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正確認識非處方藥的不良反應,安全合理地使用非處方藥物。通過查找資料及對兩家藥店的用藥調查,分析非處方藥的不合理應用情況,提出相應的防范措施。只有通過加強對藥店的監(jiān)管、規(guī)范藥品包裝、規(guī)范中藥類藥品說明書、仔細閱讀說明書、增強安全用藥意識才能安全有效使用非處方藥保障患者的身體健康
關鍵詞:非處方;不合理應用;應對措施
在我國,所有藥物按照國家藥物分類管理的規(guī)定分為處方藥與非處方藥。其中,非處方藥是一類不需要醫(yī)師處方就可由患者自行判斷、購買并根據(jù)說明書使用的藥品[1]。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治療常見疾病的常用藥物。近年來,對于處方藥物不合理應用情況的研究非常多,但是對于非處方藥物不合理應用情況的研究則非常少。為了安全合理地使用非處方藥物,本人通過在中國期刊網(wǎng)查找資料及對兩家藥店的用藥調查,對非處方藥物常見的不合理應用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議,以減少不良反應的發(fā)生促進安全有效使用非處方藥。
我國的非處方藥物主要分布在:感冒藥、胃腸道藥、維生素、以及中成藥中。下面我們分別討論如下:
1感冒藥
1.1感冒藥的特點 種類多,市面上銷售的多達數(shù)10種以上。成分復雜,多為復方劑型成分各不相同,很容易造成用藥重疊誤導患者。主要是對癥藥物,癥狀不同所選藥物不同療效不同。
1.2感冒藥的組成 ①解熱鎮(zhèn)痛類:對乙酰氨基酚、雙氯芬酸鈉、布洛芬等。②縮血管藥:鹽酸偽麻黃堿。③鎮(zhèn)咳祛痰藥:氫溴酸右美沙芬。④抗組胺藥:馬來酸氯苯那敏、鹽酸苯海拉明。⑤抗病毒藥:鹽酸金剛烷胺。⑥中樞興奮藥:咖啡因。⑦中藥:人工牛黃、銀翹等。
1.3感冒藥的不合理應用
1.3.1選擇不當 患者在選擇藥物時單純按說明書上某種癥狀對應選藥:如有鼻塞、流涕、打噴嚏癥狀選用復方氨酚烷胺片(感康)、酚麻美敏片(泰諾)或者復方氨酚偽麻美芬片(白加黑白片)等等,其治療的有效成分為鹽酸偽麻黃堿 、馬來酸氯苯那敏,多余的成分易導致不良反應發(fā)生[2]。如果患者患有高血壓病卻選擇了復方鹽酸偽麻黃堿緩釋膠囊(新康泰克),可產(chǎn)生嚴重的高血壓反應,如果患者為14歲以下兒童卻選擇了含有金剛烷胺類的抗感冒藥,由于兒童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發(fā)育尚未成熟,神經(jīng)細胞興奮性較高,對金剛烷胺的敏感性高,較易引起幻覺因此小兒應慎用[3]。如患者從事駕駛車船和高空作業(yè)工作可采用一些含有中樞興奮成分較多的抗感冒藥,如咖啡因、白加黑的白片等如選藥錯誤會產(chǎn)生困倦、瞌睡的現(xiàn)象,從而發(fā)生危險[4]。
1.3.2感冒藥的聯(lián)合使用 有的患者不了解藥物組成成分的意義加之治病心切,經(jīng)常選用兩種以上的感冒藥治療,導致不良反應發(fā)生的幾率大大增加。如復方氨酚烷胺片(快克)、酚氨咖敏片(克感敏)、銀翹氨酚維C片或復方大青葉片等藥物聯(lián)合使用,使其中的馬來酸氯苯那敏、對乙酰氨基酚等成分疊加造成有效成分過量,增加了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美國研究人員對1998~2001 年數(shù)家醫(yī)院 308 例肝衰竭患者跟蹤研究發(fā)現(xiàn):39%的急性肝衰竭病例與過量服用對乙酰氨基酚有關[5]。
