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風邪外感、風痹 、風疹、眩暈證、呃逆、哮證均為臨床常見疾病,中醫(yī)藥在診療這些疾病方面有明顯的優(yōu)勢。\"風邪致病\"是祖國醫(yī)學病因學說的重要內容,將風之為病分為外風和內風兩類。為臨床診療提供了有效思路,其思想體現(xiàn)在臨床用藥。本文從不同\"風邪致病\"的特點,結合臨床有效用藥治療思路的分析,闡述了臨床應重視\"風邪致病\"的理論,希望有助于中醫(yī)治療疑難病水平的提高。
關鍵詞:中醫(yī)藥治療;風邪致??;臨床應用
風性輕揚,善行數(shù)變,四時均可致病,故有\(zhòng)"風為百病之長\"之說。外風的致病特點是:①風為陽邪,其性開泄,易襲陽位;②風性善行而數(shù)變;③風性主動;④風為百病之長。而內風主要是肝病變的一種表現(xiàn),可見肝陽化風、熱極生風、血虛生風[1]。本文就不同證型的風邪,闡明臨床用藥治療特點。
1風邪外感
風邪雖為六淫之首,但在不同季節(jié),常與其它當令之時氣相合而傷人。但四時六氣失常,非時之氣夾時行病毒傷人,則更易引起發(fā)病。常見傷風、風寒、風熱、風濕、風水等外風?!侗窘?jīng)》:\"風邪目盲無所見,風行周身骨節(jié)疼痛\"。中醫(yī)認為防風功效祛風解表,勝濕,止痛,解痙[2]?!侗静輩R言》認為:\"用防風辛溫輕散,潤澤不燥,能發(fā)邪從毛竅出\"。可見防風有祛風、解痰、止痛作用。其對外感風寒、風熱均有治療作用。荊芥有祛風解表作用,其性較平和,也可用于風寒、風熱癥治療。兩藥配伍應用,有很好的祛風、止痛作用。風邪外感,致絡脈失和,則頭痛,肢節(jié)疼痛。可配伍川芎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細辛也有祛風,散寒止痛,宣通鼻竅功效。其毒性可用生甘草克制。臨床在防風、荊芥祛風基礎上,根據(jù)病情適當配伍祛風熱、風寒藥物,則效果更好。
2風痹
風為百病之長,其性開泄,易襲陽位體表,且善行、數(shù)變。當體質表現(xiàn)為營虛衛(wèi)弱,肌表空疏,且肝腎不足時,此類體質患者易反復招致風邪外襲,夾雜寒、濕、熱邪,痹阻經(jīng)絡、肌骨之間,氣血運行失常。日久致筋骨受損,關節(jié)變形、疼痛。如今常用的獨活寄生湯,其用意就是用防風、羌活、獨活、細辛、川芎祛風止痛。杜仲、懷牛膝、桑寄生補益肝腎,健筋骨,增強體質,防止風邪再入。當痹證日久,風邪較重時,風邪可游走周身,致周身關節(jié)疼痛、屈伸不利。可用炮山甲\"通絡搜風\"?!侗静輳男隆氛J為其:\"善竄,專能行散,通經(jīng)絡,達病所。\"炮山甲祛風作用較強。白花蛇或烏梢蛇則\"透骨搜風\",祛風更強。《本草綱目》認為:\"白花蛇能透骨搜風……取其內走臟腑,外徹皮膚,無處不到也\"。由于蛇類藥物可使奏理開竅,祛風外出,患者服藥時,也應切忌見風。以免風邪不慎再入,反而加強病情。
3風疹
風邪易襲體表陽位,且善行、數(shù)變。故臨床皮膚風疹、濕疹,頑癬等,多與風邪有關。且這類皮膚病易病情反復。皮膚風疹常用防風、荊芥、蟬蛻、僵蠶、刺蒺藜祛風止癢?!侗静菥V目》認為:蟬蛻:\"治頭風眩暈,皮膚風熱作癢,破傷風及疔腫毒瘡\"。僵蠶:\"散風痰結核,頭風、風蟲齒痛,皮膚風瘡,丹毒作癢\"。對頑固性的麻風、頑癬、皮膚瘙癢,可用祛風作用更強的白花蛇或烏梢蛇治療。當然露蜂房也有很好的祛風作用,也可治療風邪引起的癮疹瘙癢。治療大面積濕疹,可配伍豨薟草、海風藤等祛風濕治療。
4眩暈證
此屬內風引起。\"諸風掉眩,皆屬于肝\",說明病變主要在肝。肝陰、肝血不足時,肝陽上亢,風陽上擾,風性主動,發(fā)為眩暈。臨床常用天麻丸治療。天麻可息風止痙,平肝潛陽。治療肝風內動?!墩渲槟摇氛J為天麻可\"治風虛眩暈頭痛\"。另外全蝎、蜈蚣的息風止痙作用更強?!堕_寶本草》認為全蝎:\"療諸風癮疹及中風半身不遂,口眼斜,語澀、手足抽掣\"。
5呃逆
以氣逆上沖,喉間呃呃連聲,聲短而頻,令人不能自制為主證。其病因可為飲食不節(jié)、情志不和、正氣虧虛,導致胃氣上逆形成。臨床許多頻發(fā)、頑固性呃逆,常與現(xiàn)代生活壓力大,情志不暢有關,導致肝胃不和。但是許多時候單從疏肝和胃、降逆治療,效果不明顯。筆者治療許多難治性呃逆,認為呃逆者胃氣上逆,呃呃有聲,抽掣明顯,此也與中醫(yī)的風有關。風性主動。在疏肝理氣和胃治療基礎上,配伍天麻、炙僵蠶、刺蒺藜、白芍、制南星等祛風止痙藥后,則療效明顯出現(xiàn),常服一付藥后,立竿見影。
6哮證
是一種發(fā)作性的痰鳴氣喘疾患。發(fā)作時哮鳴有聲,呼吸氣促困難,甚則喘息不能平臥。哮鳴、喉中水雞聲,其實與中醫(yī)的風性主動有關。部分哮證是因寒邪外束,痰熱內郁于肺引起。當寒熱夾雜于肺,宣降失司,易引起風動發(fā)作哮證。此時配伍炙僵蠶、 地龍祛風息風,則有助于平喘。
7結果
中醫(yī)認為風之為病可分為外風和內風兩類。外風夾雜寒、熱、濕、水致病。內風則夾雜痰、火為患。\"諸風掉眩,皆屬于肝\",肝陽上亢,風陽上擾,也常陽熱并存。在祛風、息風時還應滋陰清熱??梢?,風邪為病,不是單一的,常是復合的。盡管復雜,只要明確\"風為百病之長\",就不會被許多疑難病困惑,從祛風、息風治療,常能取得滿意療效。
參考文獻:
[1]高鵬翔.中醫(yī)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3:80.
[2]凌一揆.中藥學[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85:20.
編輯/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