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促進兒童的自主性發(fā)展對兒童的健康成長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然而,在校外教育活動中,由于兒童缺失自由表達的權利、家庭教育價值觀扭曲、缺乏兒童自主成長的文化生態(tài),導致兒童自主性的失落和消失。喚醒兒童的自主性,需要培養(yǎng)兒童的自主意識、促進兒童的自主發(fā)展、營造自主的兒童文化生態(tài),從而促進兒童生動、自主、全面而可持續(xù)發(fā)展。
關鍵詞:兒童 校外教育活動 自主性
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國家對人才強國戰(zhàn)略的多次強調,如何促進兒童的健康發(fā)展問題顯得尤為突出。校外教育作為校內教育的補充形式,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而校外活動作為校外教育的主要實現(xiàn)形式,承載著全面提高青少年兒童綜合素質的使命。然而,在新的社會環(huán)境下,兒童在校外教育活動開展過程中自主性缺失的問題不容回避,這大大影響了其教育效應的發(fā)揮,關系到新一代人才的培養(yǎng)。為此,對如何培養(yǎng)兒童校外活動自主性問題的分析研究并提出相應的對策意義重大。
一、校外活動中兒童自主性的重要性
校外活動兒童的自主性表現(xiàn)為兒童在活動開展過程中能夠根據活動的預期目標獨立、自由、自決地對活動對象進行支配和調節(jié),并在活動中充分發(fā)揮自身潛力達到自我發(fā)展的目的。正如前蘇聯(lián)教育家卡普捷列夫所說:“自主性之所以重要,首先不是因為它在生活中有用,而是因為符合創(chuàng)造性的自我發(fā)展。離開了自主性,人就不可能獲得發(fā)展?!蓖陼r期是兒童的自主性發(fā)展和建立的黃金時期,兒童向少年時期的發(fā)展階段是成長過程的精神斷乳期,兒童正艱難地尋找和建立自我。解決好兒童自主性的缺失問題,對兒童的自身發(fā)展和國家的人才培養(yǎng)都有著重要而積極的意義。正因為如此,喚回教育活動中兒童的自主性,強化兒童的地位和作用,對兒童的成長至關重要。然而,校外教育所開展的活動中,學生的自主性一度被遮擋住了,兒童的自主性消失了。
二、校外活動中兒童自主性的失落
校外活動中兒童自主性失落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兒童在活動中處于弱勢。雖然多年來一直倡導活動的開展要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但是在實際活動開展中很難普遍實施,學生多數(shù)情況仍然處于惟命是從的被動地位,“自主性”僅僅是一種口號。二是兒童的獨立性差。生活在父母的保護傘之下的兒童往往獨立性較差,很多小孩從小到大,小到生活小事,大到自己的發(fā)展目標,都是由父母決定,已經習慣了接受家長的安排,習慣跟著走,照著做。于是,這類小孩抉擇能力差,意志相對薄弱,遇到困難容易退縮,依賴性特別強。因此,在校外教育活動的開展中,也是習慣跟著走、照著做。三是兒童的個性不夠明顯。兒童對大人的依附,使得兒童的思想和文化趨同于成人。今天的兒童,正遭受著可怕的成人文化的入侵,兒童精神日趨邊緣化。許多兒童都是主動融于他人,總是在探求著別人的思想。當他在尋求共同點的時候,自覺地放棄了獨特的個性,盲目地屈從于大眾,思想缺少獨特性與深刻性,久而久之,自主性也跟著沒了。
三、校外活動中兒童自主性失落的原因
校外活動兒童自主性的失落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有著深刻的現(xiàn)實根源。只有探究兒童自主性缺失的原因,才能更好地對癥下藥,重新拾掇起兒童的自主性,培養(yǎng)兒童在校外活動中獨立自主的個性,更好地促進兒童的發(fā)展。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兒童缺失自由表達的權利。在校外教育活動中,兒童不能夠充分表達自己的思想。兒童的多向思維和多元聲音得不到肯定,教師沒能俯下身子虛心傾聽學生的聲音。有的教師依然用成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的標準來要求和評判兒童的反映和表現(xiàn),而沒有給兒童預留足夠的情感和價值觀的發(fā)展空間,校外教育活動依然游走在兒童的世界之外。二是家庭教育價值觀扭曲。有什么樣的價值觀就有什么樣的行動。許多家長對兒童的成長進行控制,甚至包辦代理。面對孩子,家長往往有一種輸不起的心理,孩子成了彌補家長為實現(xiàn)未完成理想的工具。因此,兒童只能無奈地、被動地走著由家長設計好的成長之路,漸漸地失去了自我。三是缺乏兒童自主成長的文化生態(tài)?,F(xiàn)在的兒童大多數(shù)少了原來的純真,儼然成了一個個小大人。在兒童的發(fā)展過程中少了兒童自己的文化,兒童文化在許多教育者的頭腦中還沒有形成。在教育領域中,許多校外教育者沒有意識到兒童是兒童文化生態(tài)的構建者、擁有者和實踐者。兒童對自己的生態(tài)文化沒有自我構建的權利,相反,是忍耐,是適應,是妥協(xié)。兒童的自主性被剝削,失去了個性和自主。正因為如此,找回兒童丟失的自主性,在校外教育中探索如何發(fā)展兒童的自主性的對策顯得十分必要和有意義。
