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調(diào)查自2013年9月至今,合肥地區(qū)兒童手足口病的流行特點。方法 收集2013年9月~2014年5月,我院住院和門診患者標本587例,進行病原學檢測。結(jié)果 腸道病毒EV71陽性率63.88%,顯著高于腸道病毒CVA16陽性率10.90%(P<0.05)。腸道病毒EV71和CVA16混合感染占1.36%。其他類型腸道病毒陽性率19.59%。流行高峰時間為3月~6月?;純耗挲g大多小于3歲。結(jié)論 自2013年9月至今,合肥地區(qū)兒童患手足口病主要腸道病毒EV71感染為主,流行時間主要集中在春末夏初,患兒年齡偏小。
關鍵詞:手足口病;兒童;腸道病毒71型;柯薩奇病毒A組16型
手足口?。╤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一種以手足皮膚和口腔黏膜皰疹為主要癥狀的小兒急性傳染病[1]。潛伏期3~5d,有低熱、全身不適、腹痛等前驅(qū)癥。1~2d內(nèi)口腔、咽、軟腭、頰黏膜、舌、齒齦出現(xiàn)疼痛性粟粒至綠豆大小水皰,周圍繞以紅暈,破潰成小潰瘍。同時手足亦出現(xiàn)皮疹,數(shù)目不定的水皰,除手足口外,亦可見于臀部及肛門附近,偶可見于軀干及四肢。一般經(jīng)過良好,全病程約5~10d,多數(shù)可自愈,預后良好。少數(shù)病例個別兒童可出現(xiàn)泛發(fā)性丘疹、水皰,伴發(fā)呼吸道感染、肺水腫、無菌性腦膜炎、腦炎、中毒性心肌炎及感染性休克等,甚至死亡[2]。HFMD由小RNA病毒科的腸道病毒引起,包括脊髓灰質(zhì)炎病毒、柯薩奇病毒和??刹《尽F渲幸阅c道病毒(enterovirus, EV)71型(EV71)和柯薩奇病毒(coxsackie virus, CV)A組16型(CVA16)引起的最為多見[3-4]。我院從2013年9月開始采用實時熒光PCR方法對可疑患兒進行病原學檢測,旨在給臨床診斷和治療提供可靠的依據(jù)。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收集2013年9月~2014年5月,我院感染科和重癥醫(yī)學科送檢的患兒糞便和咽拭子標本587例,其中男性381例,女性206例。手足口病診斷標準參照《實用小兒手足口病診療指南》[5]。
1.2方法 采集住院患兒的糞便標本和咽拭子標本。根據(jù)糞便的量加入2~6ml生理鹽水,劇烈震蕩制成混懸液,吸取1ml至離心管,12000rpm離心2min,取上清液備用;無菌咽拭子管中加入1ml生理鹽水,劇烈震蕩30s,擠壓拭子后,吸取所有液體備用。標本儲存于4℃冰箱,48h內(nèi)進行檢測。使用西安天隆磁珠法自動核酸提取儀及配套試劑提取病毒RNA,廣州達安基因?qū)崟r熒光PCR試劑盒檢測腸道病毒通用基因、EV71特異核酸片段和CVA16特異核酸片段[6]。操作嚴格按照說明書進行。
1.3統(tǒng)計學處理 使用SPSS Statistics 17.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2.1病原學檢測結(jié)果 一共檢測587份標本,其中男性381份,女性206份。單獨腸道病毒EV71陽性率63.88%,顯著高于腸道病毒CVA16陽性率10.90%(P<0.05)。腸道病毒EV71和CVA16混合感染占1.36%,男性多于女性。其他類型腸道病毒陽性率19.59%。見表1。
2.2患兒年齡分布 一共檢出腸道病毒陽性標本564例,患兒年齡為5個月~13歲,主要集中在小于3歲年齡段。其中EV71陽性標本375份, CVA16陽性標本64份,年齡分布二者之間無明顯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2。
2.3患兒數(shù)量的時間分布 2013年9月~2014年5月,患兒標本數(shù)量從10月~2月逐漸下降,4月開始迅速增加。5月達到最高峰,收到278份標本,其中陽性標本為268份,EV71和CVA16陽性數(shù)量比值約為7:1.。見圖1。
3 討論
