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對艾滋病患者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 選擇2011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入住的133例艾滋病患者,通過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知識宣教、抗病毒治療依從性教育、防止血液傳染等方式進行健康教育。結果 患者認識懂得艾滋病相關知識。結論 通過對艾滋病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減輕患者及其家屬的心理負擔。
關鍵詞:艾滋?。唤】到逃?/p>
艾滋病是感染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所引起的傳染性疾病,又被稱作的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1]。人類感染艾滋病病毒之后會使得免疫功能嚴重缺陷,抵抗力不斷下降,導致嚴重性感染及惡性腫瘤。艾滋病傳播特征是非常獨特的,其感染途徑和預后都會對個人、家庭和社會造成危害。
1臨床資料
選擇2011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入住的133例艾滋病患者,其中男性患者72例,女性患者61例;年齡為1~78歲,平均年齡為34.7歲。
2健康教育
2.1心理護理 當艾滋病患者得知自己已感染之后,會產(chǎn)生巨大的心理壓力。由于受到嚴重的社會歧視,患者也很難得到親朋好友的關心照顧,因此將對護理人員寄予較高的期望。護理人員應真誠、熱情對待每位患者進行有效溝通、主動對自己和同時介紹給患者,深入分析了解患者內(nèi)心的真實的思想,消除患者內(nèi)心孤獨感、恐懼感。護理人員應嚴禁保持懲罰或歧視的態(tài)度,也不能夠表現(xiàn)出害怕傳染的心理。此外也要對患者家屬朋友做好心理工作,尊重患者的人格,給予患者尊重、關心、溫暖。通過真誠友善的溝通,建立與患者之間信任,這是對艾滋病患者最為關鍵的健康宣教。
2.2相關知識宣教 艾滋病患者的機體免疫會下降,并且會由于機會性感染使病情進一步惡化,因此應重點告知患者及其家屬怎樣預防或減少患者機會性感染的方法。告知患者在發(fā)生機會性感染的臨床癥狀及生命體征等,并有特殊情況應及時就診;鼓勵患者對家屬和朋友說出自己的病癥,有助于患者得到家屬朋友的關心和支持;指導患者配偶及兒女進行HIV檢測,使之能夠盡早了解到的患者家屬的感染者狀況。通過艾滋病知識宣教能夠讓患者及其家屬正確認識艾滋病及其治療方式,增強患者信心,積極配合護理人員的治療。
2.3抗病毒治療依從性教育 進行抗病毒治療之前,護理人員應對患者解釋進行抗病毒治療的必要性以及治療依從性的重要性。告知患者進行抗病毒治療需終身服用藥物,才能夠保證治療成功??共《舅幬锞哂芯让淖饔茫枰刻彀磿r按量服用??共《舅幬镏委煵⒉荒軌蛑斡滩∫膊荒軌蚩刂茖λ藗魅荆瑫r在服用期間也要采用安全套等安全性行為;在服用抗病毒藥物的過程中會出現(xiàn)一些副作用,大多副作用會自動消失,部分副作用可調(diào)整飲食和其他藥物進行緩解。告知患者在任何狀況下,都不能夠由于副作用停止用藥,除非得到??漆t(yī)生的認可,對于不嚴格遵守服藥方法一方面沒有達到任何療效也會造成治療的失敗。護理人員將抗病毒治療融進患者的日常起居,能夠有效提高治療效果。對于理解力比較差的患者,不能夠自行按時服藥的患者,在住院期間護理人員用督促其服用。出院后需交代患者家屬進行監(jiān)督。對于服藥時間不清的患者,護理人員應根據(jù)患者自身擬定的服藥時間,設定鬧鈴進行通知。告知定期隨訪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并根據(jù)具體情況交代患者的隨訪時間。從而進一步提高抗病毒治療患者的依從性。
2.4鼓勵患者保持積極生活態(tài)度 艾滋病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在患者病情穩(wěn)定的狀況下,應鼓勵患者正常進行生活、工作、學習,不要具有巨大心理壓力。患者應對食用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質、維生素及足夠能量的食物,多食用新鮮的水果蔬菜,戒煙忌酒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適當參與鍛煉,保證充足的睡眠。多與患者家屬朋友進行交往,創(chuàng)造一個和諧親切的非為,降低患者孤獨感。能夠積極樂觀面對生活。
2.5防止血液傳播給他人 嚴禁與其他患者共用注射器、針頭以及一些能穿刺皮膚的器具。若患者發(fā)生出血情況,應用衛(wèi)生干凈的紙巾進行清理,在清理過程中避免皮膚直接接觸到血液。護理人員應及時對污染物品及器具進行銷毀及消毒?;颊卟粦c他人共用牙刷和剃須刀、不要捐獻血液及器官等。告知患者家屬在照顧患者過程中,應避免直接接觸患者的血液、分泌物等,需帶手套,有傷口時需嚴密防護,以防傳染。
2.6尊重患者人格 不能夠將患者和道德敗壞相提并論,應保密患者在過去、現(xiàn)在及未來可能的行為及情感,并不應進行不道德的評判探討?;颊咴诔鲈簳r要告知患者注意事項,還要留下自己的聯(lián)系方式,讓患者有問題及時詢問。隨時讓患者感受到護理人員的親切友好,拉近護患距離,提高患者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
3結果
患者正確的認識了艾滋病相關知識。并通過對艾滋病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減輕患者及其家屬的心理負擔。
4討論
健康教育是在具有計劃、組織的條件下人們自覺采取的利于健康的行為,能夠改善促進人體健康[2]。進而使得患者精神、身體及社會交往都能夠保持一個健全心態(tài)。艾滋病在進入人體之后會侵犯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統(tǒng),破壞免疫功能,在幾年之后將會由于免疫功能下降發(fā)病[3]。在1981年發(fā)現(xiàn)艾滋病至今,發(fā)病人數(shù)一直呈上升趨勢。
艾滋病攜帶者雖然外表呈現(xiàn)健康狀態(tài),但可通過血液傳染或血制品輸入、共同使用針頭、母嬰哺乳等途徑等方式迅速蔓延傳播,屬于一種的極度不安全行為[4]。也就是說,成千上萬的艾滋病患者中每一位都是傳染源,但由于自身卻不重視,因此艾滋病對個人、家庭、社會造成嚴重威脅。本組研究針對近兩年在我院治療的133例患者的健康教育進行討論分析,使得患者及其家屬懂得了本病的傳播途徑、傳染方式、預防措施等,提高了患者抗病毒治療依從性,控制患者及其家屬對病癥恐懼感,進而提高了患者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王紅紅,Ann B Williams.護理本科生艾滋病知識、態(tài)度與護理意愿調(diào)查分析[J];護理學雜志,2003.
[2] 何玉珍.加強邊鏡地區(qū)預防艾滋病健康教育[A];首屆《中華護理雜志》論文寫作知識專題講座暨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1.
[3] 李青,李萍,黃艷華.護理人員艾滋病相關知識、態(tài)度、信念、行為現(xiàn)狀及其干預效果的研究進展[J];中國護理管理,2008.
[4] 王萍.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的職業(yè)暴露危險因素及預防措施[J].中國臨床保健雜志,2007.
編輯/許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