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觀察我院實施干預措施前、后Ⅰ類切口手術預防使用抗菌藥物的合理性及分析干預措施的有效性。方法 隨機抽取干預前、后的Ⅰ類切口手術病歷各150例,統(tǒng)計其圍手術期抗菌藥物的使用情況,評價其合理性。結果 干預前存在選藥不合理、用藥時機不合理、不合理聯(lián)合用藥等問題,在干預后得到較明顯的改善。結論 我院Ⅰ類切口手術預防使用抗菌藥物的合理性有較大幅度的改善,干預措施有效,但仍有部分問題有待進一步完善。
關鍵詞:Ⅰ類切口手術;用藥干預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從我院信息科微機系統(tǒng)中,通過定義\"Ⅰ類切口手術\",隨機抽取2012年1~6月(干預前)出院病歷號150個,男83例,女67例,年齡7個月~84歲; 2012年7月~12月(干預后)出院病歷號150個,男78例,女72例,年齡3歲10個月~82歲。
1.2 方法 從抽取病歷中,整理統(tǒng)計患者基本信息、手術信息、用藥情況。
1.3 評價標準 根據(jù)《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等規(guī)定,結合我院制定的《Ⅰ類(清潔)切口手術圍手術期預防用抗菌藥物管理實施細則》,從用抗菌藥物品種的選擇、用藥時機等項目進行評價。見表1。
2 結果
2.1 Ⅰ類切口手術干預前、后預防使用抗菌藥物情況 干預前有105例使用了抗菌藥物,45例未使用,其中,無使用抗菌藥物適應癥而使用抗菌藥物的有41例;干預后有53例使用了抗菌藥物,97例未使用,其中,無使用抗菌藥物適應癥而使用抗菌藥物的有18例。
2.2 Ⅰ類切口手術干預前、后使用頻次最高的前5位藥品情況 見表2。
2.3 Ⅰ類切口手術干預前、后品種選擇及聯(lián)合用藥情況 見表3。
2.4 Ⅰ類切口手術干預前、后用抗菌藥物用藥時機、用藥療程的情況 見表4。
2.5 Ⅰ類切口手術干預前、后用藥合理性評價 干預前合理用藥者有93例,不合理用藥者58例。干預后合理用藥者有112例,不合理用藥者38例。
3 討論
3.1 Ⅰ類切口手術預防使用抗菌藥物的情況分析 據(jù)相關規(guī)定,僅在下列情況時考慮預防用藥:手術范圍大、持續(xù)時間超過2h;手術涉及重要臟器;異物植入術;有感染高危因素者;經(jīng)監(jiān)測認定在病區(qū)內(nèi)某種致病菌所致手術部位感染發(fā)病率異常增高;經(jīng)皮膚內(nèi)窺鏡的胃造瘺口術、內(nèi)窺鏡逆行膽胰管造影術有感染高危因素等?!?012年全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活動方案》中也明確規(guī)定,I類切口手術患者預防使用抗菌藥物比例不超過30%,其中,腹股溝疝修補術、甲狀腺疾病手術、乳腺疾病手術、關節(jié)鏡檢查手術、頸動脈內(nèi)膜剝脫手術、顱骨腫物切除手術和經(jīng)血管途徑介入診斷手術患者原則上不預防使用抗菌藥物。
3.2 抗菌藥物選擇 根據(jù)《衛(wèi)生部辦公廳關于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衛(wèi)辦醫(yī)政〔2009〕38號)要求,對具有預防使用抗菌藥物指征的手術,參照《常見手術預防用抗菌藥物表》選用抗菌藥物,也可以根據(jù)臨床實際需要,合理使用其他抗菌藥物。Ⅰ類切口手術主要感染病原菌是葡萄球菌,一般首選第一代頭孢菌素作為預防用藥。
3.3 聯(lián)合用藥情況 參考《常見手術預防用抗菌藥物表》,從推薦表可看出,絕大部分Ⅰ類切口手術病例,無需聯(lián)合預防使用抗菌藥物,僅少數(shù)可能合并厭氧菌感染的手術需聯(lián)合用藥。
3.4 給藥時機及給藥時限 《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明確規(guī)定:接受清潔手術者,在術前0.5~2h內(nèi)給藥,或麻醉開始時給藥(剖宮產(chǎn)手術除外)。如果手術時間超過3h,或失血量大(>1500 ml),可手術中給予第2劑??咕幬锏挠行Ц采w時間應包括整個手術過程和手術結束后4h,總的預防用藥時間不超過24h,個別情況可延長至48h。
4 結論
綜上所述,通過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活動,和我院出臺相關干預措施后,抗菌藥物濫用現(xiàn)象得到了明顯的遏制,干預措施有效,但仍存在部分Ⅰ類切口手術病例沒有按規(guī)范使用抗菌藥物。同時,我們也可以得出結論,在醫(yī)院用藥管理過程中,需加入相應的行政干預措施,才能較好的、有效的執(zhí)行規(guī)范。
參考文獻:
[1]陳樹明,林穎,李軍,等.Ⅰ、Ⅱ類切口圍手術期抗菌藥物預防性應用閨房的制度與實施效果監(jiān)測[J].中國藥房,2005,16(1):49.
[2]史占軍,張亞莉,景宗森,等.規(guī)范化與長期應用抗菌藥物預防術后傷口感染的效果對比[J].中華醫(yī)院感染雜志,2003,13(1):61-63.編輯/許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