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標施行以來,高中學校課程改革穩(wěn)步向前推進,新的教學觀念、教學方法也逐漸被采用和推廣。近年來,“學案導學”的學習模式備受推崇,它改變了以往灌輸式的教學方法,是轉變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嘗試,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新的教學模式在實踐過程中都會遇到一些問題,都要在改進中提高,“學案導學”也是如此。主要對高中數(shù)學導學案在編制和使用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對此提出了相應的解決策略。
關鍵詞:導學案 高中數(shù)學 問題 策略
在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推動下,“學案導學”教學模式應運而生,并迅速推廣到高中教學實踐中,為高中課堂教學打開了一個新的局面?!皩W案導學”教學模式的核心,就是將教學案變?yōu)閷W案,以導學案為載體開展課堂教學,這種教學模式遵循了新課標提出的“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指導原則。目前,以導學案為載體的教學方式已經(jīng)廣泛應用于高中數(shù)學課堂教學活動中,對導學案教學的不斷探索和改進,勢必能夠實現(xiàn)“教”與“學”的完美結合。
一、導學案在高中數(shù)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導學案在編寫時存在的問題
1.導學案形式單一
隨著導學案在高中教學中的廣泛傳播,導學案也形成了自成一體的模板,這種模板雖然是教師在長期教學實踐中總結而來,有其合理性和借鑒價值,但是將這種模板予以推廣,然后機械地運用,反而違背了導學案編寫的初衷。導學案應根據(jù)不同學科的不同特點進行編寫,不應該模式化、板塊化,尤其是高中數(shù)學這一學科,它由各種數(shù)學題型構成,有其編寫的側重點,如概念性題型要注重講解概念形成的過程,定量性題型要注重布置課堂探究活動。
2.導學案內(nèi)容錯位
很多教師還沒有完全從編寫教案中轉變過來,通常是將編寫教案的慣用思維直接應用于編寫導學案上面,使得導學案的設計仍然是站在教師的角度來布置教學目標,導學案變成了教案的翻版或復制品,導學案內(nèi)容錯位,名不副實。例如,很多數(shù)學教師將教案中的重點和難點問題直接編入導學案中,使得導學案習題化,喪失了其導向功能。此外,數(shù)學教師對導學案編寫還存在著主觀隨意性等問題,導學案內(nèi)容僅僅成為了教師的備課成果,沒有考慮到學生的接受狀況。
(二)導學案在使用時存在的問題
1.課前使用問題
導學案課前使用問題,多是由導學案編寫的問題引發(fā)的,也就是導學案編寫問題擴散的結果。教師不能夠掌握學生的預習情況,編入導學案中的問題就會失去其實際意義,而學生對導學案的使用又需要教師的指引,這就出現(xiàn)了教與學相背離的狀況。
2.課中使用的問題
通常,教齡較長的教師習慣于按照經(jīng)驗教學,往往忽視了導學案的作用,甚至會對導學案的作用產(chǎn)生質疑,繼而產(chǎn)生“教而不導”的問題。而年輕的教師可以依賴的東西并不多,對導學案的使用就比較多,當然,這也存在一種問題,就是容易對導學案產(chǎn)生依賴心理而忽視了教材,繼而產(chǎn)生“導而不教”的問題。
3.課后使用的問題
導學案的一個重要作用體現(xiàn)在反思上,即教師對教學的反思和學生對學習的反思,這些都是在課后進行。然而,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容易忽略這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普遍認為教與學的任務都已經(jīng)在課堂中完成了,這就使得導學案的課后反饋功能失效。
二、導學案在高中數(shù)學教學中存在問題的解決策略
(一)改進高中數(shù)學導學案編制的策略
如何還原導學案的本位,改變導學案內(nèi)容冗雜的現(xiàn)狀,避免其淪為教案的翻版,是解決高中數(shù)學導學案編制的問題的關鍵,其主要方法就是對導學案進行“瘦身”,從導學案的整體容量上進行約束性縮減,其設計的具體流程如下:
首先,編制導學案的學習目標應是在遵循教學大綱要求下,對其進行概括性陳述;其次,編制導學案自主探究問題和和合作探究內(nèi)容時,要考慮到學生對已有知識的掌握情況,自主探究問題設置應該呈現(xiàn)出階梯性、層次性的特點,合作探究內(nèi)容設置應該呈現(xiàn)出示范性、指導性特點;再次,編制課堂小結時要注意其具體內(nèi)容的呈現(xiàn),它不應該出現(xiàn)在預習導學案中,而應留到課堂中;最后,是當堂檢測題和課后作業(yè)的編制,此處內(nèi)容的設置不宜過于復雜,當堂檢測題主要是基礎題和綜合題兩類,課后作業(yè)以課后練習題為主。
(二)改進高中數(shù)學導學案編制的策略
教案教學強調(diào)的是一種引導力,即教師通過“教”作用于學生的“學”,這種單向性的教學方式,因為不是同時發(fā)力,使得“教”與“學”,都顯得很用力,但又力不從心。導學案教學強調(diào)的是一種相互作用力,即“教”與“學”是同步進行的,這種雙向性的教學方式,只要能夠找到契合點,就能形成“教”與“學”的合力,將教學效果最大化。
課前學生利用導學案進行預習的具體操作步驟可以分為:把握學習目標→認準重點難點→關注自主探究問題和合作探究內(nèi)容→結合教材內(nèi)容思考問題→等待老師答疑解惑,問題的解決不能僅僅依靠學生或教師來完成,而是通過教師的引導,二者共同來完成。
課中,教師使用導學案進行導學的基本步驟一般是:引入新課→指明學習目標、強調(diào)重點難點→引導學生關注自主探究問題和合作探究內(nèi)容→與學生互動解決疑難問題→進行個人評價和小組評價→由學生進行課堂小結→布置課后作業(yè),課堂教學的“導”是連接“教”與“學”的重要手段和途徑,導學案在使用過程中,教師應控制好學生的“自由度”,有針對性、分階段的開展教學活動。
導學案在課后使用起到鞏固復習的作用,學生可以憑借自己的記憶,對教師在課堂上的講解思路進行理順,重現(xiàn)課堂情境,結合自己的課堂筆記,找到自己的遺漏和錯誤,深化對公式、定理、方法等的理解,并通過題型訓練來強化記憶,使之能夠運用自如,融會貫通。
三、結束語
實踐證明,導學案的運用,為高中數(shù)學課堂教學改革的發(fā)展開辟了一條全新的探索之路,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數(shù)學教學效果。然而,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導學案在編寫和使用過程中依然存在著一些問題,并就這兩個方面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希望能夠為高中數(shù)學教學提供一定的參考意見。
參考文獻:
[1]勒菲.淺談高中數(shù)學導學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校外教育,2013,2(06):14-16.
[2]王瑞祥.導學案在高中數(shù)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建議[D].陜西師范大學,2013.
[3]王俊亮.導學案在高中數(shù)學命題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
[4]周秀余.學案導學模式在高中數(shù)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赤子,2014,1(04):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