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時期是學生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心理、身體等諸多方面逐漸成型階段,同時在這個特殊階段,初中生所表現(xiàn)出來的厭學情緒也最為突出。本文結合筆者的多年教學經(jīng)驗,總結了初中生厭學情緒的具體行為表現(xiàn),從心理學角度分析了初中生厭學的誘因,并在文章的最后,結合筆者的實際教學經(jīng)驗即對于其他學者的研究成果的借鑒,提出了一套解決初中生厭學情緒的方法。
關鍵詞:初中學生 厭學心理 輔導方法
一、學生厭學情緒的具體行為表現(xiàn)
1.聽課注意力不集中
上課聽課注意力不集中,是初中生厭學情緒的具體行為表現(xiàn)之一。初中生有了厭學情緒之后,在聽課過程中,他們的注意力很難集中到老師的教學過程中,經(jīng)常性的左顧右盼,跟同桌說說話,推搡推搡前排的同學,倚一倚后排同學的桌子,或是腦子里面胡思亂想,想著下課時要玩什么,想著中午要吃什么飯,想著放學之后去哪兒玩等,或者轉轉手里的筆,轉轉書本等,跟老師打游擊戰(zhàn),老師講課的時候他就開始為所欲為,老師停下來的時候他也停下來等。
2.答題作業(yè)時三心二意
初中學生的厭學情緒的另一大具體行為表現(xiàn)就是在答題作業(yè)時候這些學生會三心二意?;卮鹄蠋焼栴}時,或者是一問三不知,或者是問東答西,回答問題牛頭不對馬嘴;在課堂問題討論環(huán)節(jié),也會把老師布置的討論問題置之腦后,與同學高談闊論,當然討論的內(nèi)容大多不是與學習相關的東西,多是諸如看了什么動畫片、看了什么網(wǎng)絡小說、X班XXX長得漂亮等類似問題;在完成課堂練習或者作業(yè)時,這些學生總是會花很長時間去找演草本、削鉛筆、找橡皮等,遲遲不肯下手去練習作業(yè),有時還會故作思考狀來掩人耳目等。
3.校園集體活動不協(xié)調(diào)
校園活動是初中生生活學習習慣、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及身心成長的重要塑造工具,參與校園活動是初中生學習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活動。然而,一旦學生有了厭學情緒,就會在校園集體活動中突出地表現(xiàn)出來。具體的表現(xiàn)為:在課間操集體活動中,學生會產(chǎn)生逃懶心理,一到課間操就上廁所,或者是躲在教室里不出來,即使是在課間操活動中,也會表現(xiàn)出來吹胡子瞪眼、動作慵慵懶懶、彼此之間相互打鬧,破壞課間操應有的有序秩序;在歌詠比賽上,出工不出力,嘴上動動,但其實并未發(fā)出聲音;開會時左搖右擺、左動右鬧,破壞會場秩序等。
二、學生厭學情緒誘因的心理學分析
1.家庭原因分析
筆者結合自己豐富的教學經(jīng)驗,再加上筆者對于厭學學生家庭情況調(diào)查的總結分析來看,會導致學生厭學的家庭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兩個因素:
單親家庭。許多單親家庭的孩子,長時間感受不到父愛、母愛,便會產(chǎn)生自卑心理,逐漸脫離同齡人的人群,不愿與人接觸,會因為這種心理而逐漸產(chǎn)生厭學情緒。
過度溺愛。獨生子女在家中受到過度溺愛,就會讓他們產(chǎn)生更加強烈的逆反心理,自制力更弱,更容易受到周邊環(huán)境的影響,從而產(chǎn)生對于校園生活、教師的抵觸情緒,進而發(fā)展成為厭學情緒。
2.個人原因分析
老師領進門,學習在個人。對于初中學生而言,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好的學習方法,加上努力和自制,一般都能夠取得良好的學習成績。當然如果學生的自身方面出現(xiàn)了問題,那么學生也會更加容易產(chǎn)生厭學情緒,從而使得學習成績一落千丈。很多初中生自制力較差,在有了獨立行為權力之后,便被這個社會上形形色色的東西所吸引,比如游戲機、網(wǎng)吧、臺球廳、抽煙、喝酒等;許多初中生都未能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掌握良好學習方法,他們往往上課時候聽得昏昏沉沉,下課時候卻精力十足的埋頭苦讀,刻苦用功自然是好,但卻沒有把精力集中在正確的時間和正確的事物之上。久而久之,付出了卻沒有收獲,學生就會對學習失去信息,漸漸地轉化為厭惡。
