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跌倒風險評估對預防骨科住院患者發(fā)生跌倒的作用。方法 運用我院護理部修訂的《住院患者墜床/跌倒危險因子簡易評估表》對我科住院患者進行跌倒風險評估,并根據(jù)評估結(jié)果對高危跌倒患者采取相應防范護理措施。結(jié)果 使用《住院患者墜床/跌倒危險因子簡易評估表》對我科住院患者進行跌倒風險評估與護理管理后,我科住院患者跌倒發(fā)生率由2012年的0.08%降低至2013年0.03%。結(jié)論 使用《住院患者墜床/跌倒危險因子簡易評估表》對骨科住院患者進行跌倒風險評估與護理管理能提高護患雙方的護理安全意識,減少和避免骨科住院患者跌倒的發(fā)生,保障骨科住院患者安全。
關(guān)鍵詞:骨科患者;跌倒風險評估;護理管理
患者跌倒是患者安全管理的重要問題,并引起了國際和國內(nèi)醫(yī)療護理管理者的高度重視[1]。目前,世界上很多國家已經(jīng)或正在把住院患者跌倒率作為臨床護理質(zhì)量控制的指標之一。《中國2009年度患者安全目標》將防范和減少患者跌倒事件的發(fā)生列入其中。骨科住院患者因身體功能障礙或機體器官功能減退、感覺遲鈍、機體平衡失調(diào)、身體衰弱等原因,更容易發(fā)生意外跌倒與墜床。為減少骨科住院患者跌倒的發(fā)生,我科自2013年應用我院護理部修訂《住院患者墜床/跌倒危險因子簡易評估表》對所有住院患者進行跌倒風險評估,并根據(jù)評估分值對高危跌倒患者采取護理防范措施,以降低我科住院患者跌倒的風險,取得了良好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以我科2012年1~12月收治的住院患者1344例為對照組,年齡25~89歲,平均年齡65歲,其中男性648例,女性696例;以2013年1~12月收治的住院患者1548例為觀察組,年齡22~94歲,平均年齡68歲,其中男性743例,女性805例,兩組性別、年齡、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隨機實施跌倒防范健康教育,觀察組應用《住院患者墜床/跌倒危險因子簡易評估表》進行風險評估,對高危跌倒患者針對性采取護理防范措施,具體方法如下:
1.2.1采用統(tǒng)一的評估工具 采用本院護理部修訂的《住院患者墜床/跌倒危險因子簡易評估表》對住院患者進行評估,評估內(nèi)容及分值:年齡<6歲或65~75歲1分,76~80歲2分,>80歲3分;認知障礙1分;步態(tài)不穩(wěn)或需使用助行器/輪椅1分;體力虛弱,生活僅能部分自理1分;失禁/尿頻/腹瀉/需他人協(xié)助入廁1分;住院前1年有跌倒史1分;目前使用鎮(zhèn)靜/止痛/安眠/利尿/瀉藥/降血壓/降血糖/其他特殊藥物1分;雙眼視力障礙依從性低/溝通障礙躁動不安1分。分值≥4分為跌倒高?;颊?。
1.2.2評估方法 ①入院初始評估:責任護士對所有新入院患者使用《患者跌倒/墜床危險因素評估及護理措施表》進行跌倒風險評估,總分記錄在護理記錄單上;②再評估:對評分≥4分的患者列為高?;颊?,每周進行跌倒風險再評估,在護理記錄單上記錄評估分數(shù)、干預措施等;③動態(tài)評估:對轉(zhuǎn)入患者、病情變化、跌倒/墜床后或跌倒/墜床風險因子項目發(fā)生改變等情況下及時再評估,每次評估后總分記錄在護理記錄單和《患者跌倒/墜床危險因素評估及護理措施表》上。
1.3護理措施
1.3.1高危人群準確評估重點關(guān)注 按照護理部下發(fā)的評估表及評估方法落實新入患者跌倒風險評估,保證高?;颊咴u估率100%;在入院前曾有跌倒史的患者應高度重視,重點交接班;下肢活動受限患者、術(shù)后功能鍛煉恢復期患者、使用助力器的患者特別關(guān)注,確?;颊叻赖勾胧┑穆鋵?;制作住院患者巡視卡,將高?;颊咧攸c標記,作為主要巡視對象;使用麻醉藥、鎮(zhèn)靜藥、降血糖藥、緩瀉劑的患者,護士應加強巡視;護士有針對性地加強對無陪伴患者或病情改變患者的巡視。
1.3.2認真落實防范措施 將患者的日常用品放置在隨手可及之處,床頭呼叫鈴置于方便使用位置;帶輪病床、輪椅、桌等均有鎖定裝置,使用前檢查有無鎖定;病床高度應適宜,拉起床欄;患者進食、從床上或椅子上坐起或站起時護士要協(xié)助;在如廁所、浴室、樓梯等處活動的患者要有護士或家屬陪扶;視力較差、聽力下降、理解力下降、溝通障礙患者要有家屬陪護。
