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觀測對眩暈患者實施震動眼震(VIN)診斷中的臨床意義。方法 對照組選用30例健康志愿者,實驗組主要選用汕頭市中心醫(yī)院于2009年2月~2012年9月收治的67例單側前庭周圍性疾病眩暈緩解期患者,分別兩個實驗組的人員進行一定的振動試驗(VT)和搖頭實驗(HST),并對眼震誘發(fā)的情況進行觀察。作為實驗組的眩暈患者再進行冷熱實驗(CT)。結果 實驗組中振動試驗中有52例(77.6%)眩暈患者出現(xiàn)了振動眼震,其振動眼震主要表現(xiàn)為水平眼震,并且其中有44例振動眼震的基本方向朝向健側,同時有2例梅尼埃病和前庭神經元炎患者;有6例振動眼震的方向朝向患側;其中有46例(68.7%)引出搖頭眼震(HSN),冷熱實驗中有54例(80.6%)眩暈患者的一側半規(guī)管反應減退(UW)。對照組均沒有振動眼震和搖頭眼震的現(xiàn)象。結論 振動眼震實驗有著相對較高的敏感性,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供有益的信息為前庭損傷側別進行評定,同時又有著一定的安全性,簡便易推廣,對于各級眩暈門診的快速篩查有著積極作用。
關鍵詞:眼震;眩暈;前庭疾??;前庭功能試驗;臨床意義
眩暈的產生主要是由神經科,耳科前庭和其它相關疾病引起的,在我國現(xiàn)階段的發(fā)展中,眩暈的發(fā)病率呈現(xiàn)日益增長的狀態(tài),在目前各個醫(yī)院是一個相對常見的臨床病癥,眩暈類疾病,嚴重威脅著人們的健康[1~3]。同時眩暈類疾病主要是通過對前庭平衡功能進行一定的檢測和評定,但是我國醫(yī)院現(xiàn)有的傳統(tǒng)的前庭檢測技術有著極其復雜繁瑣的操作,同時在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常常伴有一定的痛苦。就目前對眩暈患者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眩暈前庭疾病患者的頭部在通過振動刺激之后,容易引起一定的眼震,但是,正常人卻不能在振動刺激下產生眼震。這種成熟完善的震動眼震實驗技術已經充分的應用到目前的眩暈類疾病的前庭功能檢查中。現(xiàn)在主要通過我院與2009年2月對震動眼震實驗技術在臨床眩暈患者的前庭功能檢測評定中的應用,其臨床確診的單側前庭周圍性損傷的眩暈患者的振動試驗檢測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實驗組:就我院于2009年2月~2012年9月收治的67例單側前庭周圍性疾病眩暈緩解期患者,其中有12例患者是前庭神經元炎,15例患者有單側慢性化膿性中耳炎并發(fā)迷路炎,23例患者有伴眩暈的突發(fā)性聾,14例患者有梅尼埃病,同時有3例患者患有單側聽神經瘤。這67例單側簽筒周衛(wèi)星疾病眩暈緩解期患者有29例患者是男性,38例患者是女性,年齡9~65歲,平均年齡為40歲。67例患者都沒有中樞性病變的特征。對照組:30例健康的志愿者有16例是男性、14例是女性,年齡20~45歲,平均年齡為35歲。健康志愿者都沒有眩暈、平衡障礙和耳鳴、耳聾病史。
1.2實驗方法 振動試驗(Vibration test,VT):通過對便攜式振動器(NC70209,North Coast Medical,USA)采用,便攜式振動器的振動頻率是92Hz、振動的幅度則是0.6mm,有著8mm半徑的半球震動頭。在震動實驗進行的時候,盡可能的使其在暗室進行一定的操作,使得各種誘發(fā)性眼震實驗在視頻眼震圖檢測中進行。一般情況下,被檢驗者要端坐在一旁,使得頭擺正并與頭托緊靠,醫(yī)生則通過對被檢查者的頭部進行一定的扶托,同時通過震動其施加一定的震動刺激,其震動刺激的施加部位在雙側乳突以及前額正中,每次震動的時間為20s,并嚴格的記錄震動前、震動時以及震動后的眼動20s。使得3個震動點種的任意一個震動部位都會出現(xiàn)最低5個連續(xù)的眼震液,如果眼震慢相角速度≥3 ,這種現(xiàn)象的測定則是陽性,還要在一定程度上對震動眼震的方向和強度進行一定的觀測。搖頭實驗(head shaking test,HS):搖頭實驗往往也是在暗室中進行一定的操作的,受檢者在端坐于暗室的靠椅上,頭稍微向前傾斜30°,之后通過在水平方向上的主動搖頭,使得左右幅度均為30°,頻率控制為2Hz,盡量在15m內搖頭30次。