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對應用兩種不同麻醉方式對患有食管癌的老年患者在接受手術治療前實施麻醉的臨床效果進行研究。方法 將我院收治的84例接受手術治療的老年食管癌疾病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平均每組42例。采用靜吸復合全麻方式對對照組患者實施術前麻醉;采用靜吸全麻復合硬膜外阻滯方式對觀察組患者實施術前麻醉。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麻醉效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手術時間、術后蘇醒時間、術后住院恢復治療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麻醉藥物導致的不良反應明顯少于對照組。結論 應用靜吸全麻復合硬膜外阻滯方式對患有食管癌的老年患者在接受手術治療前實施麻醉的臨床效果非常明顯。
關鍵詞:不同麻醉方式;食管癌;老年;手術
食道癌在臨床上又被稱為食管癌,是在食管上皮組織發(fā)生的一種惡性腫瘤類疾病,其患者人數(shù)占臨床所有惡性腫瘤疾病患者總?cè)藬?shù)的2%左右。食道癌在發(fā)病的早中期階段存在治愈的可能,但在晚期階段的治療難度相對較大,治療方法主要包括手術、化療等兩種方式[1]。本次研究對接受手術治療的老年食管癌疾病患者實施不同麻醉的臨床效果進行研究?,F(xiàn)匯報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9月~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84例接受手術治療的老年食管癌疾病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平均每組42例。對照組中男性23例,女性19例;患者年齡61~86歲,平均年齡(71.8±0.6)歲;食管癌患病時間1~10個月,平均患病時間(4.2±0.6)個月;觀察組中男性24例,女性18例;患者年齡62~85歲,平均年齡(71.7±0.8)歲;食管癌患病時間1~9個月,平均患病時間(4.4±0.5)個月。上述3項自然指標兩組患者組間無顯著差異(P>0.05),可以進行比較分析。
1.2病例納入標準 ①患者病情確診為食管癌;②患病時間在1年以內(nèi);③患者年齡60~90歲;④選擇選擇接受手術治療;⑤患者以往沒有腫瘤疾病史和手術治療史;⑥排除合并患有其他腫瘤類疾病的可能;⑦患者機體能夠耐受手術和麻醉操作;⑧心、肝、腎等主要臟器功能表現(xiàn)良好;⑨患者自愿加入到本次研究中[2]。
1.3病例排除標準 ①患者病情沒有被確診為食管癌;②患病時間已經(jīng)超過一年;③患者年齡不足60歲,或已經(jīng)>90歲;④選擇選擇接受非手術治療;⑤患者以往有腫瘤疾病史和手術治療史;⑥合并患有其他腫瘤類疾??;⑦患者機體不能夠耐受手術和麻醉操作;⑧心、肝、腎等主要臟器功能存在明顯異常;⑨患者不愿加入到本次研究中。
1.4麻醉方式 兩組患者在手術開始前均分別通過皮下注射和肌肉注射方式給予0.5 mg阿托品和100 mg苯巴比妥。在入室后首先放置右側(cè)撓動脈,對動脈壓水平進行持續(xù)監(jiān)測。觀察組患者在誘導開始前先行T6-7硬膜外穿刺向上置管4 cm左右 ,首次注入濃度為10 g/L的利多卡因(6±1)mL, 硬膜外阻滯平面水平控制在T3-T12。兩組患者均采用咪唑安定進行麻醉誘導,劑量控制標準為0.05 mg/Kg,芬太尼劑量控制標準為4 μg/Kg,仙林劑量控制標準為01 mg/Kg,異丙酚劑量控制標準為1 mg/Kg,咪唑安定在開放靜脈通路時提前給藥。均選用左側(cè)雙腔支氣管進行氣管插管,男性患者選用37 F,女性患者選用35 F。誘導插管操作完成后開放右靜內(nèi)靜脈, 并對中心靜脈壓水平進行監(jiān)測,手術操作過程中均實施單側(cè)通氣,兩組術中均通過吸人異氛醚、靜脈持續(xù)輸注異丙酚、芬太尼及間中追加肌松藥仙林等方式維持全麻。根據(jù)BIS值50~60對麻醉深度進行調(diào)節(jié),同時參考手術操作過程中患者的心率、血壓、瞳孔大小及有無流淚等情況, 追加小劑量咪唑安定,觀察組患者在出現(xiàn)平面后的40 min內(nèi),可以通過硬膜外追加濃度為5 g/L的羅派卡因6 mL和2 mg的嗎啡作為硬膜外阻滯[3]。
