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分析探討分娩產婦產后出血的原因及護理對策,以減少其發(fā)生率。方法 對2011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52例陰道分娩產后出血患者的出血的原因進行分析,并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結果 發(fā)生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有子宮收縮乏力、胎盤因素、軟產道損傷等。結論 分娩期是圍生期中最關鍵的時候,對于高危產婦,應做好及早處理的準備工作,積極防治分娩期產后出血。
關鍵詞:分娩;產后出血;原因;護理措施
產后出血是指胎兒娩出后24h內失血量超過500ml,其發(fā)生率占分娩總數(shù)的2%~3%,是產科嚴重并發(fā)癥之一,也是孕產婦死亡的重要原因。產后出血一旦發(fā)生,預后嚴重,如搶救不及時可嚴重危及產婦生命。預防和控制產后出血是基層醫(yī)院產科護士的一項重要職責,筆者對2011年2月~2014年2月收治處理陰道分娩產后出血52例,現(xiàn)將產后出血的原因及護理對策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52例均為我院收治的陰道分娩產后出血患者;均符合胎兒娩出24h內陰道出血≥500ml的診斷標準;年齡20~32歲,平均年齡26.5歲。初產婦38例,經產婦14例,孕周28~41w。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宮縮乏力表現(xiàn),產程延長。
1.2方法
1.2.1產前護理 定期開展講座等形式,對孕婦及其家屬進行分娩期知識宣教,消除孕婦的恐懼及焦慮心理,特別是對于消除孕婦及分娩疼痛的恐懼,做好孕期健康宣教,指導孕婦合理飲食,避免巨大兒產生。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制定個性化的宣教方案:護理人員在護理過程中始終要以和藹的態(tài)度,親切的語言與患者交流,使患者產生信任感。入院后主動向產婦介紹住院環(huán)境,帶其參觀產房,了解分娩環(huán)境。產后2h是護理的關鍵時刻,要密切觀察產婦的子宮收縮、陰道流血及會陰切口情況,定時測量產婦的生命體征[1]。
1.2.2產時護理 恰當?shù)漠a時護理可縮短產程,減少產后出血量。第一產程時,認真觀察產程,勿使產程延長,保證產婦基本需要,合理使用鎮(zhèn)靜劑,解除緊張情緒,注意產婦進食情況。必要時,靜脈滴注能量合劑以補充能量。第二產程時嚴格執(zhí)行無菌技術,認真保護會陰,正確掌握會陰切開的指征和時機,指導產婦正確使用腹壓,避免胎兒娩出過快,造成軟產道損傷,胎肩娩出后立即肌內注射或靜脈滴注縮宮素,以加強子宮收縮,減少出血。第三產程的長短與出血量有密切關系,應正確處理胎盤娩出和測量出血量。胎盤未剝離前,不可過早牽拉臍帶或按摩擠壓子宮,待胎盤剝離征象出現(xiàn)后,及時協(xié)助胎盤娩出,并仔細檢查胎盤、胎膜是否完整。
1.2.3產后護理 產后2h內,產婦應留在產房接受監(jiān)護,因為80%的產后出血是發(fā)生在這一時間。所以應加強產后監(jiān)護。產婦應在產房觀察2h,觀察其生命體征、子宮收縮及陰道出血情況,注意產婦有無不適,凡主訴會陰處墜脹、便意緊迫或出現(xiàn)不明原因的煩躁、四肢皮膚濕冷、脈搏加快、血壓下降等均應詳細檢查,力爭早期發(fā)現(xiàn),及時處理。產婦回病房前鼓勵產婦及時排空膀胱,不能排空膀胱者應予導尿,協(xié)助母嬰進行早接觸早吸吮,既增加母嬰感情,又可刺激子宮收縮,減少陰道流血,有利于子宮恢復。產后4~6h鼓勵產婦及時排尿,以防子宮收縮欠佳而致產后出血[2]。
1.2.4失血性休克的護理 出血性休克的處理產后出血量多而急,產婦可在短時間內出現(xiàn)休克,入時應立即報告醫(yī)師,積極進行抗休克的搶救,挽救產婦的生命。迅速建立靜脈通道并補充有效血容量,糾正低血壓,給予氧氣吸入,詳細記錄產婦的意識狀態(tài)、皮膚顏色、血壓、脈搏、呼吸及尿量,產后應用有效抗生素預防感染。
1.2.5生活護理 鼓勵產婦進營養(yǎng)豐富的飲食,多進食富含鐵的食物,少量多餐,進易消化食物。做好會陰護理,保持會陰清潔。
2結果
2.1產后出血情況出血時間2h以內47例,2~24h內5例。產后2h為高發(fā)期。出血量500~1000ml40例,1000~1500m8例,1500ml以上4例。
2.2產后出血原因子宮收縮乏力34例,占產后出血總數(shù)的65.4%,位居首位。導致子宮收縮乏力常見因素有產時精神過度緊張,產時過度疲勞,子宮張力過大,產程過長,前置胎盤,胎護理干預對高齡婦科腫瘤患者睡眠狀況及生活質量的影響盤早剝等。胎盤因素10例,占產后出血總數(shù)的19.2%,居第2位。包括胎盤殘留,胎盤粘連,胎盤滯留,胎盤植入等。軟產道損傷6例,占產后出血總數(shù)的11.5%,居第3位,包括胎兒過大,先露異常,軟產道異常,陰道助產操作不當?shù)?。凝血功能障礙2例,占產后出血總數(shù)的3.8%,居第4位。
2.3治療效果及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對52例產后出血的產婦行對癥治療,同時對來我院接受檢查的孕婦進行健康宣教以預防產后出血的發(fā)生。42例孕婦均止血良好,未發(fā)生出血性休克,貧血,產褥感染等并發(fā)癥及不良反應發(fā)生。
3討論
本組發(fā)生產后出血的主要原因為子宮收縮乏力,證明了子宮收縮乏力是導致產后出血的最主要原因。子宮收縮乏力或胎盤胎膜未完全娩出時,子宮無法很好地收縮,血管無法關閉,容易造成產后儲蓄。子宮體、子宮頸、陰道、外陰等處軟產道因分娩而撕裂,也是造成產后出血的重要原因。
根據(jù)產婦不同時期的心理狀況提供不同的護理干預,對于產婦于產時心理和精神過度緊張,如擔心不能順利分娩、胎兒是否正常等,護士應主動給予產婦心理上的安慰及情感上的支持。使產婦在最佳的身心狀態(tài)下完成分娩過程,縮短產程,減少產后出血量,提高接產質量,有效保證母嬰安全,提高婦女保健質量,降低孕婦產婦死亡率。
參考文獻:
[1]鄭修霞.婦產科護理學[M].第4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154-159.
[2]田愛榮.產后出血護理體會[J].齊魯護理雜志,2005,11(4):327.
編輯/許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