手足口病作為一種兒童常見的疾病,一直被臨床醫(yī)生和研究者關注。它是一種由腸道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疾病。腸道病毒屬于小RNA病毒科、腸道病毒屬,包括脊髓灰質(zhì)炎病毒、??刹《竞涂滤_奇病毒等。在已命名的3種腸道病毒的67個型別以后發(fā)現(xiàn)的腸道病毒﹐都按腸道病毒序數(shù)編號命名﹐即68﹑69﹑70﹑71﹑72新型腸道病毒等。病毒通過人與人之間的密切接觸傳播擴散。感染者的咽部和腸中有病毒存在﹐從糞中排病毒的時間較長﹐可持續(xù)幾周。
病原學檢測結(jié)果顯示589份送檢標本,以感染腸道病毒EV71為主,其他類型腸道病毒次之,腸道病毒CVA16最少,其中還有少量病例為EV71和CVA16雙陽性感染。說明合肥地區(qū)兒童感染手足口病還是以腸道病毒EV71為主?;颊叩哪挲g從5個月~13歲,說明不同年齡的兒童都為腸道病毒的易感人群;其中94.94%的患者為6個月~3歲的兒童,這可能與該年齡段兒童喜好接觸外界環(huán)境、群聚嬉戲且不注意個人衛(wèi)生的情況有關[7]。無論是感染腸道病毒EV71、腸道病毒CVA16還是其他型腸道病毒,男性數(shù)量都多于女性,但年齡分布二者基本相同。這可能是性別造成行為特點不同引起的。手足口病發(fā)生時間分布顯示,自9月至次年3月為手足口病發(fā)生的低谷期,4月開始,病例數(shù)量迅速增多,5月達到高峰。說明手足口病的發(fā)生具有季節(jié)性,主要集中在春末至夏初的時間段。
手足口病屬自限性疾病,本病如無并發(fā)癥,預后一般良好,多在1w內(nèi)痊愈。治療原則主要為對癥治療??煞每共《舅幬锛扒鍩峤舛局胁菟幖熬S生素B、C等。有合并癥的患者可肌注丙種球蛋白。所以早期對疾病的發(fā)現(xiàn)很重要,尤其是一些隱性感染的患者,更容易成為傳染源使得周圍親密接觸者發(fā)病。所以運用實時熒光PCR的方法對可疑人群的咽拭子和糞便標本進行檢測,可以快速、敏感和特異的發(fā)現(xiàn)病原體并分型。同時我們還要加強健康宣傳教育,提高人群對手足口病的認知能力。保持室內(nèi)空氣流通,減少兒童到人口密集、衛(wèi)生條件較差的場所等,都可以避免一些潛在威脅的可能。對于各項數(shù)據(jù)的收集和分析也可為我們掌握其流行規(guī)律,對重點人群、高發(fā)季節(jié)的防控措施提供流行病學依據(jù)。
參考文獻:
[1]譚潔,何雅青,楊洪.深圳市2004年手足口病暴發(fā)疫情處理及病原學檢測[J].實用預防醫(yī)學,2005,12(6):1345-1346.
[2]Chang LY , K ing CC , Hsu KH , et al. Risk factors of enteroirus 71 infection and associated 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erpangina in children during an epidemic in Taiwan[J]. Pediatrics, 2002, 109( 6) : 88.
[3]Brown BA ,Oberste MS ,Alexander J P ,et al . Molecular epidemiology and evolution of enterovirus 71 strains isolated from 1970 to 1998[J].J Virol,1999 ,73 (12):9969-9975.
[4]趙曉光,郭金鵬,諶志強,等.腸道病毒檢測及其抗病毒藥物研究進展[J]. 中國公共衛(wèi)生, 2007,22(3):375-377.
[5]潘家華. 實用小兒手足口病診療指南[M].合肥: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41-77.
[6]肖性龍,何雅青,余以剛,等. 內(nèi)標多重熒光RT-PCR 同時檢測腸道病毒71 型和柯薩奇病毒A16 型[J].微生物學報,2009,49(1):98-104.
[7]陳德穎,林向利,楊正輝. 利用國家疾病監(jiān)測信息管理系統(tǒng)開展手足口病監(jiān)測報告[J].疾病監(jiān)測,2006,21(8):435-436.
編輯/哈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