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聲觸診組織量化技術(VTQ)無創(chuàng)性評價肝硬化程度的臨床價值。方法 選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98例肝硬化患者,將其作為觀察組,并選取同期90例健康者作為對照組以及112例慢性肝炎患者作為肝纖維化組,采用VTQ技術進行無創(chuàng)性評價肝硬化程度。結果 肝硬化組患者的VTQ測值明顯高于對照組和肝纖維化組(P<0.05或0.01),A級、B級及C級之間的VTQ測值差異有顯著性(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肝硬化分級與VTQ測值呈正相關(P=0.0000),VTQ測值敏感的及特異度分別為91.76%及69.23%。結論 VTQ的靈敏度高,檢測成功率高,操作更較簡便,其臨床應用前景較為廣泛。
關鍵詞:聲觸診組織量化技術;無創(chuàng)性;肝硬化
肝硬化是一種嚴重而不可逆轉的肝臟疾病,是臨床上較常見的疾病,其發(fā)病率高,并發(fā)癥嚴重,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及早診斷肝硬化,判斷肝硬化病情的嚴重程度及發(fā)展趨勢,對延緩患者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以及進行針對性地治療是十分重要的[1]。肝臟病理組織學檢查是診斷、分類及預后判定肝纖維化和肝硬化的\"金標準\",但存在一定風險,且難以重復進行[2]。因此準確評價早期肝硬化的無創(chuàng)檢查手段,對臨床工作及患者都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本研究旨在利用聲觸診組織量化技術對肝硬化患者進行檢查,并與并病理檢測結果進行對照研究,以探討聲觸診組織量化技術在無創(chuàng)診斷肝硬化中的應用價值。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98例慢性肝炎患者,其診斷標準均符合2000年《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的肝硬化診斷標 準[3],將其作為肝硬化組,其中男68例,女30例,年齡34~75歲,平均年齡為(49.50±5.45)歲,其中乙肝肝硬化54例,丙肝肝硬化21例,酒精性肝硬化13例,隱形肝硬化7例,AIH導致肝硬化3例。依據(jù)Child-Pugh分級,將病例分為肝硬化A級、B級和C級,病例數(shù)分別為32例,37例和29例。選取同期來我院進行體檢的90例健康者作為對照組,男69例,女21例,年齡18~65歲,平均年齡(41.95±4.65)歲;并選取同期我院112例慢性肝炎患者(肝組織病理活檢肝纖維化S0-S4期)作為肝纖維化組,男81例,女31例,年齡29~73歲,平均年齡(45.85±9.50)歲。
1.2方法 肝硬化組以及肝纖維化組的所有患者均行肝組織病理活檢。對照組、肝硬化組和肝纖維化組均依次使用聲觸診組織量化技術(VTQ技術)對肝臟進行檢測,檢測部位包括肝左外葉下段,右前葉下段、右后葉下段以及肝右前葉肝包膜。由同一名有經(jīng)驗的超聲醫(yī)師檢測,得出彈性量化值。
VTQ技術檢測:應用西門子Siemens S2000超聲診斷儀,4C1凸陣探頭,頻率1.5~4.0 MHz,配備ARFI及VTQ技術。受試者仰臥位,探頭涂抹耦合劑后,貼近劍突下腹壁,進行肝左葉檢測;通過肋間隙對肝右葉進行檢測,保持探頭與掃查部位垂直固定,避開肝內(nèi)大血管及膽管,檢測肝包膜,在距包膜3~4 cm處對肝右葉進行檢測,由同一位經(jīng)驗豐富的超聲醫(yī)師進行VTQ檢測,每個數(shù)據(jù)測量5次取其平均值。
1.3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計量資料的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不同肝硬化分級的多組間VTQ測值比較采用非參數(shù)秩和檢驗,相關性采用Spearman秩相關分析。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種檢查方法肝纖維化診斷結果與病理級別間的相關性,見表1。
