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中西醫(yī)結合局部治療Ⅲ期壓瘡的療效觀察。方法 將30例壓瘡患者隨機分成對照組和實驗組,對照組15例20處瘡面常規(guī)Ⅲ期壓瘡護理;實驗組15例21處瘡面Ⅲ期壓瘡護理后采用中藥去腐托里消毒散外敷瘡面處。 結果 觀察組的總有效率為86.67.9%,對照組的總有效率為66.00%,兩組療效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 結論 中藥去腐托里消毒散外敷瘡面療效肯定,優(yōu)于常規(guī)護理。
關鍵詞:中西醫(yī)結合;Ⅲ期壓瘡護理;外敷
壓瘡是指局部組織長時間受壓,血液循環(huán)障礙,局部持續(xù)缺血,缺氧,營養(yǎng)不良而致的 組織潰爛和壞死。常發(fā)生在長期臥床患者的骨突部位,如臂部、髂部、骶尾部、耳廓、枕骨結節(jié)、肩胛部及足跟等處。壓瘡是臥床患者常見的并發(fā)癥,以復雜難以愈合的慢性傷口為臨床特征[1]。Ⅲ期壓瘡即為潰瘍期,一旦發(fā)生較難治愈。如繼發(fā)感染可使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本研究采用了中西醫(yī)結合護理治療壓瘡患者,為改善患者的臨床結局提供參考。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采用隨機表選取我院2009年6月~2011年6月以來在我科治療的由各種原因致Ⅲ期壓瘡患者30例。按入院先后順序隨機分成兩組,采用隨機表將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15例)和對照組(15例)。單號為對照組,雙號為觀察組。其中對照組男12例,女3例,年齡70~85歲,平均年齡75歲,病程20~40d,平均天數28d;壓瘡部位:骶尾部9例,髖關節(jié)部3例,臀部3例。觀察組男11例,女4例,年齡69~83歲,平均年齡73歲,病程30~50d,平均天數36d;壓瘡部位:骶尾部10例,髖關節(jié)部3例,臀部2例。兩組壓瘡患者壓瘡部位及深度相比較均差不多,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情等比較無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①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Ⅲ期壓瘡護理, 即生理鹽水清洗壓瘡創(chuàng)面,再用絡合碘(先確定無碘過敏患者)消毒創(chuàng)面,嚴重感染的患者先用3%的雙氧水擦洗創(chuàng)口,然后生理鹽水沖洗清除腐敗組織。B:用凡士林紗條放入創(chuàng)口處。組織滲出液多時,用白糖敷于患者創(chuàng)面,吸收創(chuàng)面滲液。C:取創(chuàng)面組織進行細菌培養(yǎng),培養(yǎng)出G+菌用慶大霉素噴灑在創(chuàng)面,培養(yǎng)出G-菌用滅滴靈噴灑在創(chuàng)面。②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中藥托里消毒散外敷,托里消毒散外敷粉劑的制備:生黃芪30g,當歸10g,白芍12g,白術10g,黨參15g,茯苓12g,銀花12g,桔梗10g,川芎10g,用中藥粉碎機將九味藥研成微細粉末,高壓蒸汽滅菌后備用。根據用量多少,按此比例用。藥粉厚度以0.6~1.2cm為宜,用無菌紗布覆蓋,透氣膠布固定。換藥1次/d,若創(chuàng)面滲出物減少,可2~3d換藥1次。③兩組均在創(chuàng)面外進行紅外線照射,以促進血液循環(huán),加速瘡面愈合,20min/d,2次/d。保持2h翻身1次,定期更換體位,防止局部受壓。
1.2療效評定標準 觀察治療3w后,兩組瘡面的顯效時間、愈合時間及療效評定標準:①治愈:潰瘍愈合,痂皮脫落;②顯效:創(chuàng)面干燥無分泌物,潰瘍縮小,有肉芽組織生長;③好轉:創(chuàng)面滲出物減少,潰瘍面無擴大;④無效:創(chuàng)面滲出物未減少,潰瘍面無變化或擴大。
1.3統計學處理 數據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包處理,兩組間比較用t檢驗, 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總有效率觀察組為86.67%,對照組為60.00%, P<0.05,兩組療效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治療壓瘡觀察組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見表1。
注:觀察組與對照組比較,P=0.037<0.05。
3討論
壓瘡護理仍然是當今醫(yī)學領域的難題,護士面臨的挑戰(zhàn)是如何有效辨別壓瘡高危人群,采取措施有效預防壓瘡[2]。壓瘡多見于病情危急、長期臥床、大小便失禁、肢體癱瘓、營養(yǎng)失調、代謝障礙等患者。因此治療壓瘡的同時應加強全身支持療法,注重全身營養(yǎng)。合理有效地使用抗生素,改善神經營養(yǎng)狀況,局部治療效果才會更明顯[3]。我院2007起壓瘡預警管理,采用修訂壓瘡評估工具對所有新入院患者進行壓瘡危險評估,要求對高、中、低壓瘡危險的患者采取由針對性的預防措施,并對壓瘡評估高?;颊邔嵭猩蠄笾贫萚4]。護士在工作中應做到六勤:勤觀察,勤翻身,勤按摩,勤擦洗,勤整理,勤更換。我們在護理工作中要樹立強烈的責任意識和高度的同情心,制訂周密有效的預防護理和治療計劃,從而減輕患者的痛苦,有利于患者康復。
壓瘡的發(fā)生原因分為內因和外因,內因是由于久病或年老衰弱或久臥,臟腑功能減弱,陽氣阻遏,氣機失調而不能宣化,使肌膚失養(yǎng),外因軀體局部連續(xù)長期受壓和摩擦,磨破皮膚或癱瘓,肢體廢用不遂,致使肌膚皮肉,經脈失于溫煦濡養(yǎng)。托里消毒散換藥有益氣活血祛瘀,生機埋口的功能。避免了對組織細胞再生的影響,縮短了療程。臨床實踐證明,外用托里消毒散是治療壓瘡的良藥,在用藥期間未發(fā)現有任何副作用,且藥源廣泛,配制簡單,作用確切,價格低廉,適應性廣[5]。
參考文獻:
[1]蔣琪霞,劉云.成人壓瘡預測和預防實踐指南[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9:1.
[2]馮靈,楊蓉.瘡護理的研究現狀分析[J].實用護理雜志,2007,19.
[3]梁明娟,丁明鳴,黃麗羨.濕性愈合理論在壓瘡傷口處理中的實踐[J].嶺南急診醫(yī)學雜志,2010,15(5):415-416.
[4]彭敏,廖健敏.壓瘡預防與控制方法探討[J].貴州醫(yī)藥,2010,34(5):476.
[5]賈梅,戴翠紅.中西醫(yī)結合治療80例壓瘡臨床觀察與護理[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1,10(27):15.編輯/許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