1.3.3保證住院環(huán)境安全 病房及公共區(qū)域光照充足,走道整潔、暢通、無障礙物,走廊增加扶手設(shè)施;病區(qū)走廊、開水間、公共衛(wèi)生間等區(qū)域有醒目標識;剛清理過的地面有警示標識;地面干燥無水跡,廁所及開水房增加防滑墊;對于不可去除的障礙物,可選用醒目顏色予以警示;將患者的物品收納于柜中,保持通道通暢。
1.3.4指導患者正確的功能鍛煉 骨科患者大部分都有一定程度的肢體活動障礙,術(shù)后或疾病恢復期均須進行肢體的功能鍛煉,以促進肢體功能的恢復。正確的功能鍛煉指導包括:肌肉的收縮活動、關(guān)節(jié)的活動幅度、肢體制動的時間、肢體的按摩、下床活動時間、訓練強度、肢體可開始負重時間等,指導患者正確使用助行器、拐杖、輪椅尤為重要。如過早下床活動、肢體過早負重、輪椅或拐杖使用不當,下床鍛煉時衣著不合適等都很容易引起跌倒與墜床意外發(fā)生。
1.3.5增設(shè)圖文并茂的宣教資料 病房床頭懸掛防跌倒警示牌,病房內(nèi)增加預防跌倒教育資料;走廊張貼預防跌倒、防跌倒十決宣傳畫,達到告知的效果。
1.3.6鼓勵患者及家屬參與防跌倒安全管理 護理安全是護患雙方共同的責任,護士應積極鼓勵患者及家屬參與到患者安全防護中來,主管護士定時向患者、家屬或陪護宣講預防跌倒的相關(guān)知識,告知患者及家屬有效防范跌倒的措施,共同參與防范工作,才能有效減少跌倒意外傷害的發(fā)生。加強對重點人群的宣教:對高齡或者行動不便患者,在下床行走時必須有人陪同;正確指導患者使用拐杖和助力器,指導患者下床時緩慢起身,衣著鞋碼適合。
1.3.7加強培訓及監(jiān)管 ①以評估表的使用方法及防跌倒護理措施落實等為重點,針對性加強護士的安全教育培訓,要求熟練掌握跌倒風險評估工具、評估方法及預防措施,有效預防患者跌倒。②護士長定時檢查責任護士對患者是否及時正確進行跌倒風險評估、認真制定和實施了護理安全措施,抽查交接班工作是否規(guī)范和完整。
2結(jié)果
對2012年1~12月和2013年1~12月全科發(fā)生跌倒的病員例數(shù)進行計數(shù)統(tǒng)計,對統(tǒng)計結(jié)果采用SPSSl3.0進行數(shù)據(jù)錄入,計數(shù)資料采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進行統(tǒng)計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2。
3結(jié)論
3.1對住院患者實施跌倒風險評估增強了護士安全服務(wù)意識 患者在住院期間發(fā)生跌倒是常見的護理不良事件,不僅對患者的健康造成威脅,影響到患者安全,也嚴重影響護理質(zhì)量甚至是產(chǎn)生醫(yī)療糾紛的隱患?;颊甙踩亲o理安全的核心,保障患者安全是護理工作的首要任務(wù)。通過對住院患者實施跌倒風險評估和管理,護士安全服務(wù)意識明顯加強,對患者實施跌倒風險評估并預防跌倒管理已成為日常護理工作程序的內(nèi)容之一。
3.2對住院患者實施跌倒風險評估能使預防跌倒的護理工作更有針對性 對住院患者實施跌倒危險評估,能有效地減少跌倒預防中的盲目性和被動性[2]。將預防關(guān)口前移,患者入院時責任護士即通過《患者跌倒/墜床危險因素評估及護理措施表》對患者準確進行風險評估,篩查高危跌倒患者,并根據(jù)評估分值針對性制定安全護理計劃,確保高危跌倒患者不被遺漏并進行及時的護理干預;同時在住院過程中根據(jù)患者病情變化評估跌倒風險和修正預防措施,使住院患者跌倒發(fā)生明顯減少。
3.3護患雙方共同參與跌倒風險評估和管理具有積極的意義 通過針對性的健康宣教,使患者和家屬增強對跌倒危險因素的認識以及防范意識,減少由于不了解和不重視跌倒的危險性而所致的跌倒風險;同時通過護患密切溝通的加強,提高了患者對護理工作的認可程度[3]。
通過對住院患者實施跌倒風險評估與管理,可提高護士對預防患者跌倒在思想上的重視程度、防范意識;通過認真落實預防跌倒的護理措施,有效減少住院患者跌倒發(fā)生率,實現(xiàn)患者安全管理目標。
參考文獻:
[1]劉義蘭,趙光紅,喻姣花,等.住院患者跌倒率的前瞻性研究[J].中國護理管理,2009,9(12):51-54.
[2]陳火美.跌倒危險因子評估表在老年患者中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1.26(13):1177.
[3]楊秀蘭,鄭淑梅,金淑芹,等.預防住院患者跌倒的全程護理管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6:65-66.編輯/孫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