在搖頭考試的時候記錄眼動,至少記錄1min才能使得其搖頭停止。也要在一定程度上保證有5個連續(xù)的眼震波出現(xiàn),如果眼震慢相角的速度≤3 ,則為陽性,進而對搖頭眼震的方向進行一定的觀測,如果出現(xiàn)雙向的搖頭眼震主要以第一相的搖頭眼震為主。冷熱試驗(caloric test,CT):通過對法國Synapsy食品眼震電圖(VNG)儀、ATMOS冷熱氣刺激儀進行一定的應用,對冷熱試驗進行一定的常規(guī)檢測,應該先進行冷氣刺激,之后在經過熱氣刺激,同時其刺激的時間保持在40m,時間間隔維持在10min,刺激的溫度分別控制在20℃和49℃,其評定的參數(shù)以冷熱氣刺激誘發(fā)眼震極盛期10s的慢相角速度(SPV)值的雙耳非堆成值為準,而一側半規(guī)管反應減退的非對稱值>15%。
1.3統(tǒng)計學處理 通過對SPSS 10.0統(tǒng)計軟件的使用,,通過對計數(shù)資料行χ2檢驗。統(tǒng)計學的意義以P<0.05為差異。
2結果
2.1振動試驗結果 對照組:30例健康志愿者的3個震動部位都沒有眼震引出。實驗組:實驗組中振動試驗中有52例(77.6%)眩暈患者出現(xiàn)了振動眼震,其振動眼震主要表現(xiàn)為水平眼震,并且其中有44例振動眼震的基本方向朝向健側,同時有2例梅尼埃病和前庭神經元炎患者;有6例振動眼震的方向朝向患側;其中有46例(68.7%)引出搖頭眼震(HSN),冷熱實驗中有54例(80.6%)眩暈患者的一側半規(guī)管反應減退(UW)。
2.2 搖頭實驗結果 對照組:沒有搖頭實驗引出。實驗組:實驗組搖頭實驗有46例(68.7%)出現(xiàn)35例單相眼震和29例眼震方向朝向健側,6例朝向患側;有11例雙向眼震,2例有第一相眼震向患側,9例向健側。
3討論
通過對本組實驗的進行,本資料的振動試驗中單側外周前庭疾病眩暈者的敏感性是77.6%,震動眼震主要和單側前庭并損程度有一定的關系,同時振動試驗的檢出率是相當高的,能夠進一步提供有益的信息作為前庭損傷側別的評定。振動試驗這個常規(guī)檢測項目在目前的臨床眩暈前庭功能的評定中有著一定的應用意義,是一種較好的床邊檢查方法[4]。同時本資料有8例振動眼震的方向朝向患側,其診治的原因則是這些觀者主要有一定的梅尼埃病和神經元炎在其患病的過程中主要受到前庭代償和恢復兩方面的影響,使得前庭系統(tǒng)兩側所產生的一種張力處于一種動態(tài)的變化中,同時振動試驗的振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極大地對雙側迷路進行一定的刺激,還能對前庭感受器進行一定的激活,本資料大多數(shù)震動眼震和搖頭眼震的方向都是相同的。
然而,本組實驗的資料和以往的文獻都在一定程度上顯示出搖頭眼震和振動試驗對單側外周前庭疾病眩暈患者的結果有著一定的差異性,這在一定程度上與檢查技術使用的刺激頻率特性有著某種關聯(lián)??偠灾饎訉嶒灐⒗錈釋嶒炓约皳u頭眼震相結合的檢查,對于前庭系統(tǒng)功能的全名了解有著一定的現(xiàn)實臨床意義,在很大程度上為眩暈患者的臨床診療眼震的性質和類別觀察提供了方便。
參考文獻:
[1]周寧,黃靜,等.耳石復位法治療良性陣發(fā)性位置性眩暈[J].新鄉(xiāng)醫(yī)學院學報,2010(03).
[2]唐俊翔,劉博,陳秀伍,等.突發(fā)性聾伴眩暈患者臨床特點分析 [J].中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2010(10).
[3]Nuti D,Mandala M.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mastoid vibration test in detection of effects of vestibular neuritis[J].Acta Otorhino-laryngol Ita,2005.
[4]宋偉,魯宏華 等.震動眼震試驗在眩暈診斷中的應用[J].天津醫(yī)藥,2010,36(2):112-114.
編輯/王海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