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雙黃連顆粒對小兒上呼吸道感染的臨床療效觀察。方法 選取我院兒科上呼吸道感染患兒220例隨機平均分為兩組。對照組患兒采取常規(guī)綜合治療;治療組患兒除了采取常規(guī)綜合治療外,輔以雙黃連顆粒沖服治療。結果 對照組患兒的總有效率為65.45%,治療組患兒的總有效率為90.91%, 兩組間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結論 應用雙黃連顆粒對小兒上呼吸道感染進行治療的療效顯著,安全性高。
關鍵詞:雙黃連顆粒;上呼吸道感染;小兒疾病
上呼吸道感染常見于兒童患者,主要是由病毒侵襲所導致[1]。雙黃連顆粒是常見的一種甲類中成藥,屬于國家中藥保護品種,具有清熱解毒、消炎止痛、抗病毒、抗細菌等功效[2]。為了進一步對雙黃連顆粒的療效和毒副作用進行研究,我院兒科自2013年1月~6月通過病例對照研究對該藥進行評定,現報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兒科自2013年1月~2013年6月因上呼吸道感入院治療的患兒220例。將所有患兒隨機分為兩組,其中治療組110例,男52例, 女58 例;對照組110例,男54 例,女56例;患兒平均年齡:治療組(4±1.5)歲,對照組(4±1.7)歲;發(fā)病時間:治療組(1.2±0.4)d, 對照組(1.2±0.7)d。兩組患兒的年齡、性別、病情、并發(fā)癥等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資料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兒給予常規(guī)的綜合對癥治療。保證患兒充足的睡眠和易消化的食物,多飲水;對發(fā)熱的患兒給予溫水擦拭等物理降溫,若患兒體溫大于38.5℃,即應用布洛芬等退燒藥物治療;對咳嗽嚴重的患兒予以止咳化痰藥;對鼻塞嚴重患兒予以小兒麻黃素滴入;病情嚴重者或有繼發(fā)細菌感染者予以抗生素滴注,但不得給予患兒清熱解毒類的中成藥制劑。
治療組患兒在給予上述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予以雙黃連顆粒口服(6個月~1歲患兒3~4g/次,2次/d;1~3歲患兒4~5g/次,3次/d;3歲以上患兒5~6g/次,3次/d)。治療3d后對兩組患兒療效進行統(tǒng)計。
1.3 觀察指標 每日記錄患兒的發(fā)熱、鼻塞、流涕、咽痛等情況,定時記錄體溫。
1.4 臨床療效判定 顯效:服藥12~48h后體溫逐漸降至正常,鼻塞、流涕、咳嗽、扁桃體充血腫大等臨床癥狀好轉或消失;有效:服藥48~72h后體溫逐漸降至正常, 鼻塞、流涕、咳嗽、扁桃體充血腫大等臨床癥狀好轉或消失;無效:服藥72h后體溫未降至正常,鼻塞、流涕、咳嗽、扁桃體充血腫大等臨床癥狀無明顯改善。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SPSS1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兩獨立樣本t檢驗分析,檢驗水準a=0.05,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臨床療效 兩組治療總有效率對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兩組患兒均為出現不良反應。
2.2 觀察指標 治療組患兒發(fā)熱、鼻塞、流涕、咽痛改善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2)。
3 討論
上呼吸道感染的臨床治療通常以充分休息、對癥治療為主,藥物治療多采用中成藥。雙黃連顆粒主要成分為黃芩、金銀花、連翹,黃芩具有清肺化痰的功效,金銀花具有清熱解毒、疏風解表功效,連翹不僅能與金銀花相輔增強其功效,同時還有抗菌作用[3]。通過詢證醫(yī)學基礎研究表明,金銀花和連翹內含有大量綠原酸、連翹酚,這兩種物質都有抗病毒和抗菌作用,同時可以增強細胞免疫,調節(jié)炎癥發(fā)生發(fā)展[4]。
通過本研究結果可以看到,應用雙黃連的治療組治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有效率高達90.91%,臨床癥狀緩解效果好,患兒恢復快,療效可靠。并且,治療組患兒未出現與雙黃連顆粒治療相關的不良反應,說明其安全性高。
綜上所述,雙黃連顆粒具有清熱解毒、抗病毒、消炎止痛的作用,其療效可靠,安全性高。
參考文獻:
[1] 王團亮,王明明.中成藥治療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進展[J].中國中醫(yī)急癥,2011,06:944-945.
[2] 馮清祥,雷雨.雙黃連顆粒治療小兒上呼吸道感染療效觀察[J].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1,17:2129-2130.
[3] 陶巧明. 雙黃連顆粒治療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療效分析[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3,19:65-66.
[4] 孟付忠,李彥甫,周慧連.注射用雙黃連治療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療效觀察[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3,S2:141-142.
編輯/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