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眾所周知,物權請求權,又稱物上請求權,是指物權的圓滿狀態(tài)受到妨礙或者有被妨礙之虞時,物權人為恢復其物權圓滿狀態(tài),得請求妨害人為一定行為或不為一定行為的權利。其與立權法的立法技術和價值理念緊密相關,物權請求權的訴訟時效問題涉及到于何種程度保護物權以及采取何種方式保護物權。本文的就是要通過探討及研究物權請求權的性質(zhì)與訴訟時效的客體二者之間的關系,從而得出物權請求權是否適用于訴訟時效和怎樣適用于訴訟時效的結論。
關鍵詞:物權請求權;債權請求權;訴訟時效;物權保護
首先,物權請求權是獨立的請求權。其次,物權請求權是物權的權能。在現(xiàn)代意義上,物權請求權是指物權人在其物被侵害或有可能遭受侵害時,有權請求侵害人返還原物、恢復原狀、停止侵害、消除危險、排除妨害。物權請求權是保護物權的一項專門的制度,是民法上的一項獨立請求權制度。它的特點在于,原則上不考慮相對人是否有過錯。如果物權人在其物權受到侵害或妨害的情況下,行使物權的請求權,只須證明相對人已實施了侵害或妨害其物權的行為,便可以要求相對人排除妨害、返還原物、恢復原狀。由于這些特點,使物權的請求權能夠有效地保護物權。
一、物權請求權與債權請求權的對比區(qū)別
債權請求權是指在物權受到侵害并發(fā)生財產(chǎn)損害時,物權人要求行為人賠償損失的權利,它是一種索求性、進取性的請求權。其典型的民事責任形式即是賠償損失責任。物權請求權與債權請求權是保護物權的兩種不同方法,二者的主要區(qū)別表現(xiàn)在:
(1)物權請求權的實現(xiàn)或物權性民事責任的承擔,權利人無需證明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因為,權利人僅僅要求將受到妨害的物權恢復到其完滿狀態(tài)。而受害人欲請求行為人損害賠償者,則應證明其實施侵權行為時主觀有過錯。
(2)物權請求權的實現(xiàn)不以行為人的行為造成受害人財產(chǎn)損失或其他損失為前提。而行為人承擔損害賠償責任的前提是加害人造成了受害人現(xiàn)有財產(chǎn)或非財產(chǎn)性損害。
(3)債權請求權的行使有訴訟時效的限制,而物權請求權很難適用訴訟時效。
(4)物權請求權的行使主體并不局限于物權人本身,因為物權請求權是與物密不可分的,任何對物的占有構成侵害或妨礙的,物的持有、占有者即可行使此項請求權。
一、物權請求權所涵蓋的五種類型
《民法通則》是我國國家政府及有關法律部門頒布的一步重要法律文獻。其中,它將物權請求權劃分為五種不同的類型,包括排除妨礙請求權、返還財產(chǎn)請求權、停止侵害請求權、消除危險請求權以及恢復原狀請求權五種類型。
排除妨礙請求權,又稱排除妨害請求權,是在公民生活中受到法律保護的一項重要權利。顧名思義,妨害就是指非法的、不正當?shù)男袨?,具體就是指憑借自身無權施加的設施對權利人的物或者物權造成侵害或者障礙,現(xiàn)實地阻礙了特定物的權利人行使權利。所以,消除對物權的侵害或者障礙,使得物權能夠恢復圓滿的狀態(tài)便是排除妨礙請求權的目的。關于返還財產(chǎn)請求權的性質(zhì),在理論上還存有不同的認識,有的人認為它是屬于債權性質(zhì)的不當?shù)美恼埱髾啵挥械娜苏J為它是屬于物權性質(zhì)的物上請求權;還有的人是這樣認為的,他們覺得雖然從性質(zhì)上來看,返還財產(chǎn)請求權是屬于物權性質(zhì)上的物上請求權,但是卻并不排除根據(jù)不當?shù)美颠€。再次,關于停止侵害請求權。可以這樣說,人之所以為人,理應平穩(wěn)而且自由地作為人,而又有所尊嚴地享受合適的生活,更應該得到更大限度的尊重。這不僅僅包括財產(chǎn)利益的侵害,更包括人格利益的侵害,其中包含名譽、身體和生命等等。作為人格權的名譽權,也應該和物權一樣,被看做是具有排他性的權利。第四,關于消除危險請求權。消除危險是物權保護的一項基本方式,立法例有很多。第五,關于恢復原狀請求權的性質(zhì)自古以來學界有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是物權請求權,一種認為是債權請求權,還應具體分析。
三、物權請求權與訴訟時效關系的具體分析及結論
1.權請求權是否適用于訴訟時效的考慮要素分析
為了清晰地判斷物權請求權與訴訟時效之間的關系,我們必須明確和清晰的知道物權請求權是否適用于訴訟時效的相關要素。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這四個要素來判斷排除妨害請求權、返還原物請求權以及消除危險請求權哪個適用和哪個不適用于訴訟時效。下面列舉這一判斷標準:①訴訟時效的適用對象,也就是請求權。因為請求權是適用的,而物權請求權屬于請求權的一種,雖然不至于說它屬于請求權就一定適用,但是,至少可以認為,物權請求權存在適用于訴訟時效的可能性。②需要考慮法律的公平和正義,還有秩序價值。其實法律價值之間都是有沖突的,過分注重一項價值,就不可避免的會以犧牲掉其他的價值作為代價。同樣,要探討物權請求權是否適用于訴訟時效,也就必須要看它是不是有利于實現(xiàn)法律的公平,正義以及秩序價值。不僅僅要簡單的符合,還要看如何在這三種不同的價值之間選擇和取舍,更深層次的,還要看是否是通俗易懂性和邏輯連貫性等內(nèi)在的價值。
(二)關于物權請求權與訴訟時效的關系問題結論論證
按照以上考察要素來分析,我們會發(fā)現(xiàn),斷然肯定物權請求權是否適用于訴訟時效以及斷然否定它們之間的關系都是有失偏頗的。概括而言,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①返還原物請求權是否適用于訴訟時效這一問題需要區(qū)別對待?!睹穹ㄍ▌t》和現(xiàn)行的《物權法》第34條都并沒有對返還原物請求權是否適用于訴訟時效作出規(guī)定。但是,究竟其適用不適用,還是需要區(qū)別對待的。筆者通過以上分析得出結論,認為已登記的物權產(chǎn)生的返還原物請求權不適用于訴訟時效。已經(jīng)登記的物權包含應該登記且已經(jīng)登記的動產(chǎn)物權和不動產(chǎn)物權。由這兩者派生出來的返還原物請求權都不應當適用于訴訟時效。與此相對應,未登記的物權產(chǎn)生的返還原物請求權適用于訴訟時效。”②取得時效制度存在的合理性。取得時效和訴訟時效都能實現(xiàn)督促權利人及時行使權力的作用。對于物權請求權中不適用于訴訟時效的,筆者認為應該以取得時效來填補空缺。
物權請求權是否適用于訴訟時效應該區(qū)別對待,不應一概而論。本文通過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這三個步驟一步步得出最終的結論。綜上所述,已登記的物權產(chǎn)生的物權請求權、排除妨害和消除危險請求權不適用于訴訟時效,其余物權請求權均適用,不適用的可以用取得時效來填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