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了解我院兒科住院抗菌藥物的使用情況,評價其用藥合理性。方法 對19548張兒科住院患者抗菌藥物處方的使用情況進行調查分析。結果 抗菌藥物使用處方占統(tǒng)計處方的73.30%,其中單用、二聯使用率分別為58.34%、32.883%,二聯使用抗菌藥物以青霉素類、頭孢菌素類及大環(huán)內酯類聯合為主。結論 我院兒科住院抗菌藥物的使用有不合理之處,有待進一步改進。
關鍵詞:兒科;抗菌藥物;合理用藥
兒科診治的患者包括有新生兒、嬰幼兒(0~3 歲)、學齡前及學齡兒童(3~12歲)和青春期患兒(12~18歲)。這些患兒身體正處于生長發(fā)育階段,器官功能、肝酶系統(tǒng)、免疫系統(tǒng)及中樞神經系統(tǒng)發(fā)育尚不成熟,對藥物的吸收、代謝、排泄過程與成人大不相同。他們的藥效學、藥動學具有特殊性,兒科用藥具有特殊之處。同時兒童使用藥物的臨床資料比較匱乏:36%~92%的住院患兒使用過未經批準用于兒童的藥物[1],導致兒科醫(yī)師因用藥證據不足而增加了合理用藥的難度。為調查我院兒科使用抗菌藥物的合理程度,對兒科抗菌藥物使用處方進行分析。
1資料與方法
采用回顧性調查方法,隨機抽取我院2013年1月~12月兒科的住院處方19548張,從患兒年齡,使用藥品名稱,使用頻率,給藥途徑,聯合用藥等內容進行統(tǒng)計分析。
2結果
2.1抗菌藥物所占百分率 兒童屬于特殊用藥群體,使用藥物的19548張?zhí)幏街?,使用抗菌藥?4525張,占處方總數的73.30%。其中注射劑處方8673 張,占處方總數的44.37%,口服制劑處方5852張,占處方總數的29.94%,見表1。
2.2抗菌藥物聯合應用情況 使用抗菌藥物的處方14525 張,其中單聯使用的處方8474張,占58.34%;二聯使用的處方5551張,占38.22%;三聯及三聯以上使用的處方500張,占3.44%。二聯使用情況,見表2。
2.3不合理用藥情況
2.3.1抗菌藥與微生態(tài)制劑、吸附劑聯用 抗菌藥與枯草桿菌、腸球菌二聯活菌制劑(媽咪愛)聯用的處方649張,占抗菌藥物處方的4.47%;與雙八面體蒙脫石聯用的處方283張為1.95%。媽咪愛為活菌制劑,用于預防和治療多種病癥引起的腸道菌群失調,內含有糞鏈球菌、枯草桿菌,與抗菌藥合用易被抑制和殺滅,造成療效下降。雙八面體蒙脫石具有吸附作用,可減少口服抗菌藥的吸收,降低抗菌效果。因此抗菌藥與微生態(tài)制劑、吸附劑聯合應用時,應間隔2~3 h使用為佳。
2.3.2溶媒選擇不當 我院兒科靜脈給藥幾乎都采用10%葡萄糖注射液為溶媒,而青霉素類藥物在中性溶液中較穩(wěn)定,當pH<4時易分解。這將導致效價降低,且水解產物青霉烯酸增多,易引起過敏反應。因此,宜選用0.9%氯化鈉注射液為溶媒。
3分析與討論
3.1從表1看,0~3歲年齡段小兒的處方數為11535張,抗菌藥口服給藥處方數為3255張,注射給藥處方數為5274張,居各年齡段首位。主要原因是該年齡段的小兒自身免疫力弱,易患感染性疾病,需用抗感染藥物及時控制,否則容易導致并發(fā)癥[2]。小兒口服給藥不配合,依從性差,不及靜脈注射給藥作用強、起效快,故多選擇靜脈給藥方式[3]。但是,忽視了靜脈給藥可能更容易引發(fā)藥物不良反應,應引起臨床醫(yī)藥工作者重視。此外,治療過程中一直采用靜脈給藥方式, 一直用到出院, 極少使用序貫療法。
3.2從抗生素聯合應用情況看,調查結果顯示抗菌藥的二聯使用率高達38.22%,更有部分患兒使用三聯及三聯以上的抗菌藥物。其中二聯用藥多選擇青霉素類+頭孢菌素類,這主要是由于青霉素類、頭孢菌素類抗菌藥具有良好的廣譜抗菌作用,并且對兒童無特殊毒副作用,所以在兒科得以廣泛應用。部分患兒使用大環(huán)內酯類+頭孢菌素類,而大環(huán)內酯類的優(yōu)勢在于對不典型病原體,如支原體、衣原體具有較好療效,對常規(guī)病原體則效果不佳,且大環(huán)內酯類耐藥較嚴重,不應積極使用[4]。
抗菌藥物是醫(yī)院使用最多最頻繁的藥物, 在治療過程中存在問題也較多。由于部分醫(yī)生在收治患兒感染時不分病毒感染還是細菌感染, 而一概采用抗菌藥物來保駕, 從而導致兒科泛用抗菌藥物,加上無用藥指征上的多種抗菌藥物聯用,造成了耐藥機率增加。
為了合理使用抗菌藥物,應正確掌握抗菌藥物使用指征,嚴格按照衛(wèi)生部制定的《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及《抗菌藥物兒科臨床應用指導意見》使用抗菌藥物;臨床上多數細菌感染可用一種抗菌藥物控制, 聯用藥僅適用于少數情況,如病情不明的嚴重感染, 嚴重的混合感染等[5]。多主張青霉素類或一、二代頭孢菌素聯合大環(huán)內酯類治療;原則上盡量避免使用靜脈給藥,急重癥患兒在治療初期為確保藥效,可酌情選擇靜脈給藥。在病情好轉后,應選擇口服給藥,以減少藥物不良反應的發(fā)生。
綜上,我院兒科住院抗菌藥物的使用有不合理之處,有待進一步改進。
參考文獻:
[1]SCHREINER M S.Paediatric clinical trials: redressing the imbalance[J].Nat Rev Drug Discov,2003,3(2):949-961.
[2]倪映華,繆芬,王玉梅.我院臨床藥師藥物咨詢分析[J].兒科藥學雜志,2006,12(3):30-31.
[3]中國藥學會醫(yī)院藥學專業(yè)委員會兒科藥學專業(yè)組. 抗菌藥物兒科臨床應用的基本意見(一)[J].兒科藥學雜志,2005,11(6):42-45.
[4]曾春生,黃斌學,莫錦倫,等.門診兒科處方用藥情況分析[J].中國醫(yī)院藥學雜志,2006,7(26):894-895
[5]中華醫(yī)學會等.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J].中華醫(yī)學雜志,2004,84(22):1857-1862.
編輯/張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