由表1可看出,肝硬化組患者的VTQ測值明顯高于對照組和肝纖維化組(P<0.05或0.01),肝纖維化組的VTQ測值高于對照組(P<0.05)。
肝臟不同部位和肝硬化分級VTQ測值的方差分析結果:A級、B級及C級之間的VTQ測值差異有顯著性(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肝右前葉、肝右后葉和肝左葉間的VTQ測值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肝右前葉、肝右后葉和肝左葉三組的VTQ測值與肝包膜測值比較均有顯著性差異(P<0.05)。
肝硬化VTQ測值隨著慢性肝病患者病情加重而升高。對肝硬化組進行Spearman 等級相關分析,肝右前葉、右后葉、左葉以及肝包膜的相關系r分別為0.99、0.095、090及0.93。其結果顯示肝硬化分級與VTQ測值呈正相關(P=0.0000)。
2.2 VTQ診斷肝硬化與病理診斷結果比較,見表2。
由表2可看出,VTQ的敏感度的及特異度分別為91.76%及69.23%。
3討論
肝硬化是一種以肝組織彌漫性纖維化、假小葉和再生結節(jié)形成為特征的慢性肝病。肝細胞癌則多發(fā)生在肝硬化背景下。目前認為,肝纖維化及早期肝硬化是可逆轉的[4],早期診斷治療可避免患者發(fā)展為肝硬化、肝癌。目前肝纖維化及早期肝硬化的非創(chuàng)傷性診斷尚無統(tǒng)一標準,故尋找一種準確、方便、非創(chuàng)傷的診斷方法尤為重要。
肝活檢目前仍是確診肝纖維化程度和早期肝硬化的金標準,但其屬于有創(chuàng)檢查,潛在風險及并發(fā)癥,不易被患者接受,不宜作為常規(guī)診斷方法。故探索敏感、可靠的無創(chuàng)傷性診斷方法成為臨床醫(yī)生及患者的迫切需求。超聲檢查是診斷多臟器疾病常用的無創(chuàng)檢查方法之一[5]。隨著彩色多普勒超聲的廣泛應用,肝硬化的診斷已較容易。聲觸診組織量化(VTQ)技術是近年來發(fā)展起來的基于ARFI原理的超聲新技術,能夠通過定量測量臟器的剪切波速度來反映肝硬度,且自主選定感興趣區(qū),均有操作方簡便、實時性及多選擇性等優(yōu)點[6],對肥胖,肋間隙狹窄難以實行瞬時彈性成像檢查者有其獨特的優(yōu)勢[7]。
本研究結果顯示,由表1可看出,肝硬化組患者的VTQ測值明顯高于對照組和肝纖維化組(P<0.05或0.01),肝纖維化組的VTQ測值高于對照組(P<0.05)。
肝臟不同部位和肝硬化分級VTQ測值的方差分析結果:A級、B級及C級之間的VTQ測值差異有顯著性(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肝右前葉、肝右后葉和肝左葉三組的VTQ測值與肝包膜測值比較均有顯著性差異(P<0.05)。肝硬化VTQ測值隨著慢性肝病患者病情加重而升高。肝硬化分級與VTQ測值呈正相關(P=0.0000)。VTQ的敏感度的及特異度分別為91.76%及69.23%。提示VTQ技術穩(wěn)定性良好,能為早期肝硬化診斷提供可靠依據(jù)。因此,VTQ的靈敏度高,操作簡便,其臨床應用前景較為廣泛。
參考文獻:
[1]梁寧,韓濤,劉芳,等.慢性肝病患者脾硬度值與肝硬度值的相關分析[J].山東醫(yī)藥,2012,52(45):4-8.
[2]張純林,羅福成,童清平,等.聲觸診組織量化技術評估早期肝硬化的診斷價值[J].中國超聲醫(yī)學雜志,2012,28(7):626-628.
[3]中華醫(yī)學會傳染病與寄生蟲病分會、肝臟病分會.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華傳染病雜志,2001,19(1):56-61.
[4]鐘志方,崔建華,王興田,等.聲觸診組織量化技術對肝局灶性小病變定性診斷價值的初步研究[J].中華超聲影像學雜志,2013,22(1):34-37.
[5]沈文,丁紅,馬姣姣,等.聲觸診組織量化技術測量肝硬度的可重復性研究[J].中國臨床醫(yī)學,2013,20(6):838-840.
[6]譚有娟,紀冬,牛小霞,等.瞬時彈性成像檢測肝硬度失敗的因素及分析[J].醫(yī)學研究雜志,2012,,41(11):30-34.
[7]戴文娟,劉志聰,蔡潔,等.聲觸診組織量化技術在鑒別慢性乙型肝炎肝纖維化和肝硬化中的作用[J].中華超聲影像學雜志,2012,21(4):360-361.編輯/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