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通過前瞻性研究,觀察白介素-11治療急性放射性口腔粘膜炎的療效。方法 將46例放療過程中出現(xiàn)了Ⅲ級放射性口腔粘膜炎的鼻咽癌同期放化療患者隨機分成試驗組和對照組各23例,試驗組予以白細胞介素11溶液含服,對照組則用VitB12、地塞米松、慶大霉素混合溶液含服,每日對口腔粘膜損傷及疼痛的程度進行評估。結(jié)果 試驗組臨床顯效率為47.8%,癥狀緩解時間(6.56±1.46)d,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 白介素111溶液含服對治療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有明顯療效。
關(guān)鍵詞:白介素-11;放射性口腔粘膜炎;鼻咽癌
局部晚期鼻咽癌的首選治療是根治性同期放化療,但同期放化療均會引起急性口腔粘膜損傷,其中中重度口腔黏膜炎影響患者生活質(zhì)量,嚴重者甚至被迫中斷治療,延長療程。故有效控制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對放化療的順利進行有重要意義。本研究中,采用白介素-11溶液含服治療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3年6月~2014年4月住院行初診治療的Ⅱ期及Ⅱ期以上鼻咽癌患者46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18例,年齡32~68歲,中位年齡46歲,卡氏評分≥80分,均行根治性同期放化療,出現(xiàn)Ⅲ級口腔黏膜炎后將患者隨機分成兩組,治療組23例,對照組23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疼痛評分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其中放射性口腔炎的分級標準參照RTOG 急性放射損傷分級標準[1]。
1.2方法 試驗組與對照組從治療開始用藥,其中試驗組用白介素-11含服溶液含服,早、中、晚餐前及睡前各20~25 mL/d含服,3 min/次,含服后30 min不進食或飲水;對照組用傳統(tǒng)配置溶液含服,方法同前。每日評估并記錄潰瘍評分情況及疼痛緩解時間。白介素-11含服溶液的配制方法為:白介素-11(巨和粒,山東齊魯制藥有限公司,1.5 mg/瓶) 1.5 mg加入100 mL生理鹽水中配制成溶液,保存于冰箱2℃~8℃冷藏;傳統(tǒng)配置溶液的配置方法為:地塞米松5 mg、慶大霉素8萬U及維生素B12 2 mg加入100 mL生理鹽水中配制成混合溶液。
1.3療效評定 黏膜潰瘍愈合療效評定:顯效:潰瘍完全愈合,紅腫消退;有效:潰瘍面積縮小,數(shù)目減少,紅腫減輕;無效:潰瘍面積無縮小或增大,數(shù)目增多,紅腫加重。疼痛NRS評分:0分無痛;1~3分輕度疼痛(疼痛不影響睡眠);4~6分中度疼痛;7~9分重度疼痛(不能入睡或睡眠中痛醒);10分劇痛。疼痛減輕療效評定:顯效:疼痛評分降低≥4分;有效:疼痛評分降低1~3分;無效:疼痛分級無降低或增加。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 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 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總有效率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jié)果
與對照組相比,試驗組治療的臨床顯效率明顯升高,疼痛緩解時間明顯縮短,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討論
放射性口腔粘膜炎是局部晚期鼻咽癌放射治療過程中最常見的急性副反應。因上皮細胞分化增殖速率較快,口腔粘膜細胞對放射線敏感性較強,故放射損傷較重,大約分次照射20 Gy后,相應部位即出現(xiàn)局部粘膜炎癥,紅腫,造成吞咽不適或疼痛,當治療劑量達到30~40 Gy時,放射線使射野內(nèi)微血管破壞,造成射野內(nèi)口腔粘膜潰瘍,同時由于放射線導致口腔內(nèi)環(huán)境改變,引起菌群失調(diào),常合并感染性炎癥反應[2]。隨著放射治療的增加,口腔黏膜炎癥反應加重,疼痛加劇, 如不能有效控制炎癥反應將會引起患者進食困難,明顯降低其生活質(zhì)量,嚴重者中斷放射治療,影響治療的順利完成。
目前,臨床上對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預防和治療尚無特效藥物,出現(xiàn)3 級以上口腔炎后多采用地塞米松聯(lián)合大劑量維生素、高蛋白營養(yǎng)和補液、抗炎等治療,并同時給于口腔清潔、利多卡因局部麻醉等,但總體療效不甚理想,尚待改進。
白介素-11是體內(nèi)生成的多效細胞因子,它能直接刺激造血干細胞和巨核祖細胞的增殖,誘導巨核細胞的成熟分化,從而升血小板,與G-CSF協(xié)同作用下有利于增強抗感染能力[3]。有研究發(fā)現(xiàn)[4],白介素-11可通過抑制細胞凋亡和提高小腸絨毛干祖細胞的有絲分裂活性促進細胞的分裂增殖抑制細胞凋亡,從而對放化療引起的胃腸道損傷具有良好的保護作用。而口腔黏膜與腸黏膜都具有不斷自我更新、快速增殖的特點。故在放射性口腔粘膜炎中應用白介素-11可發(fā)揮其修復作用,加速受損粘膜的愈合。我國有學者研究發(fā)現(xiàn)白介素-11的使用可促進黏膜潰瘍的愈合[5-6]。本研究嘗試使用含服的方法治療中重度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結(jié)果顯示,試驗組顯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且明顯縮短疼痛緩解時間,提高患者放療過程的生活質(zhì)量,更利于患者配合抗腫瘤治療。
總之,白介素-11含服液治療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療效確切,易被患者接受,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殷蔚伯,余子豪,徐國鎮(zhèn),等.腫瘤放射治療學[M].4 版.北京: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出版社,2008:1350.
[2]劉樹錚,鞠桂芝,李秀義,等.醫(yī)學放射生物學(修訂版)[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2006:6.
[3]易俊,許飚,胡若愚,等.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對瓣膜置換患者腎功能、外周血內(nèi)皮祖細胞和炎性因子的影響[J].醫(yī)學研究生學報,2012,25(4):427-429.
[4] Potten CS. Protection of the small intestinal clonogenic stem cells from radiation-induced damage by pretreatment with interleukin 11 also increases murine surviral time[J].Stem Cell,1996,14(4):452-459.
[5]黃引芳,傅深,章青,等.IL-11預防和治療頭頸部腫瘤放療性口腔黏膜反應的效果觀察[J].國際腫瘤學雜志,2010,37(1):24-27.
[6]郭戈楊,羅英,李宇,等.白介素11 聯(lián)合地塞米松治療急性放射性口腔炎的臨床觀察[J].湖南師范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3,10(4):86-88. 編輯/張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