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師的作用是無限的,他們是學校素質教育的實踐者。學校管理的核心是教師管理,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必須規(guī)范和加強教師管理。
關鍵詞:教師隊伍管理 學校管理 教師 學生 質量
教師是立校之本。建設一支師德高尚、專業(yè)素質過硬的教師隊伍是學校生存和發(fā)展的根本。作為校長,只有把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放在首位,教師才會協(xié)助校長實現(xiàn)他的教育理想,才能實現(xiàn)“為一切的學生,為學生的一切”。
一、教師的魅力
教師的魅力首先體現(xiàn)在知識的淵博和智慧上。葉圣陶說:“惟有教師善于讀書,深有所得,才能教好書。只教學生讀書,而自己少讀書或不讀書,是不容易收到成效的,因此,在讀書方面,也得要求‘教師下水’”。自己所學專業(yè)不僅要“精深”,相鄰學科也要“廣博”,向“博、大、精、深”邁進,成為專博相濟、一專多能的人。
學生崇拜的教師,必須要有無私愛心,如慈母般地用一顆城摯的心去感染、教育學生。一個教師是否贏得學生的信任,主要是看他是否真正地去關心愛護學生。教師影響的力量是巨大的,對學生具有強烈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可以給學生以心靈的震撼影響和沖擊。歸納起來就是示范、激勵和熏陶作用??鬃诱f:“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長期的教育熏陶,猶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能夠不教而教,使學生能夠自覺進行自我教育、自我反省、自我約束、自我提高。
二、教師是學校素質教育的踐行者
教師要堅持一種“嚴謹治學,實事求是,民主求實”的師德師風,要“淡泊名利,力戒浮躁,厚積薄發(fā)”,江澤民曾引用了《資治通鑒》中的一句話:“經(jīng)師易道,人師難遭?!?/p>
我們認為:一個教師的今天,就是學生的明天。學生素質的提高,有待于教師素質的提升。規(guī)范的職業(yè)道德,是提高教師素質和“立德樹人”的根本需要,更是推動素質教育的必要和先決條件。提高教師素質,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基礎性工程,是學校辦學水準和育人質量的關鍵。
三、我校教師管理的實踐與探索
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首要任務是對教師實施有效的引領。理解、關心、尊重老師,圍繞教師的需求開展工作,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他們的激情,使他們傾心盡力地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引導教師轉變觀念、改進教育教學方法,不斷提升自身素質,使教師隊伍充分適應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的需要。
引導教師們牢固樹立“為了學生、就是為了自己”的理念,要求老師捧著良心教書,既教書又育人,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不拋棄一個學生,不放棄每一次教育機會。因為只有學生的發(fā)展才能把老師的勞動成果“物化”。
引導教師做一個有境界的人?,F(xiàn)代社會物質文明高度發(fā)達的同時,精神文明卻出現(xiàn)了新的危機,人們過度追求物質生活的享受,而思想境界卻安于現(xiàn)狀、不思進取、責任淡漠。受社會大環(huán)境的影響,教師群體中同樣不同程度地存在著類似的問題。因此,他時常提醒老師一定要追求一種高遠的思想境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心懷教育,寧靜致遠。保持上進而平淡的心,保持工作上的熱情,踏踏實實做自己的事。提出工作中要做到“五少五多”:少談客觀原因,多付出扎實的行動;少一些攀比,多心懷感恩與奉獻;少一些牢騷,多思考肩負的責任;少一些埋怨,多想想職業(yè)的使命;少一些急躁,多一份淡定沉穩(wěn)的心境。
引導教師做一個有愛心的人。大多數(shù)教師并不是缺乏對學生的愛,只是關愛行為的表達方式有時不能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因此,把“讓每一個學生抬起頭來學習”作為教師關愛學生的基本準則。每一個班級都建立了《關愛學生手冊》,對學生進行跟蹤觀察,關心他們的成功與挫折。
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是相互影響,互相促進的;教師樂教、善教,學生才能樂學、會學,良性循環(huán),則不斷提升教學效果。在教的管理上,我們緊緊抓住了教師專業(yè)素質的提高,教學環(huán)節(jié)和教研三個關鍵。教師素質提高方面,一是抓中青年教師的專業(yè)自主發(fā)展。二是進行現(xiàn)代教育理論的學習。要求教務處把教育理論的學習規(guī)定為教研組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三是開展教學經(jīng)驗總結,規(guī)定每人每學年至少撰寫一篇教學論文或經(jīng)驗總結。在教學諸環(huán)節(jié)的管理中,重點抓課堂教學45分鐘這一中心環(huán)節(jié)的管理。舉行各種公開課是開展研討和探索的極好形式,其目的和作用有三:一是展示特色,鼓勵創(chuàng)造特色;二是展示教改成果,推動教學改革;三是樹立典型,指導教學。在教學研究工作管理中緊緊抓住數(shù)量、質量、成果三個要素,要求三位一體共同實現(xiàn),并以此作為檢驗教學研究工作的標準。
不簡單追求所謂教學模式的建立,要求教師們認真研究每一種教學方法本身的優(yōu)劣,根據(jù)課堂教學的需要來選擇。就講授法來說,它也有優(yōu)點,有時就必須用。一堂課,老師要講幾分鐘,為什么要硬性規(guī)定?有時要講10分鐘,有時要講20分鐘,有時則整堂都要講,或者整堂課都不講,關鍵是追求課堂教學的實際效果。
獎勵是為了推動教育教學工作的有效開展,促進教育質量提高的重要措施,我們把獎勵的項目設在教學工作的重要部位和環(huán)節(jié)。進行“學科捆綁”考核,把老教師的“經(jīng)驗”和中青年教師的“干勁”有機地結合起來。獎勵具有鮮明的導向性,獎勵向薄弱環(huán)節(jié)傾斜,使學校工作全面綜合協(xié)調發(fā)展。
學校管理工作的探索永無止境,是校長責任之所在,我們的認識和探索還極為膚淺有限,離人民群眾的要求是那么遙遠,需要不懈的追求和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