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研究橈動脈和股動脈血氣分析標本采集方式的臨床效果。方法 將246例危重患者按奇偶數(shù)隨機分成奇數(shù)組(橈動脈組)和偶數(shù)組(股動脈組)兩組,比較兩組標本采集方式的成功率、誤穿靜脈發(fā)生率、 血腫發(fā)生率、按壓時間。結果 兩組標本采集方式的成功率、誤穿靜脈發(fā)生率、 血腫發(fā)生率、按壓時間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橈動脈穿刺采集血氣分析標本創(chuàng)傷小、并發(fā)癥少,既利于患者接受,又能節(jié)約護理人員的工作時間、減少勞動強度。
關鍵詞:血氣分析;標本;采集;效果
血氣分析能反映出機體的呼吸功能和代謝功能,是診斷呼吸衰竭和酸堿平衡紊亂最可靠的指標和依據(jù)。因此,血氣分析對于各種急、危、重癥,尤其是呼吸衰竭的診斷、搶救和治療以及低氧血癥的判斷、指導氧氣治療和機械通氣等均有重要意義[1]。及時正確采集血氣分析標本是血氣分析結果是否準確的重要標準。我科2011年1月~2013年12月為246例危重患者分別采用橈動脈和股動脈采血,對兩組采血成功率、誤穿靜脈發(fā)生率、 血腫發(fā)生率、按壓時間做比較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1年1月~2013年12月住院的患者,男124例,女112例;年齡6~80歲,平均年齡43歲。均無精神系統(tǒng)疾患、出血傾向,局部皮膚無潰爛、無破損、無瘢痕、無血管畸形。先天性心臟病55例,風濕性心臟瓣膜病51例,多根多處肋骨骨折65例,肺部手術后35例,食管癌術后40例。按奇偶數(shù)隨機分成兩組,奇數(shù)組(橈動脈組)123例,其中意識清楚者106例;偶數(shù)組(股動脈組)123例,其中意識清楚者102例。
1.2方法
1.2.1患者準備 患者緊張、煩躁可使誤穿靜脈的發(fā)生率增加,同時可引起pH 值和二氧化碳分壓(PCO2)升高,影響血氣分析結果。故在操作前應向意識清楚的患者做好必要的解釋工作,取得配合。煩躁患者應請人協(xié)助,并囑患者采血前靜臥5 min。
1.2.2用物準備 將1 mL肝素(6250 U)加入生理鹽水500 mL中,取注射器抽取少許肝素液并來回抽動注射器活塞,使肝素充分潤滑注射器內(nèi)面,并排盡空氣備用。
1.2.3采血方法 股動脈組采用股動脈采血法。采用7號針頭2 mL注射器,患者應盡量保持平臥位,煩躁患者應有人協(xié)助。最好在臀部墊一軟枕,采血側下肢保持外展位,可以讓股動脈和股靜脈位置保持相對固定。觸摸股動脈搏動,選擇腹股溝韌帶下方2 cm股動脈處,以搏動點最明顯處為穿刺點。常規(guī)消毒穿刺處皮膚及操作者左手食指、中指,并用它們固定穿刺點,右手持注射器垂直從食、中指間進針,見回血至0.5 mL即可拔針,用橡皮塞隔離空氣[2-3]。局部按壓10~15 min,立即床邊監(jiān)測血氣分析結果。
橈動脈組采用橈動脈采血法。采用4.5號針頭1 mL注射器,患者取仰臥位,手心向上,手臂伸直,大拇指外展,手指掌面向下壓,使手掌背采用曲呈反弓狀,以充分暴露穿刺部位。常規(guī)消毒前臂掌側腕關節(jié)上2 cm處,即穿刺部位的皮膚和操作者的左手手指。左手手指的指尖觸摸橈動脈的搏動并固定。右手持注射器垂直刺入橈動脈見鮮紅色血液回至注射器所需的量時迅速拔針,用橡皮塞隔離空氣。局部按壓10 min,立即床邊監(jiān)測血氣分析結果。
2結果
3討論
3.1動脈穿刺時,通常以為股動脈粗,定位容易穿刺,但是股動脈周圍神經(jīng)血管比較豐富,而且解剖位置復雜,操作后按壓時間長(11.74±1.31)min,操作不慎很容易造成周圍神經(jīng)損傷和皮下血腫等并發(fā)癥,穿刺體位需平臥,而且要求穿刺側肢體外展,暴露患者較多?;颊叽嬗幸欢ǖ牟灰缽男裕é?=17.44,P<0.05);如遇到被迫端坐臥位或肥胖的患者,穿刺起來就會有一定的困難。而橈動脈穿刺有一定的優(yōu)越性,操作后止血迅速,穿刺后按壓時間短,可節(jié)約護理人員工作時間和減少勞動強度。出現(xiàn)瘀斑也可在2~3 d內(nèi)自行吸收,不會有血腫出現(xiàn),同時橈動脈穿刺時,只需暴露單手,(腕上10 cm),有利于冬季保暖。
3.2橈動脈表淺,為肌性動脈,其平滑肌細胞動作電位較低,富含有腎上腺素能受體,交感神經(jīng)興奮容易痙攣,穿刺部位痛覺敏感,同時管腔細在穿刺上也存在一定的難度,因此要求護理人員不但有較高的業(yè)務水平、熟練的操作技能,還要操作前充分的安慰好患者,取得合作。在穿刺針頭的選擇上,我們選擇4.5號針頭,穿刺前摸清動脈搏動最強處進針,穿刺上一次成功,減輕了患者對痛覺的反應。
綜上所述,小針頭橈動脈垂直穿刺采血比股動脈采血對患者的不良反應小,穿刺后按壓時間短,組織損傷術后血腫發(fā)生率小,操作簡便,要求技術性高,小針頭對患者痛覺敏感性刺激小,既能節(jié)約護理人員的工作時間,又可以減少勞動強度,而且創(chuàng)傷小,并發(fā)癥少,對呼吸困難,被迫臥位、肥胖和對老年消瘦患者及煩躁不安的患者更方便操作,在臨床護理工作中,特別是呼吸道疾病患者護理工作中,值得提倡。
參考文獻:
[1]馬希濤.呼吸內(nèi)科急癥診斷與治療[M].鄭州:河南醫(yī)科大學出版社出版,1998:192.
[2]董洪林.經(jīng)股動脈穿刺插管5 028例次分析[J].山東醫(yī)藥,2005,45(36):40-41.
[3]王國敏.采集血氣分析標本時防止空氣出現(xiàn)的對策[J].家庭護士,上半月,2006(01X):43-43.
編輯/張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