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中醫(yī)體質辯證與妊娠期糖尿?。℅DM)的關系。方法 選取2012年10月~2013 年10月整個孕期在我院建卡保健的536例孕婦為研究對象,首次確診妊娠后即采用統(tǒng)一問卷《中醫(yī)體質辨識表》進行體質辨識,孕24~28w行75g糖OGTT實驗進行糖耐量實驗。結果 536例孕婦中體質偏頗者占75.4%,偏頗體質以陽虛質、氣虛質、痰濕質、陰虛質多見,其構成比分別為18.0%、15.3%、14.0%、10.0%其中共篩查出GDM41例,檢出率7.6%,在各體質中患GDM最高的分別是濕熱質(17.5%)、痰濕質(13.3%)、陰虛質(11.1%),在診斷GDM病例中該三種體質構成比為56.2%。結論 中醫(yī)體質辯證具有指導孕期保健,提早進行體質干預達到預防GDM的意義。
關鍵詞:體質辯證 妊娠期糖尿病
在中醫(yī)體質學范疇中,體質是人體生命過程中,在先天遺傳和后天獲得的基礎上表現(xiàn)出的形態(tài)結構、生理機能和心理狀態(tài)方面綜合的、相對穩(wěn)定的特質。體質決定著人體對某些致病因素的易感性和病機、證候的傾向性。目前研究比較深入的是以南海婦幼保健院潘佩光[1]教授為代表的團隊,取得了一定進展,但還未能將其體質分型理論在臨床上推廣。因此我院采用王琦教授的中醫(yī)體質理論來研究中醫(yī)體質辯證與妊娠期糖尿?。╣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之間的關系,旨在為孕期盡早實施個性化的保健提供理論依據(jù),為更進一步的研究中醫(yī)體質理論在孕期保健中應用探索確實可行的方向,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0月~2013 年10月整個孕期在我院建卡保健的536例孕婦為研究對象,平均年齡(26.4±2.36)歲。入選標準:①年齡小于35歲初產婦;②自然妊娠的單胎初產婦。排除標準:①孕前患有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②有傳染病史的孕婦;③合并其它內外婦科疾病的孕婦。
1.2方法
1.2.1體質評定 在首次確診妊娠后即采用統(tǒng)一問卷《中醫(yī)體質辨識表》,依據(jù)中華中醫(yī)藥學會頒布的《中醫(yī)體質分類與判斷標準》[2]進行測評。由經過嚴格、專門、統(tǒng)一培訓的醫(yī)務人員對調查對象面對面詢問并填寫問卷,回收率100%。
1.2.2 GDM篩查 入選病例采用2010年美國糖尿病學協(xié)會制定的妊娠期糖尿病診斷標準診斷[3],即在孕24~28w行75g糖OGTT實驗,空腹及服葡萄糖后1h、2h血糖分別為5.1mmol/L、10.0mmol/L、8.5mmol/L,其中有1項或以上超過正常值即可診斷。
1.3統(tǒng)計方法 計數(shù)資料采用率和構成比進行統(tǒng)計描述。
2結果
536例孕婦中體質偏頗者占75.4%,偏頗體質以陽虛質、氣虛質、痰濕質、陰虛質多見,其構成比分別為18.0%、15.3%、14.0%、10.0%其中共篩查出GDM41例,檢出率7.6%,在各體質中患GDM最高的分別是濕熱質(17.5%)、痰濕質(13.3%)、陰虛質(11.1%),在診斷GDM病例中該三種體質構成比為56.2%(見表1)。
3討論
妊娠期糖尿?。℅DM)對妊娠結局帶來諸多不利的危害是目前產科臨床公認的,而且對孕婦和胎兒健康的影響甚至是終生的,有報道[4]孕期并發(fā)GDM的產婦在產后5~6年有17%~63%的孕婦有發(fā)生糖尿病的高度危險性,可能成為Ⅱ型糖尿病患者,目前孕期保健在對GDM的防治方面以GDM篩查后進行健康教育,飲食控制為主。王琦教授主持研究的中醫(yī)體質理論課題證明個人體質具有穩(wěn)定性,但又是可調,可改變的,其編制的《中醫(yī)體質分類與判斷標準》得到臨床的廣泛推廣認可,且大量的臨床研究證明了運用體質理論進行健康保健,疾病的預防,病后的康復調理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此次我們通過對孕婦進行體質辨識發(fā)現(xiàn)體質偏頗者占75.4%,因此對孕婦進行體質干預調理是十分必要的,其中陽虛質、氣虛質、痰濕質、陰虛質是本地區(qū)孕婦的主要體質類型,可能與南方的生活環(huán)境及生活習慣有一定的關系。在九種體質中易患GDM的體質為濕熱質、痰濕質,陰虛質,共占構成比56.2%,該三種體質類型孕婦是預防GDM的重點對象,可能與糖尿病最終形成\"陰虛燥熱\"的病機有一定關系。因此我們在孕期保健中可以根據(jù)體質辯證的結果,提前進行GDM的預防干預,可以根據(jù)每個孕婦的體質情況制定更為有針對性個性化的預防GDM的體質調理方案。
參考文獻:
[1] 潘佩光,徐俐平,周俊亮等.孕前中醫(yī)保健干預促進優(yōu)孕優(yōu)育的臨床研究[J].新中醫(yī),2009,41(10):63-66.
[2] 中華中醫(yī)藥學會.中醫(yī)體質分類與判定標準.世界中西醫(yī)結合雜志[J],2009,4(4):303.
[3]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g.Standards of medical care in diabetes-2010 [J].Diabetes Care, 2010,33(1):11-61.
[4] Cunningham F Gary ,Gant NF , Leveno KJ et al.Williams Obstetrics[J].21st ed.New York: McGraw - Hill,2001:1360-1376.
編輯/王海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