四、校外教育活動中喚醒兒童自主性的對策
一是培養(yǎng)兒童的自主意識。培養(yǎng)孩子的自主意識是引導孩子自主發(fā)展的前提,培養(yǎng)和發(fā)展兒童自主意識符合“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是當前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自主意識是個體在社會生活中尋求獨立自由與成長的支點。培養(yǎng)兒童的自主意識,首先,要讓兒童真正地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真正地知道自己所感興趣的究竟是什么。只有真正地了解自我,才能更好地發(fā)揮自主意識。其次,兒童要擁有表達自己的權利。不管是學校、家庭、抑或是校外機構,都應該給孩子營造一個寬松的、自在的生長環(huán)境,讓孩子無所畏懼地表達自己,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自主意識。
二是要促進兒童的自主發(fā)展。促進兒童的自主發(fā)展是指促進兒童在不受他人專斷意志強制的狀態(tài)下,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計劃行事,從而獲得自身的發(fā)展。首先,要尊重兒童自我發(fā)展的意愿。尊重兒童的自我發(fā)展的意愿,需要家長、老師在校外活動的開展過程中真切地尊重孩子的選擇,同時,讓孩子對自己的選擇承擔責任。其次,要創(chuàng)造自主實踐的機會。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只有能夠激發(fā)學生去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再次,要幫助兒童理智地運用自主能力。自主發(fā)展不是不切實際的浪漫主義,而要考慮到孩子的心智還不夠成熟,還不能夠完全地自由發(fā)揮,任其肆無忌憚地亂闖亂撞,以至于誤入歧途,走向歪路。理智地運用自主能力,需要家長和老師站在更高的層面上對孩子進行大方向的指導,引導其自主健康地成長。
三是要營造自主的兒童文化生態(tài)。營造自主的兒童文化生態(tài),首先,需要學校和家長建立起“兒童文化”的概念。兒童文化是兒童自己的文化,兒童文化生態(tài)的好壞直接影響兒童的發(fā)展,教育者和家長要意識到兒童文化對兒童發(fā)展的重要性。其次,要認識到兒童在其文化構建中的關鍵作用。只有兒童自己積極構建自己的文化,才會是他們最需要的文化,這種文化才能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引領兒童健康、快樂發(fā)展。校外教育活動中,要還原兒童在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展現(xiàn)學生的自主性,讓孩子成為活動的主宰,在豐富多彩的素質教育活動中體現(xiàn)自主性,做兒童文化的真正主人。
在校外教育活動中,加強學生的自主性培育是當前基礎教育改革的重點。只有讓學生真正做主,在校外教育活動中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性,加強自主意識,倡導自主管理,創(chuàng)造自主實踐的機會,強化自主體驗,為兒童提供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和營造民主、開放的兒童文化生態(tài),才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生動、自主、全面而可持續(xù)地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卡普捷列夫教育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2]劉翠秀.學生自主意識的缺失與喚起[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5,(6):17-20.
[3]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杜殿坤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