人,而六單元的內容是家庭成員和其職業(yè),將其安排在三單元后面,可以將整塊內容整合,幫助學生全面更好地描述某人。
在如,PEP Book1中,Lets talk教材安排在Lets Learn之前,但Lets talk中卻包含了很多Lets Learn中的新詞。所以教師在安排教學順序時,可以將Lets Learn的內容提前。先讓學生掌握新詞,再學習Lets talk的內容。
4.調整教學方法
由于客觀條件的差異、學生現(xiàn)有水平的差異以及具體教材實際情況的差異,有時教材推薦或建議的教學方法不一定適合實際教學的需要。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要注意調整教學方法。
如PEP Book3第三單元A部分Lets learn,教材以話題My friend is strong. He has short hair… Who is he?來引出學習單詞long hair, short hair,thin,strong,quiet.我自編了故事Please help me(幫小姑娘找媽媽,故事類似于小青蛙找媽媽),該話題為故事來學習單詞,并適當?shù)財U充了一些新單詞,如:curly hair, a little fat, wears a dress…因為這個故事學生并不陌生,所以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興趣高漲,也想像非凡。
A部分的Lets find out部分我也將它調整為,Lets descibe 教師首先出示該部分中的四個bear,然后讓學生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bear,把它形容出來。這樣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操練了每個動物,擴大了操練面。
對于教師的專業(yè)化發(fā)展來說,僅僅學習一些教學模式和教學技巧是遠遠不夠的。那只能使教師成為一個教書“匠”。教師必須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礎上融入個人的思維,有所創(chuàng)新,才能使自己成為一個“藝術家”。教材的選擇和使用便是如此,不要被教材牽著鼻子走,學會使用教材、活用教材,成為教材的主人才是教師應追求的。
參考文獻:
[1]《英語教材分析與設計》 程曉堂 編著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怎樣對小學英語教材進行適度整合與拓展作者》 方勤 網絡資源
[3]《淺談對PEP小學英語第三冊教材的裁剪》 樓飛燕 網絡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