3.教育體系原因分析
鄧小平同志說過,教育要面向未來,面向世界,面向現(xiàn)代化。任何一個完善的教育體系都是必須不斷成長的教育體系。對于許多初中生而言,應試教育和填鴨式教育是他們失去學習興趣的根源所在。
應試教育。在應試教育之下,初中生不得不放棄自己的喜好,從而把精力投入到自己毫無興趣的學習中去,在成長的過程中無法自我選擇,只能被動成長,這就會使得在叛逆期的初中生對他們毫無興趣的學習產(chǎn)生抵觸情緒。
填鴨式教育。填鴨式教育,否定了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剝奪了學生的課堂主人翁地位,填鴨式教育在向?qū)W生填充知識的同時,也一點點地蠶食著學生們對于新事物的探索積極性,興趣隨之消失,厭惡隨之而來。
三、學生厭學情緒的解決方法
1.增加人文關懷
對于初中學生而言,除了家長之外,接觸最多的就是學習生活中的老師,由此可見,老師在初中學生的情感世界中也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針對由于家庭原因所導致的學生出現(xiàn)厭學情緒的問題,筆者認為教師必須站出來,基于學生足夠的人文關懷,幫助學生走出家庭因素的困擾。首先,教師要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要把孩子看作是自己的孩子,與每一個孩子及孩子的家長保持有效信息溝通,及時發(fā)現(xiàn)孩子家庭中的情感缺失,幫助孩子走出情感誤區(qū);其次,教師還要幫助孩子學會獨立。針對那些獨生子女家庭的溺愛型教育,老師必須與家長溝通,適當調(diào)整學生家長的溺愛型的教育模式,在學生生活中對于孩子多一份管教,多一份理授。
2.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
良好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是良好的學習成績的基礎,面對許多初中學生因為掌握不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而導致學生出現(xiàn)厭學情緒的問題,教師們必須從自我教學活動著手,幫助孩子們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要讓孩子認識到課堂授課時間的重要性,把孩子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去。同時,鼓勵孩子們彼此之間傳授經(jīng)驗,讓學習好的學生幫助學習不好的學生,經(jīng)常組織班級學習研討會,營造一個比學趕幫超的良好學習氛圍。
3.豐富教學手段,增強學習趣味性
我們改變不了應試教育的現(xiàn)狀,但我們可以在應試教育的基礎上讓孩子們愛上課堂、愛上學習,而讓孩子們愛上課堂、愛上學習的關鍵就要求老師們必須不斷的豐富自己的教學手段,增強課堂趣味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比如,有的孩子喜好體育,但在應試教育體制下他們很少能夠接觸到體育,但我們可以把其他學科的授課內(nèi)容融入到體育課堂當中,讓孩子在體育課堂中學習到其他學科所要求學習到的知識內(nèi)容。比如初中我們可以在體育課堂上要求學生們進行投籃,每投中一個加1分,投丟一個減1分,最后投丟球數(shù)多于投中球數(shù)的同學,我們就可以自然而然地引入初中數(shù)學中的負數(shù)的概念了。
參考文獻:
[1]張英欣.淺談中學生厭學心理及其矯治[J].新課程(教師),2009,(05).
[2]唐延南.農(nóng)村初中學生厭學心理的疏導方法[J].廣西教育,2001,(14).
[3]左靈娜.消除學生的厭學心理[J].吉林教育,20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