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通過觀察對肺癌125I粒子植入術后患者進行常規(guī)護理的護士外周血白細胞的變化情況評估護士受到的輻射損害,探討有效的輻射防護措施。方法 將我院胸外科20例護士隨機分為兩組:①實驗組,n=10;②對照組,n=10。實驗組對進行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術后患者(術后立即于植入部位體表覆蓋0.25mm鉛當量鉛橡膠防護衣)進行日常護理,對照組護理人員在本研究進行期間不接觸粒子植入術后患者。在第3個月和第個6月對實驗組和對照組護士進行外周血白細胞計數(shù)進行比較,同時對實驗組護理125I粒子植入患者前后的外周血白細胞進行比較,并觀察其有無出現(xiàn)急性輻射損傷的相關癥狀。結果 ①實驗組和對照組白細胞計數(shù)平均水平差別無明顯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3個月及6月白細胞計數(shù)平均水平較實驗前無明顯改變。②實驗組未出現(xiàn)急性輻射損傷的相關癥狀(包括皮膚粘膜改變及消化系統(tǒng)、泌尿生殖系統(tǒng)病變)。結論 對接受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療的患者(術后立即于植入體表部位覆蓋0.25mm鉛當量鉛橡膠防護衣)進行日常護理是安全的,不會對護理人員造成急性輻射損傷,是否造成慢性輻射損傷有待進一步研究。
關鍵詞:125I放射性粒子;輻射損害;輻射防護;白細胞計數(shù)
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術在肺癌治療中的應用已逐漸成熟,已成為治療無法手術的非小細胞肺癌的重要手段。125I放射粒子植入治療非小細胞肺癌效果肯定,副作用少,應用越來越廣泛。125I放射性粒子具有放射性,隨著粒子植入這一技術的廣泛應用,輻射安全的問題逐也逐漸引起我們的重視。護士工作在臨床第一線,日常護理工作中與患者長時間近距離接觸,為明確粒子植入術后患者對護士的輻射損害我們進行了如下研究: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我科自2012年6月~12月對晚期肺癌患者進行放射性粒子植入術105臺,其中最多植入粒子120顆,最少1例植入9顆,平均植入34顆。
1.2方法 選擇本科符合研究設計條件的護士20例,將其隨機分為兩組:①實驗組,n=10;②對照組,n=10。入選該項研究的護士年齡(30.75±6.57)歲,護齡(11.85±6.84)年,其中實驗組護理人員年齡(31.20±7.02)歲,護齡(12.40±7.40)年,對照組護理人員年齡(30.30±6.43)歲,護齡(11.50±6.60)年,對比組間年齡及護齡差別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年齡=0.768,P護齡=0.777)。
1.3入選標準 ① 既往無血液系統(tǒng)疾病史。②外周血白細胞計數(shù)及中性粒細胞比例均在正常范圍。③實驗前近1個月內(nèi)無相關感染性疾病病史。④無慢性皮膚粘膜疾病及消化系統(tǒng)、泌尿生殖系統(tǒng)疾病。⑤近半年來未曾服用對實驗結果造成相關影響的藥物。
實驗組護士對進行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術后患者(術后立即于植入部位體表覆蓋0.25mm鉛當量鉛橡膠防護衣)進行日常護理,對照組在本研究進行期間護理常規(guī)患者,不接觸進行粒子植入治療的患者。分別在研究開始后第3個月和第個6月對實驗組及對照組取外周血測定白細胞計數(shù),比較兩組實驗期間及實驗組護理粒子植入術后患者前后的白細胞計數(shù)變化,對白細胞計數(shù)所出現(xiàn)的動態(tài)改變進行統(tǒng)計、分析并評價護理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療后患者的護士所出現(xiàn)的輻射損傷情況,并觀察其有無出現(xiàn)急性輻射損傷的相關癥狀。
1.4統(tǒng)計學處理 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應用SPSS 13.0軟件統(tǒng)計分析,采用t檢驗和χ2檢驗,以P>0.05為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為差異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實驗組和對照組在試驗研究期間外周血白細胞計數(shù)均處于正常值范圍,個體均未出現(xiàn)白細胞計數(shù)急劇升高或者下降情況;兩組在試驗不同時間點白細胞計數(shù)平均水平差別均無明顯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員第3月和第6月白細胞計數(shù)平均水平較試驗前無明顯改變,t檢驗無明顯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護理人員第3月和第6月白細胞計數(shù)平均水平較試驗前無明顯改變,t檢驗無明顯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試驗組對接受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療的患者(術后立即于植入部位體表覆蓋0.25mm鉛當量鉛橡膠防護衣)進行日常護理,在試驗期間沒有發(fā)現(xiàn)護理人員泌尿生殖系統(tǒng)、消化系統(tǒng)及皮膚粘膜等出現(xiàn)急性輻射損傷的相關癥狀,包括排尿困難、膀胱痙攣、腹痛、腹脹、食欲下降以及皮膚粘膜炎癥、疼痛甚至潰瘍壞死等。
