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觀察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的C反應蛋白(CRP)的變化,探討C反應蛋白在SAH及并發(fā)腦血管痙攣(CVS)中的臨床意義。方法 將19例急性SAH患者分為CVS組(9例)和非CVS(10例)組,測量兩組患者第3、7、14d的CRP。結果 CVS組和非CVS組在發(fā)病后第3、7和14d的CRP水平明顯升高(P<0.01);CVS組在第7d的CRP水平明顯高于第3d,而非CVS組中CRP水平在第7d和第14d明顯低于第3d(P<0.01);CVS組在第3d、第7d和第14d的CRP水平也明顯高于非CVS組同期水平(分別為P<0.05、P<0.01、P<0.01)。結論 CRP對于病情的監(jiān)測和預后具有重要作用。
關鍵詞:C反應蛋白;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血管痙攣
C反應蛋白(CRP)是腦卒中的重要標志物,在腦梗死中的研究較多,其水平與腦梗死預后密切相關[1]。目前CRP在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SAH)患者中的研究很少,腦血管痙攣(CVS)是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后嚴重的并發(fā)癥,對患者的預后有重要影響。本文旨在觀察SAH患者CRP的變化,評估CRP在SAH及并發(fā)CVS中的作用。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自我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住院的急性SAH患者19例,所有病例均在發(fā)病后48h內(nèi)入院,其中男性13例,女性6例,平均年齡(45.2±7.5)歲。均經(jīng)頭顱CT和(或)腰椎穿刺腦脊液檢查證實,排除有合并嚴重心、肝、腎、血液系統(tǒng)、感染性疾病、妊娠、繼發(fā)性SAH、非首發(fā)性SAH、發(fā)病時昏迷的患者。按照有無并發(fā)CVS分為兩組,其中發(fā)生CVS9例(CVS組),未發(fā)生CVS10例。另選同期功能性疾病住院患者10例作為對照組,其中男7例,女3例,平均年齡(43.4±4.5)歲。
1.2方法 入院后兩組均采用一般治療(絕對臥床、鎮(zhèn)靜、止痛、吸氧、通便、生命體征監(jiān)護、防治感染及對癥處理) 、止血、減輕腦水腫、降低顱內(nèi)壓、營養(yǎng)神經(jīng)、防治應激性潰瘍、調(diào)整血壓、維持水電解質(zhì)平衡和降低血液黏稠度,口服尼莫地平(60mg/次,1次/6h)等治療。3組一般資料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3 CVS的診斷標準[2] ①SAH臨床癥狀經(jīng)治療或休息好轉后出現(xiàn)惡化或進行性加重;②意識障礙呈波動性加重或進行性加重;③出現(xiàn)偏癱、偏身感覺障礙、失語等神經(jīng)系統(tǒng)定位體征;④前3項均在24 h內(nèi)緩解;⑤腰椎穿刺和(或)腦CT排除再出血或急性腦積水;⑥TCD顯示大腦中動脈(MCA)和大腦前動脈(ACA)血流速度≥120 cm/s,大腦后動脈(PCA)血流速度≥90 cm/s。
1.4 檢測方法 SAH患者在發(fā)病后第3、7、14d清晨抽取空腹靜脈血3ml,血清CRP的水平采用我院檢驗科標準,應用速率散射比濁法進行測定。儀器及試劑均為Beckman公司產(chǎn)品,儀器為全自動特種蛋白分析儀,正常值為CRP≤8 mg/L。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用SPSS 10.0統(tǒng)計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分析,所有數(shù)據(jù)以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組內(nèi)比較采用方差分析,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SAH兩組與對照組[n=10,CRP(4.5±2.1)mg/L]比較,各期CRP水平明顯升高(P<0.01);CVS組在第7d的CRP水平明顯高于第3d,而非CVS組中CRP水平在第7d和第14d明顯低于第3d,CVS組在第3d、第7d和第14d的CRP水平也明顯高于非CVS組同期水平(分別為P<0.05、P<0.01、P<0.01)。
3討論
CRP是一種急性期反應蛋白,參與局部或全身炎癥反應。各種疾病導致的組織損傷,如感染和炎癥,可使體內(nèi)炎性反應系統(tǒng)被激活,CRP水平升高。CRP升高的水平常常與病理改變有關,因此測定CRP的水平常為炎性過程的診斷、治療和監(jiān)測提供有用的信息,反映患者對各種刺激的應激程度,是腦卒中預后的一個較有價值的標志物,可以獨立預測腦卒中的死亡率及其心血管病變的發(fā)生率。30%~60%的SAH患者可出現(xiàn)CVS,造成嚴重的缺血性損傷,甚至發(fā)生腦梗死。
SAH在蛛網(wǎng)膜下腔可引起炎癥反應,導致一些炎癥因子如IL6、CRP、TGF1等釋放。張澤蘭等[4]實驗顯示SAH后血清及CSF中IL6水平明顯升高,IL6升高與病情輕重和出血量有關,可作為觀察病情和腦血管痙攣的指標。IL6是刺激CRP產(chǎn)生的主要肝臟刺激物,本研究中SAH患者CRP水平明顯升高,可能與高水平的IL6相關。Rothoerl等[5]對SAH患者手術后8d的CRP水平進行動態(tài)觀察發(fā)現(xiàn),腦血管痙攣或延遲缺血神經(jīng)損傷組患者CRP從第3d起CRP開始明顯升高,第6d達到峰值,均值為高達160.8 mg/L,之后逐漸下降,也明顯高于同期非腦血管痙攣或延遲缺血神經(jīng)損傷組。
在本研究中,兩組患者的CRP水平在不同時期均明顯升高,無CVS組則在發(fā)病后第3d達到峰值,之后逐漸下降。但CVS組在發(fā)病第7d CRP水平最高,均值為94.6 mg/L,之后也逐漸回落,但仍維持在高水平,而且明顯高于無CVS組同期水平。這可能與本研究中CVS大多發(fā)生于SAH后3~5d,之后炎癥反應加重有關。本研究中CRP水平大大低于Rothoerl等的報道,這主要是該研究對象為手術后SAH患者,手術刺激引發(fā)的炎癥反應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CRP水平在病程中的變化類似。這些研究都表明在SAH及并發(fā)CVS患者中測量CRP水平,對于病情的監(jiān)測和預后具有重要意義,可作為一個常用的觀測指標。
綜上所述,SAH患者的血清CRP水平明顯升高,而且CVS患者的CRP水平高于非CVS患者,CRP對于病情的監(jiān)測和預后具有重要作用,可作為觀察和監(jiān)測CVS的指標之一。
參考文獻:
[1]史玉泉,周孝達.實用神經(jīng)病學[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2005:843-855.
[2]劉建民.腦血管痙攣研究進展[J].心腦血管病防治,2006,6(6):78-79.
[3]冀勇.腦血管痙攣的免疫炎癥機制與對策[J].中國臨床神經(jīng)外科雜志,2004,9(2):56-57.
[4]張澤蘭,佘秋群,何小英.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清、腦脊液白細胞介素26水平研究[J].卒中與神經(jīng)疾病,2005,12(33):34-35.
[5] Rothoerl RD, Axmann C, Pina AL,et al. Possible role of the Creactive protein and white blood cell count in the pathogenesis of cerebral vasospasm following 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J]. Neurosurg Anesthesiol,2006,18(68):72-73.
[6]Chen C,Conklin BS,Ren Z,et al.Homocysteine decreases endothelium-dependent vasore laxation in porcine arteries[J].J Surg Res,2002,102(1):22.
編輯/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