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普伐他汀對血脂正常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血壓及血漿炎性細胞因子的影響。方法 選取我院收治的100例血脂正常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5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治療,研究組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加用普伐他汀,觀察兩組患者的血壓及血漿炎性細胞因子變化。結果 研究組患者治療后的IL-10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IL-4、hs-CRP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普伐他汀能有效調節(jié)血漿炎性因子水平,在原發(fā)性高血壓的臨床治療中具有確切的療效,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原發(fā)性高血壓;炎性細胞因子;普伐他?。谎?/p>
目前已有研究證實[1],應用普伐他汀治療高血壓,能取得良好的降壓效果,但關于普伐他汀對血漿炎性細胞因子作用的報道則相對較少。本研究旨在了解普伐他汀對血脂正常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血壓及血漿炎性細胞因子的影響,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在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100例血脂正常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2005年)中的高血壓診斷標準,均排除繼發(fā)性高血壓、重度高血壓、惡性腫瘤、糖尿病、血脂異常、治療前1個月發(fā)生感染者。其中男性56例,女性44例,年齡33~86歲,平均(58.3±2.7)歲,高血壓病程2~21年,平均(8.2±2.3)年。其中輕度高血壓61例,中度高血壓39例。隨機將100例患者分為研究組(n=50)和對照組(n=50),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方面比較(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治療。包括適當鍛煉、低鹽飲食,同時給予硝苯地平緩釋片(上海信誼天平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1022750)口服,10mg/d,1次/d,持續(xù)服藥2w,若血壓控制效果不佳,可酌情加大劑量。
研究組:在接受常規(guī)治療(方法與對照組相同)的同時,給予普伐他?。ㄕ憬U帢I(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0149)口服,20mg/次,1次/d,持續(xù)服藥8w。所有患者在治療期間,均停用免疫調節(jié)劑、抗生素和其他降壓藥。用藥期間注意觀察患者的不良反應情況,治療前后分別對兩組患者的血漿炎性細胞因子及血壓進行檢測,對比檢測結果。
1.3療效評價 DBP(舒張壓)至少降低10mmHg且DBP水平恢復正常,或者DBP至少降低20mmHg,判定為顯效;DBP降幅在10mmHg~19mmHg之間,但DBP未達到正常標準,判定為有效;DBP未達到正常標準,且降幅不足10mmHg,判定為無效。總有效=顯效+有效。
1.4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對研究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分析,計量資料以x±s 表示,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組間計量、計數(shù)資料比較分別采用t檢驗和χ2檢驗進行比較,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研究組與對照組患者治療前的IL-10、IL-4、hs-CRP水平比較,差異均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IL-4、hs-CRP水平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IL-10水平較治療前明顯提高,P<0.05,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研究組患者治療后的IL-10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IL-4、hs-CRP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后,研究組顯效28例、有效19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為94.0%(47/50);對照組顯效19例、有效19例、無效12例,總有效率為76.0%(38/50),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期間,兩組患者均未發(fā)生不良反應,肝腎功能、血尿常規(guī)均無明顯改變。
3討論
近年來,有研究顯示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的血管壁存在炎性反應,高血壓的發(fā)病與血漿炎性細胞因子有著密切聯(lián)系。普法他汀為新一代他汀類藥物,其不均調脂作用顯著,同時還能有效改善內皮功能,抑制炎性反應[3]。
目前,已有研究證實炎性因子水平異常與高血壓發(fā)病有著密切聯(lián)系。臨床上普遍將高敏C反應蛋白(hs-CRP)作為炎性標志物,檢測hs-CRP水平,對于判定心血管疾病的療效,預測病情發(fā)展及預后具有重要作用。Hs-CRP水平升高,會使內皮功能紊亂加劇,引起動脈粥樣硬化,增加血管阻力,進而引發(fā)高血壓,其是高血壓的獨立預測因子[4]。IL-10為抑炎性細胞因子,其能對IL-4合成作用加以抑制,預防管腔變窄、血管平滑肌增生,從而降低血管阻力,控制血壓。IL-4會對血管壁完整性進行破壞,促進平滑肌增生,促使血管內膜增厚、管腔變窄。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應用普伐他汀的研究組患者,治療后的IL-10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IL-4、hs-CRP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且研究組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這表明普伐他汀能有效調節(jié)血漿炎性因子水平,對血管炎性反應加以抑制,在原發(fā)性高血壓的臨床治療中具有確切的療效,且安全性好,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王曉敏.普伐他汀對血脂正常高血壓患者頸動脈內膜、踝臂指數(shù)和高敏C反應蛋白的影響[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2,21(32):3544-3546.
[2]藍建明,夏淑東.普伐他汀對血脂正常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血壓及血漿炎性細胞因子的影響[J].放射免疫學雜志,2013,26(5):675-676.
[3]鄒凡文.血脂康、普伐他汀對單純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內皮功能和炎性因子的影響[D].重慶醫(yī)科大學,2010.
[4]王賓,朱永,王蓓,等.普伐他汀對原發(fā)性高血壓伴房顫患者血漿ET、Hs-CRP及血壓的影響[J].海南醫(yī)學院學報,2012,18(2):178-181.編輯/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