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讀書能使人敏銳智慧,增廣見聞,在文字審美中可獲得高層次的快感,達到真情妙悟鑄文章的境界。在學習實踐中,既注重閱讀又靈活運用,學成致用,真情妙悟鑄文章。
關鍵詞:注重閱讀 學成致用 真情妙悟
“富貴必從勤儉得,男兒須讀萬車書?!币x萬車書,需錢購買書,人們常說:“女孩要富養(yǎng)”,其實“文人也要富養(yǎng)”,文人不但在精神上受到了極大的尊重,物質(zhì)資源上也得到優(yōu)先的保障。唐宋時期,文壇群星璀璨,其中有幾位“全能型”的人物,為民族修撰史書,擔當國家的政治決策。坐地閑談定下經(jīng)天緯地的大事,休閑下來可以去寫流行歌詞,琢磨一下讓生活更美好的小品,乃至于研究經(jīng)學論文,吟詠感懷的詩歌,抒發(fā)情志的散文。
一、文人讀萬卷書,行千里路,真情妙悟鑄文章,妙語佳句妙手偶得
一代偉人毛澤東知識淵博,妙語連珠的典故很多:
他第一次進城讀書,腳穿草鞋,身著粗布棉衣,城里學生笑他是“鄉(xiāng)里青蛙”,不與他玩,毛澤東寫下《詠蛙詩》:“獨坐池塘如虎踞,綠楊蔭里養(yǎng)精神,春來我不先開口,哪個蟲兒敢作聲!”
他小時在山上牧牛見二位老者下棋,兩位老者想考考這個放牛娃,出了對聯(lián)的上聯(lián)為“天當棋盤,星做子,誰人能下”,毛澤東悟性極高,很快對出下聯(lián)“地做琵琶,路作弦,哪個敢彈”。
毛澤東主席回韶山,請鄉(xiāng)親們吃飯,席間毛主席啟蒙老師敬酒,老師說:“主席敬酒,豈敢豈敢!”毛主席說:“愛老尊賢,應當應當!”
毛主席批評一些官僚主義高高在上,養(yǎng)尊處優(yōu),閉目塞聽,脫離群眾,好比一尊“佛像”:“一聲不響,二目無光,三心二意,四肢無力,五官不正,六親不認,七竅不通,八面威風,久坐不動,十分無用”。妙語連珠,形象生動,批評官僚主義入木三分。
文學來源于生活,然而文高于生活。古往今來,許多才子佳人真情妙悟,說出千古絕唱的佳句。戲說乾隆,雄才大略。乾隆的寵臣和珅諂媚奉承是個能人,有一次乾隆指著四方臺,說出對聯(lián)的上聯(lián)“四方臺,臺四方,四方四方,四四方”,和珅真情妙悟說出下聯(lián)“萬歲爺,爺萬歲,萬歲萬歲,萬萬歲”。
乾隆下江南微服私訪,來到民間,時值中午,正好趕上一戶人家請客做酒,這戶人家只有二間茅草屋,客人戴斗笠坐在太陽底下喝酒。
乾隆肚子饑餓,想來赴宴,問手下人,身上有多少銀子,下人說只有一枚銅錢,于是乾隆說了對聯(lián)的上聯(lián)“一枚銅錢吃酒,嫌少莫收,收則貪財”,這位客人使主人很為難,不收銅錢是嫌錢少,收下銅錢是貪財,也一時無語,說不出下聯(lián),坐在禾坪上太陽下戴斗笠的農(nóng)夫,突然站起來說出了下聯(lián):“兩間茅屋接客,嫌貧莫來,來則好吃?!鼻「袊@說:“斗笠底下梗死賢人!”
美國蘋果電腦公司的商標是一只被咬了一口的蘋果。
為什么要用被咬了一口的蘋果做商標?
在評價喬布斯時,中央電視臺主持人張泉靈真情妙悟說了一段妙論。她說:“每個人都是缺了一口的蘋果,或者缺了美貌,或者缺了運氣,燦爛如喬布斯也缺了健康。唯獨不能缺的是那個蘋果核!創(chuàng)新的精神和前進的動力。只要沒被蛀空了蘋果核,缺一口又何妨?”說的多好啊,與其說真情妙悟鑄文章,還不如說真情妙悟鑄人生。
二、通過閱讀,展開想象,活躍思維,激發(fā)靈感,并做到融會貫通,靈活運用
我在教學工作中發(fā)現(xiàn):讀書的好處多多,敏銳智慧,增廣見聞,在文字審美中可獲得高層次的快感,達到真情妙悟鑄文章的境界。閱讀不僅要思考眼前所讀的文字,而且要能根據(jù)文字想象某些東西的形狀、顏色,體會其含義。例如,我們讀“蘋果”這個字眼時,就可以在腦海里想象蘋果的樣子,顏色、味道。比如說,讀到“紅杏枝頭鬧春意”時,我們可以想象紅杏盛開,蜂飛蝶舞、杏花鬧春的景象。這就是閱讀時,根據(jù)文字所描繪的景象想象新的生活畫面。
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形象貼切地比喻說:“通過閱讀而激發(fā)起來的思維好比是整理的很好的土地,只要把知識的種子撒上去就會發(fā)芽成長,取得收成。”
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1991年11月18日《湖南日報》刊登了一則消息說:漣邵礦務局橋頭河煤礦職工熊昔權的女兒李娜,剛滿4歲,卻像四年級學生一樣能識字2500個,并能背誦唐詩50多首,使人感到驚奇。李娜母親介紹說:李娜的記憶特別好,我們及早地培養(yǎng)了她的閱讀能力,現(xiàn)在她的閱讀能力很好,思維敏捷,智力超人。
由此可見,注重閱讀是很有必要的。
有的老師和家長對學習有困難,成績差的學生只讓他重復讀教科書。這種作法看起來似乎很有道理,既然你連教科書的內(nèi)容都沒有掌握,怎么還有精力讀課外書呢。其實這樣認為是完全錯誤的,是不利開發(fā)學生的智力的,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困難越多,就越需要閱讀,因為在閱讀的廣闊內(nèi)容里,有千萬個接觸點是與課堂上所學的教材相通的。
據(jù)生理學家研究證明:“在大腦兩個半球的皮層里,有一些區(qū)域是管閱讀的,它跟腦的一些最活躍,最富于創(chuàng)造性的部分密切聯(lián)系的”。
讀書是為了運用的,讀書不用,不如不讀。唐代詩人杜甫說得好:“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讀書要融會貫通,靈活運用。
例如,我國文家史家陸侃如教授,曾到法國留學,1935年在巴黎大學的博士論文答辯會上,主考官故意提出個怪問題:“《孔雀東南飛》為什么不說孔雀西北飛呢?”
陸侃如聯(lián)想古詩答道:《古詩一十九首》第五首一、二兩句是:西北有高樓,上與浮云齊,樓高如此,孔雀怎么飛得過呢?使主考官大為驚服。
怎么才能做到靈活運用呢?
英國哲學家培根說:“知識本身并沒有告訴人怎樣運用它,運用的方法,乃在書本之外?!?/p>
所謂“書外”就是在實踐中下功夫,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從無字句處讀書”,既注重閱讀又靈活運用,求得內(nèi)涵與外界的統(tǒng)一。學成致用,真情妙悟鑄文章。
參考文獻:
[1]秦俊巧.語文閱讀的重要性.語文建設,2012,(08).
[2]楊熒郁.文無定法全憑悟性——文章應該怎么寫.寫作,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