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有效的護理措施可快速提高小兒腹瀉疾病的治愈。方法 回顧我院自2013年1月~9月在我院兒科進行腹瀉疾病治療的60例患兒,應用拋硬幣的方式,隨機分為兩組,實驗組與對照組,每組30例,對照組的患兒給予兒科腹瀉常規(guī)護理措施,實驗組在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給予有效的護理干預模式。對兩組患兒的臨床治療效果進行對比評價。結果 經(jīng)治療,實驗組的顯效14例(46.67%)、有效16例(53.33%)、無效0例,對照組顯效11例(36.67%)、有效15例(50.00%)、無效4例(13.33%),實驗組和對照組總有效率分別為100%、86.67%,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兒科腹瀉患兒采取有效的護理干預模式能有效提高治愈率,降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關鍵詞:腹瀉;護理措施;對比分析
小兒腹瀉是兒科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它由多種病原、多因素引起,其病因復雜,常帶有季節(jié)性和流行性[1]。腹瀉可分為輕型和重型腹瀉,常導致小兒營養(yǎng)不良、生長發(fā)育障礙,嚴重時會危害患兒的生命安全[2]。本文回顧我院自2013年1月~9月在我院兒科進行腹瀉治療的60例患兒,隨機分為兩組,實驗組與對照組,對照組的患兒給予兒科腹瀉常規(guī)護理措施,實驗組在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給予有效的護理干預模式。并對兩組患兒的臨床治療效果進行對比評價。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自2013年1月~9月在我院兒科進行腹瀉治療的60例患兒,其中男33例,女27例,0~1歲14例, 1~2歲29例,2歲以上17例,平均年齡(2.7±1.2)歲,其中,急性腹瀉15例,遷延性腹瀉27例,慢性腹瀉18例,出現(xiàn)嚴重脫水,精神萎靡不振的患兒3例。
1.2方法
1.2.1對照組 在一般的護理模式下,按醫(yī)囑進行藥物對癥治療,常規(guī)檢測患兒生命體征、電解質(zhì),血糖等是否正常,對患兒病情進行嚴密觀察,按腹瀉疾病給予常規(guī)護理。
1.2.2實驗組
1.2.2.1入院護理 在進行一般護理的基礎上,對實驗組患者加以有效的護理干預模式,入院后責任護士及時與患兒家屬進行交流溝通,了解患兒日常飲食,生活習慣,發(fā)病史、用藥史、病情發(fā)展狀態(tài)等。與家屬制定飲食計劃,關心體貼安撫患兒,與患兒交朋友,減輕及消除患兒內(nèi)心的恐懼,告知家屬注意事項、有效防護,解除家屬緊張焦慮的心情,取得家屬的配合。
1.2.2.2 補液護理 腹瀉患兒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脫水,合理的液體療法對治療腹瀉疾病有很大幫助。對于中、重度脫水或吐瀉或腹脹的患兒給予靜脈補液,而對于輕、中度脫水精神狀況好無并發(fā)癥患兒可配制2/3張QRS鹽溶液給予口服;靜脈補液者遵循臨床補液原則:\"先鹽后糖、先快后慢、見尿補鉀、見驚補鈣\",第1d補液量包括補充累積損失量、繼續(xù)損失量、生理需要量,對于有心、肺、腎衰竭的患兒的輪流量作精確計算,調(diào)整輸液量與速度,第2d若脫水征和電解質(zhì)紊亂已糾正可改為口服補液;觀察病情變化,記錄24h出入量,特別是尿量,根據(jù)患兒脫水征改善情況調(diào)整液體輸注量 ,維持體內(nèi)水電解質(zhì)平衡。