1.3.3超量服用感冒藥 有的患者認為加大服藥劑量病好得快,如有患者對維c銀翹片超量服用從而產(chǎn)生嚴重的毒副作用。據(jù)報道:超劑量服用某些感冒藥,尤其容易對肝臟造成損害,誘發(fā)\"藥物肝\"[6]影響了正常的工作與學習。
1.3.4有些患者服用感冒藥不詳細閱讀說明書 ,忽略了自己對某種成分過敏,以至發(fā)生嚴重過敏反應。如復方大青葉,有學者采用柱色譜法對大青葉藥材進行分離純化,通過波譜分析鑒定出了7個化合物的結構[7]其余成分仍不明確 ,如果患者對某種成分過敏將會產(chǎn)生嚴重的過敏反應,據(jù)報道:極個別患者服用該藥后出現(xiàn)頭暈、胸悶、惡心、 嘔吐,繼而出現(xiàn)周身冷汗、精神萎靡、瞳孔中度散大、對光反應遲鈍,診斷為藥物過敏性休克[8]。
2胃腸道藥
這類藥不合理應用主要表現(xiàn)在服用方法不當、配伍不當及過敏反應等。
2.1服用方法不當 如抗酸藥與胃黏膜保護藥對已生成的胃酸起中和、 結合作用, 不抑制胃酸分泌,故只能在餐后用藥。 但餐后食物刺激分泌的胃酸又為食物所中和,故其最適宜的用藥時間應是進餐至少1h后或兩餐之間[9]。助消化藥須在飯前服用。鋁碳酸鎂片不應吞服應咀嚼后服用。粘膜被覆劑硫糖鋁、三鉀二鉍絡合鉍等與含鋁 ( 氫氧化鋁) 、 鉍 ( 次碳酸鉍) 的解酸劑不同, 前者主要不是中和結合胃酸,而是在胃內生成膠性復合物被覆在潰瘍面或粘膜上, 如餐后服用,藥物與食物混合而不起治療作用,因此必須餐前或空腹服用[9]。
2.2聯(lián)合用藥不當 如多酶片與鋁碳酸鎂片合用后者為堿性藥物影響前者消化酶的活力。多潘立酮(嗎丁啉)+氫溴酸山莨菪堿這兩種藥藥理作用拮抗屬配伍禁忌。鹽酸小檗堿(黃連素片)+乳酶生片聯(lián)用前者的抗菌作用可將后者的酶活性抑制。粘膜被覆劑在胃內生成膠性復合物,如與其他藥物同服易與這些藥物結合而限制其吸收。
2.3過敏反應 如藿香正氣水極易導致過敏反應,由該藥引起的嚴重過敏性休克屢有報道[10],因為霍香正氣水在制造工藝中采用酒精作為溶媒,對于乙醇過敏的人群服用了藿香正氣水會有不適的癥狀:如全身發(fā)熱、心跳加速、皮膚潮紅、丘疹、瘙癢或是煩躁不安等不良反應。有報道說木香順氣丸、香砂養(yǎng)胃丸也有類似過敏反應[11]。
3維生素類
隨著對維生素E用途的不斷開發(fā)和利用發(fā)現(xiàn)其有:抗自由基氧化、抑制血小板聚集、軟化血管從而降低心肌梗死和腦梗塞作用。有些患者一邊口服維生素E一邊大量外用,以期延緩衰老青春永駐。但是,大劑量維生素E可引起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出現(xiàn)高血壓、動脈硬化性心臟病、甲狀腺機能減退,肥胖患者易發(fā)生血栓性靜脈炎或肺栓塞[12]。據(jù)報道:口服或靜脈注射維生素C,部分人群還可出現(xiàn)過敏反應主要表現(xiàn)為:皮疹、惡心、嘔吐嚴重時可發(fā)生過敏性休克,故不可亂用與濫用[13]。
4中成藥的不合理使用
4.1認識的誤區(qū) 多數(shù)患者認為中成藥安全吃多吃少沒關系,其實不然,俗話說\"是藥三分毒\",中藥也不例外。
