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了解麻醉復蘇期間雙腔支氣管導管扭曲引起高碳酸血癥的護理辦法與效果。方法 對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因雙腔支氣管導管扭曲而引起的高碳酸血癥患者進行抽樣,選取100例患者隨機分成兩組進行對比觀察,其中對照組予以常規(guī)護理,實驗組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施以護理綜合干預,比較兩組患者護理療效。結果 在對100例患者進行護理后,實驗組總有效率(98%)明顯高于對照組(80%),差距具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要加強對高碳酸血癥患者的綜合護理,積極保護雙腔支氣管導管,強化呼吸道管理,觀察患者麻醉復蘇期間的生命體征,有助于控制患者病情發(fā)展,保證患者生命安全。
關鍵詞:麻醉復蘇期間;雙腔支氣管導管;扭曲;高碳酸血癥;護理
根據(jù)相關文獻報道顯示,雙腔支氣管導管(DLT)彈性、插人深淺度與氣管內扭曲現(xiàn)象具有一定的聯(lián)系,當其處理不當時,易使供氣受阻、CO2排出困難,從而形成高碳酸血癥,患者易出現(xiàn)躁動、心律失常、昏迷等狀況,因此在麻醉復蘇期間必須要強化護理干預[1]。本文主要對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00例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探究麻醉復蘇期間雙腔支氣管導管扭曲引起高碳酸血癥的護理辦法與效果,相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選擇我院于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高碳酸血癥患者100例為研究對象,均因雙腔支氣管導管扭曲引起,其中男性占有57例,女性有43例,年齡17~90歲,平均年齡(60.3±12.1)歲,其中右肺癌37例,基于全麻下予以右肺上葉切除術;左肺癌29例,在全麻下給予左肺上葉切除術;左肺葉腫塊34例,基于在全麻下予以縱隔淋巴結清掃術聯(lián)合左肺上葉切除術。將這100例患者隨機分成兩組進行對比觀察,每組50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麻醉方法 兩組患者取平臥位,靜脈注射2mg/kg丙泊酚、0.15mg/kg順式阿曲庫銨、4μg/kg芬太尼,按照患者的實際體型、體重以及手術方式來進行插管。當聽診定位完畢后,取患者側臥位,進行左右肺的聽診,判斷其分隔狀況。術中采用瑞芬太尼或者丙泊酚來維持麻醉狀況,基于開胸下予以單側通氣,術畢,將雙腔支氣管導管退至主氣管后部位,帶管置入PACU。
1.2.2 護理方法 基于患者處于PACU狀態(tài)下,基于IPPV模式下進行輔助呼吸,予以心電監(jiān)護以及脈搏氧飽和度監(jiān)測,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入室后按醫(yī)囑給予患者5~10mg地佐辛,行靜脈注射。強化呼吸道管理,及時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當吸痰管置入較為困難且患者出現(xiàn)嗆咳時,要按照醫(yī)囑予以100mg丙泊酚鎮(zhèn)靜后用石蠟油潤滑吸痰管再充分吸痰。若患者出現(xiàn)躁動不安,神志尚未清醒不能取得配合時遵醫(yī)囑繼續(xù)鎮(zhèn)靜,予以患者動脈血氣分析,依血氣分析結果調節(jié)呼吸機參數(shù)。若主氣管套囊部位出現(xiàn)折痕,要及時更換為單腔氣管導管。強化患者心理指導,及時消除患者躁動、焦慮等不良心理情緒?;诨颊咝g后恢復自主呼吸狀況下,為了最大限度地減輕雙腔支氣管導管對氣道的刺激,必須要將雙腔支氣管導管退至主氣管內,直至麻醉監(jiān)測治療室(PACU),借助導管,予以患者通氣。此外,為了減少患者手術時的疼痛,提高患者復蘇期間通氣率,防止CO2劇增,于患者PACU期間將雙腔支氣管導管接T管,每分鐘給予患者8L氧氣,強化心電監(jiān)護,經(jīng)由血氣分析對通氣狀況進行評價。當患者確診為高碳酸血癥后,要及時給予機械通氣支持,保證手術治療效果。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治愈:患者的生命體征平穩(wěn),血氣分析正常,通氣狀況良好;顯效:患者生命體征較為平穩(wěn),血氣分析尚處于正常范圍內;好轉:患者躁動時鎮(zhèn)靜處理效果明顯好轉,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無效:患者躁動、心律失常,生命安全受到威脅。
1.4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16.0統(tǒng)計學軟件對上述資料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計數(shù)資料進行?字2檢驗,P<0.05時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本組選取的患者共100例,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精心護理后,實驗組總有效率為98%,對照組總有效率為80%,實驗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差距具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結論
通常在開胸手術中,雙腔支氣管導管(DLT)應用較為廣泛,主要目的是在開胸手術時暴露視野,盡可能地將雙肺分隔,有助于避免分泌物出現(xiàn)交互流布,防止炎癥擴散與腫瘤細胞播散。根據(jù)相關研究報道顯示,當DLT彈性與插人深淺度掌握不當時,于氣管內極其容易出現(xiàn)變形、扭曲等現(xiàn)象,致使供氣受阻,同時CO2排出較為困難,易發(fā)高碳酸血癥,導致患者心律失常、精神淡漠,嚴重情況下甚至出現(xiàn)昏迷狀況[2]。因此,在麻醉復蘇期間,必須要強化綜合護理干預。本文研究顯示,實驗組總有效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由此可以看出,綜合護理干預具有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于麻醉復蘇期間強化DLT的保護,患者取合適體位,術后及時更改其體位,有助于防止導管產(chǎn)生移位或者扭曲狀況。同時,加強呼吸道管理,于吸痰管置入異常下行纖維支氣管鏡檢查,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有助于保持患者呼吸道通暢[3]。此外,要加強高碳酸血癥臨床護理,當患者出現(xiàn)躁動等現(xiàn)象時,若鎮(zhèn)靜處理效果欠佳,必須要予以鎮(zhèn)靜藥,促使患者的脈搏氧飽和度處于正常范圍,防止病情惡化。
綜上所述,在麻醉復蘇期間,針對雙腔支氣管導管扭曲所致的高碳酸血癥患者而言,必須要強化綜合護理干預,積極保護雙腔支氣管導管通暢, 加強呼吸道管理與高碳酸血癥臨床護理,有助于保證患者生命安全,提高手術治療效果,值得臨床推廣與應用。
參考文獻:
[1]陳燕樺,張炳東,涂杰,等.簡易步驟在雙腔支氣管導管插管定位的探討[J].廣西醫(yī)科大學學報,2011(04):594-596.
[2]呂凱,張菊.麻醉復蘇期間雙腔支氣管導管扭曲引起高碳酸血癥3例的護理體會[J].護理與康復,2012(08):798-799.
[3]李娜.雙腔支氣管導管插管的圍麻醉期系統(tǒng)護理干預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27):354-355.
編輯/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