1.2.2.3飲食護理 患兒腹瀉除嚴重嘔吐者暫禁食4~6h(不禁水)外,均應繼續(xù)進食,以緩解病情,縮短病情,促進恢復。因腹瀉嘔吐時會流失大量水分、營養(yǎng)物質(zhì)和電解質(zhì),患兒容易脫水,因此在飲食護理方面首先要保障液體補充,根據(jù)患兒的情況來調(diào)整飲食護理[3],對于哺乳期在食用牛奶、乳制品以及母乳等混合飲食的患兒,在腹瀉期間應單純母乳喂養(yǎng),暫停輔食;對于人工喂養(yǎng)或已經(jīng)開始食用輔食患兒可喂等量的米湯或稀釋牛奶等代乳品;對于年齡較大的患兒,應清淡飲食,如米粥,宜少量多餐,忌油膩、產(chǎn)氣食物。病情穩(wěn)定和好轉(zhuǎn)可過度正常飲食,指導家屬掌握正確的喂養(yǎng)方法,告知腹瀉嘔吐與喂養(yǎng)關系密切。
1.2.2.4控制感染 對于住院腹瀉患兒,做好消毒隔離的防控工作,防止交叉感染,食用器具、衣物專用,告知家屬床旁隔離事項,尿布及時清洗,有陽光時進行陽光曝曬,必要時沸水泡燙進行消毒殺菌。
1.2.2.5皮膚護理 腹瀉患兒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發(fā)熱,因此對患兒進行嚴密的體溫監(jiān)測外,還要注意患兒的皮膚護理,對出汗較多的患兒及時更換衣服,體溫較高時可進行溫水擦浴,不但能有效降低體溫同時也增加患兒的舒適度[4];嬰幼兒宜選用柔軟布類尿布,勤更換,每次便后用溫水洗臀部并吸干,對已有尿布疹的患兒按尿布疹進行護理;告知家屬避免使用不透氣塑料布或橡膠布,注意會陰部的清潔,特別是女嬰,預防上行性尿路感染。
2 結果
經(jīng)治療,實驗組的顯效14例(46.67%)、有效16例(53.33%)、無效0例,對照組顯效11例(36.67%)、有效15例(50.00%)、無效4例(13.33%),實驗組和對照組總有效率分別為100%、86.67%,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由于嬰幼兒消化系統(tǒng)發(fā)育末夠成熟,加之機體防御能力差特別是人工喂養(yǎng)的小兒食物、食具容易被污染等因素都極容易引起小兒腹瀉[5],在日常生活中,多由于家長對小兒的喂養(yǎng)不合理、衛(wèi)生觀念差,給小兒食用不潔食物等導致小兒腹瀉。大部分家長由于對患兒腹瀉的不重視,或使用土方法延誤治療,導致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在2013年1月~3月本院就有3例1歲左右的腹瀉患兒因延誤治療而死亡。因此在臨床上通過有效的護理干預模式,對患兒特別是對家屬進行腹瀉疾病相關的健康教育[6],加強他們對疾病認知度,疾病的預防常識是護理工作者的重要任務,護士與患兒及其家屬積極進行有效溝通,掌握患兒病情變化,身體恢復情況以及心理狀態(tài),解除家屬的疑問、緊張、焦慮的心理狀態(tài),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并解決問題,有效的提高腹瀉疾病的治愈率。由此可見,良好的護理模式不僅能促進患兒疾病恢復,同時也能有效加強護患關系的融洽度。
參考文獻:
[1]胡曉愛. 淺析小兒腹瀉的預防[J].中國實用醫(yī)藥,2009,4(1):206-207.
[2]方鶴松,魏承筑,段怒誠,等.中國腹瀉病診斷治療方案[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1998,13(6):381.
[3]張芳芳,何貴蓉.小兒腹瀉的護理進展[J].護理研究,2006,20(8):2077-2079.
[4]王瓊芬.保留灌腸治療小兒腹瀉的觀察與護理[J].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2010,19(5):183-184.
[5]張彬,蔣璐杏.臨床護理路徑在小兒普外科實施的效果評價[J].護士進修雜志, 2004,19(2):138-139.
[6]崔焱.兒科護理學[M].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編輯/哈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