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比較幼兒頭皮輸液時采取夾抱式法與傳統(tǒng)仰臥式的穿刺成功率、幼兒哭鬧程度、抓扯、配合情況。方法 選擇2012~2013年200例<2歲幼兒,隨機分成實驗組(夾抱式)和對照組(傳統(tǒng)仰臥式)進行頭皮靜脈輸液。觀察患兒的穿刺成功率、哭鬧程度和配合情況,并采用科學的統(tǒng)計法歸納總結(jié)。結(jié)果 實驗組頭皮穿刺成功率明顯升高、哭鬧程度降低、扯脫配合情況明顯降低。結(jié)論 夾抱式幼兒頭皮輸液體位幼兒比較容易接受,反抗程度輕、穿刺成功率明顯升高,同時減輕了護士的工作負擔和心理壓力,值得臨床推廣應(yīng)用。
關(guān)鍵詞:幼兒頭皮靜脈輸液;夾抱式;哭鬧程度;穿刺成功率
小兒頭皮靜脈輸液是一種快速有效的給藥方法,由于小兒頭皮靜脈豐富,淺表易見,易固定,適宜作為新生兒和嬰幼兒輸液的選擇靜脈[1-2]。但由于小兒出汗多,哭鬧不合作,好動,小兒頭皮靜脈穿刺的難度越來越大。如何提高靜脈輸液穿刺的成功率,減輕病兒痛苦是臨床護理值得探討的問題。為此,我們用夾抱式幼兒頭皮靜脈輸液體位效果滿意,現(xiàn)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2~2013年200例<2歲住院幼兒,<1歲86例,1~2歲114例,上呼吸道感染96例,支氣管炎62例,腹瀉27例,皮膚外傷10例,結(jié)膜炎4例,眼部腫瘤1例,其中正在哺乳中63例,患兒精神均正常,無重度營養(yǎng)不良者。分為兩組,其中對照組100例,實驗組100例。
1.2方法 兩組均采用頭皮靜脈穿刺輸液,各由1名穿刺技術(shù)嫻熟,資深的主管護師操作,另1名護士協(xié)作做助手。
1.2.1對照組 將患兒置于床上,由家屬固定好患兒身體和四肢,由一名護士固定頭部,穿刺護士選擇好靜脈剃除毛發(fā),消毒后進針,穿刺成功固定好后再讓家屬抱起患兒,給予逗引或喂奶。
1.2.2實驗組 采取挾抱法,讓患兒母親或家屬坐在高度適中的椅子或床上,將患兒雙下肢挾于一側(cè)腋下,身體和頭部置于雙大腿和雙膝正中,家屬雙手肘部壓住患兒上身和肩部,注意用力適中,協(xié)作護士雙手抱住患兒頭部,配合穿刺護士固定好頭部;護士穿刺完畢后,家屬可松開患兒,一手放置患兒肩頸下,一手護好患兒雙手,以防抓扯針,順勢即可抱起患兒進行喂奶或逗引,在穿刺過程中也可逗引,以分散患兒注意力。
1.3評判標準 患兒穿刺時哭鬧程度分輕、中、重度。即在穿刺時患兒哭鬧、不愿意,但沒有反抗為輕度;哭聲大,穿刺時手腳躁動、不配合為中度;哭鬧嚴重,需要家長和協(xié)作護士強行按制才能進行穿刺為重度。(穿刺成功率是指頭皮靜脈穿刺一針成功率。)
2結(jié)果
實驗組患兒哭鬧程度明顯好于對照組, 實驗組患兒穿刺完畢后可趁勢抱起喂奶,而對照組抱起時需更換姿勢,易引起患兒的雙手或單手扯脫輸液針管,見表1。
3結(jié)論
嬰幼兒頭皮輸液是一項較難掌握的護理操作技術(shù),要求護士不僅要有精湛嫻熟的護理操作技術(shù),還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和職業(yè)道德素養(yǎng)[3-4],夾抱式這種新的穿刺體位更利于護理人員的操作,同時更利于協(xié)作護士、家屬配合,明顯提高穿刺成功率,減輕了護士的心理壓力,值得臨床推廣應(yīng)用。
參考文獻:
[1]羅萍娟,張貴友,蔡花中,等.患兒頭皮靜脈輸液固定及穿刺方法的探討[J].齊魯護理雜志,2006,12(8):1533-1534.
[2]何桂戴,彭喜秀.靜脈輸液拔針不良反應(yīng)原因分析與護理對策[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1,(20).
[3]沈亞兒,吳菊麗.靜脈置管改良法在新生兒輸液中的應(yīng)用[J].小兒急救醫(yī)學,2005,12(2):150.
[4]張鶯鶯.小兒輸液護理問題及對策[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1,(20).
編輯/張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