3討論
瘤體內(nèi)永久性植入125I 放射性粒子是一種治療惡性腫瘤的新手段,125I 放射性粒子持續(xù)釋放低能量伽馬射線,破壞腫瘤細胞的DNA雙鏈結構,從而達到治療腫瘤的目的[1]。近年來CT引導下125I 粒子植入治療晚期肺癌的療效已得到肯定[2]。隨著這一技術在臨床中的廣泛應用,輻射安全的問題逐漸引起關注,而護士員長期工作在臨床一線和患者密切接觸,125I 放射性粒子植入后患者對護士的輻射損傷及相關防護也更應該引起我們的注意。
125I 粒子所釋放的伽馬射線體內(nèi)穿透力極弱,約17mm,并且有隨距離迅速衰減的物理特性,距離1、2 cm,劑量衰減為20%和5%左右,周圍人群接受的輻射劑量很小。邵紅巖等報道,對125I粒子植入術后患者進行常規(guī)護理的護理人員1年內(nèi)累計接受的輻射量在不采取任何防護的情況下仍然低于于我國《電離輻射防護與放射源安全基本標準》規(guī)定的1年中的有效劑量[3]。但是根據(jù)輻射防護最優(yōu)化原則,應當盡量降低個人接受的輻射劑量。所以我們?nèi)孕杓訌娕R床工作中的輻射防護工作。輻射防護可從以下三方面入手:①時間防護,在護理粒子植入術后患者時應盡量縮短接觸時間;②距離防護,距離患者越近所受到的輻射強度越大,所以應盡量避免近距離接觸;③屏蔽防護,臨床上應用0.18~0.25mm厚鉛當量的屏蔽設備即能屏蔽90~99%以上的射線[4,5]。
有學者檢測了125I粒子植入術后患者周圍輻射劑量,發(fā)現(xiàn)植入術后即時皮膚表面接受到60μSv/h的放射劑量,超過了國家規(guī)定的工作人員最低接受20Sv/h的放射劑量[6],距皮膚30cm接受到15μSv/h的放射劑量[7],提示與患者距離30cm內(nèi)的進行常規(guī)護理的人員有可能受到輻射損傷;所有病例在距皮膚50 cm 時,測得的劑量已接近室內(nèi)天然本底輻射劑量,提示放射性粒子的輻射隨著與放射源距離的增大而迅速減少;所有患者在6個月后在體表0 cm 處測得的劑量已基本接近室內(nèi)天然本底劑量,提示輻射劑量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遞減。
本研究中,試驗組護理人員對接受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療的患者(植入部位體表覆蓋0.25mm 鉛當量含鉛橡膠防護衣)進行日常護理,在試驗期間沒有發(fā)現(xiàn)護理人員泌尿生殖系統(tǒng)、消化系統(tǒng)及皮膚粘膜等出現(xiàn)急性和慢性輻射損傷的相關癥狀,包括排尿困難、膀胱痙攣、腹痛、腹脹、食欲下降以及皮膚粘膜炎癥、疼痛甚至潰瘍壞死等。
血象反映了機體造血系統(tǒng)的功能狀態(tài),而血液系統(tǒng)是對輻射損傷最敏感的系統(tǒng)之一[8],出現(xiàn)輻射損傷的人員常常出現(xiàn)血液中紅細胞和白細胞數(shù)量的急劇下降,密切監(jiān)測外周血中白細胞計數(shù)可以及時發(fā)現(xiàn)和判斷血液系統(tǒng)是否出現(xiàn)異常,結合機體其他系統(tǒng)的相應癥狀判斷機體是否出現(xiàn)輻射損傷。本研究中,實驗組第3個及第6個月白細胞計數(shù)平均水平較實驗前無明顯改變,我們認為在患者植入粒子部位覆蓋0.25mm 鉛當量含鉛橡膠防護衣基本屏蔽了粒子對外的輻射劑量,對患者進行日常護理的人員基本上不會接射線的作用,因此對機體的輻射損傷及其微弱,不會產(chǎn)生相應的急性輻射損傷,在更遠的時間里是否造成慢性輻射損傷有待進一步實驗和研究。
綜上,對接受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療的患者(術后立即于植入部位體表覆蓋0.25mm鉛當量鉛橡膠防護衣)進行日常護理是安全的,不會對護理人員造成急性輻射損傷,是否造成慢性輻射損傷有待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王俊杰,莊永志.放射性粒子近距離治療腫瘤[J].中國微創(chuàng)外科雜志,2001,1(3):187-191.
[2]胡效坤,王明友,楊志國,等.CT導向下經(jīng)皮穿刺組織間植入125I放射微粒子治療中心型肺癌的應用研究[J].中華放射學雜志,2004,38(9):910~915.
[3]邵紅巖,嚴朝嫻,邵雙玲,等.125I粒子植入術后病房護士接受γ射線量研究[J].當代護士(學術版),2011,12(中旬刊):65-67.
[4]馬旺扣,許運龍,山常起,等.125I種子源治療前后周圍輻射劑量監(jiān)測[J].中華放射醫(yī)學與防護雜志,2003,23:52-53.
[5]崔璀,江宏,茹海鳳.放射性粒子植入放療及其防護[J].家庭護士,2007,5(12): 31-32.
[6]張繼勉.放射性粒子組織間永久插植放射治療的輻射防護研究[J].中國輻射衛(wèi)生,2006,12(4):407-411.
[7]卓水清,陳林,張福君,等.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術后患者周圍輻射劑量的監(jiān)測[J].癌癥,2007,26(6):666-668.
[8]申文江,徐國鎮(zhèn).放射腫瘤學新進展[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1:52-59.
編輯/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