1.5觀察指標 選擇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麻醉效果、術后蘇醒時間、術后住院恢復治療時間、麻醉藥物導致的不良反應等指標進行對比研究。
1.6麻醉效果評價方法 顯效:手術操作過程中對肌肉進行正常牽拉,患者沒有任何應激反應,各項操作能夠順利進行,手術在預計時間內(nèi)完成,術后沒有出現(xiàn)任何麻醉藥物不良反應;有效:手術操作過程中對肌肉進行正常牽拉,患者有輕微應激反應出現(xiàn),但各項操作仍然能夠繼續(xù)進行,手術時間略有延長,術后有程度輕微的麻醉藥物不良反應出現(xiàn);無效:手術操作過程中對肌肉進行正常牽拉,患者出現(xiàn)嚴重的應激反應,各項操作不能夠順利進行,手術時間明顯延長,或被迫中斷,術后出現(xiàn)嚴重的麻醉藥物不良反應[4]。
1.7統(tǒng)計學分析 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加減標準差(x±s)形式表示,實施t檢驗,計數(shù)資料實施χ2檢驗,P<0.05,則差異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麻醉效果,見表1。
2.2手術時間、術后蘇醒時間、術后住院恢復治療時間 對照組患者手術治療共計操作(144.20±5.68)min,手術治療后(18.62±3.15)min患者徹底蘇醒,手術后共計接受恢復治療(8.36±2.41)d;觀察組患者手術治療共計操作(103.86±5.07)min,手術治療后(11.29±3.17)min患者徹底蘇醒,手術后共計接受恢復治療(6.02±1.08)d。三項觀察指標兩組各項數(shù)據(jù)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見表2。
2.3麻醉不良反應 對照組患者在術后有10例出現(xiàn)麻醉原因?qū)е碌牟涣挤磻?,觀察組患者在術后有2例出現(xiàn)麻醉原因?qū)е碌牟涣挤磻T擁椫笜烁鲾?shù)據(jù)組間比較差異顯著(χ2=4.16,P<0.05)。
3討論
對接受手術治療食管癌患者實施硬外復合靜吸全麻,由于硬膜外的阻滯平面被有效的控制在T3-T12,基本上到達了手術操作所需要的范圍,濃度相對較低的局麻藥基本不會對患者的心血管產(chǎn)生影響,硬外的阻滯作用可以對手術部位承受刺激的進行有效阻滯,手術對全麻程度的要求相對較低,使全麻程度只要達到睡眠及控制呼吸的水平即可,故全麻的實際用藥量明顯減少。手術過程中全麻所用藥物的劑量明顯減小,故手術后全麻效果的消退速度較快,體內(nèi)藥物的殘留量較小,清醒時間短,清醒速度快[5-6]。
參考文獻:
[1]史斌,孫慶旭.不同麻醉方法及麻醉深度對胃癌手術患者細胞免疫功能的影響[J].中國現(xiàn)代普通外科進展,2008,11(05):192.
[2]趙榮銀,李文獻.瑞芬太尼聯(lián)合小劑量舒芬太尼應用于全麻的觀察[J].中國現(xiàn)代醫(yī)藥雜志,2010,13(08):253.
[3]楊寧,左明章.胸腹部手術患者靶控輸注舒芬太尼復合異丙酚的藥效學[J].中華麻醉學雜志,2009,10(11):229.
[4]陳平,吳永偉.硬膜外阻滯復合不同全身麻醉方法用于開胸手術的比較觀察[J].海南醫(yī)學,2010,18(12):196.
[5]葉青山,劉紅,施偉忠.全麻與全麻聯(lián)合硬膜外阻滯對胃癌手術應激反應抑制的比較[J].中華麻醉學雜志,2011,10(12):145.
[6]曲冬梅,金永芳,葉鐵虎,等.全身麻醉復合硬膜外麻醉對胸科手術應激反應的影響[J].中華醫(yī)學雜志,2010,8(05):120.
編輯/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