4.2判斷錯誤 患者對自身的中醫(yī)癥候判斷有誤[14]導致選藥不對癥:如風寒感冒卻選用了風熱感冒的銀翹解毒丸、蓮化清瘟膠囊、桑菊感冒片等從而導致延誤治療。單就咳嗽而言,中醫(yī)就分為風寒咳嗽、風熱咳嗽、燥熱咳嗽、肺火咳嗽、痰濕咳嗽、肺虛咳嗽幾種類型,不同類型的咳嗽用藥也是不同的。但是患者很難辨證論治往往導致選藥錯誤。
4.3劑量療程錯誤 有些患者不能按時按量服用[15]藥物,治病心切則加大劑量,癥狀稍有好轉就隨意停藥,用藥時間過長或藥量過大導致藥物蓄積中毒等不良反應發(fā)生。
4.4將中藥當成滋補品 有些患者把中藥當成保健品而長期服用。如靈芝主要功效為寧心安神,健脾和胃等,長期過量服用可出現(xiàn)頭暈、口鼻咽部發(fā)干、胃部不適。還有的患者盲目長期服用某種中藥,由于藥材中毒性成分的存在及患者的個體差異[16],造成積蓄性中毒.。
4.5服用方法及給藥途徑有誤 有些藥物最適宜在空腹服用有些則相反,如知柏地黃丸宜在空腹或飯前用開水或淡鹽水送服,有的老年患者一貫遵循飯后服藥的習慣導致藥物吸收差降低了藥物的療效。有的外用制劑有毒,誤服則造成機體損害。
5措施及建議
5.1加強對藥店的監(jiān)管 對于非處方藥來說大部分是在藥店銷售,政府一定要加強對藥店的監(jiān)管強化駐店藥師制度,加強藥師對購藥者的指導,避免駐店藥師制度流于形式。藥店必須加強對銷售人員的業(yè)務培訓,將非處方藥分類擺放,不同類的藥物指定專人專門負責銷售和指導用藥。
5.2規(guī)范藥品包裝 對于藥品生產(chǎn)企業(yè)來說往往重療效輕副作用以提升藥品銷量。我們經(jīng)??吹剿幤吠獍b上印有適應癥,但是,不良反應、禁忌癥、使用方法等重要信息卻寫著\"見內說明書\",無形中使患者極易忽視說明書中的內容造成胡亂服藥。我們必須建立一定的法律法規(guī)從而規(guī)范藥品外包裝:要求適應癥、不良反應、禁忌癥、使用方法等在外包裝上必須全部醒目明示,而且必須占外包裝總面積的80%以上。只有這樣才能使患者更全面的了解藥物促進安全用藥。
5.3規(guī)范中藥類藥品說明書 中藥類藥品除了要符合上述的藥品包裝要求,還要進行\(zhòng)"雙語\"改革,即:將中醫(yī)的癥候表述同時翻譯成西醫(yī)的適應癥。對中醫(yī)的不良反應及禁忌癥等也要進行西醫(yī)方面的轉換,使患者明明白白用藥促進用藥安全。
5.4仔細閱讀說明書 作為患者一定要仔細閱讀藥品說明書,按照說明書用量或按照醫(yī)師藥師的推薦量服用。服藥期間仔細觀察病情變化,如服藥3~7d,癥狀無緩解或出現(xiàn)說明書中描述的不良反應,應去醫(yī)院就診。
總之,非處方藥極大的方便了廣大消費者,但是,只有增強安全用藥意識遵循合理的使用方法才能更好地保障患者的身體健康。
參考文獻:
[1]譚喜榮,蔡映云.感冒藥的合理應用[J].上海醫(yī)藥,2010,31(1):24-26.
[2]譚子梅.常見抗感冒藥的不良反應[J].中國藥業(yè),2001,10(7): 63-64.
[3]齊魯.超量服感冒藥當心惹來\"藥物肝\"[J].肝博士,2013,2:50.
[4]程程.維生素E的不良反應有哪些?[J].肝博士,2010,6:30.
[5]饒平妹.中成藥臨床應用不良反應及對策[J].時珍國醫(yī)國藥,2013, 24(4):966.
編輯/孫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