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研究溫度對葛根中葛根素的影響。方法 以條件甲醇:水(25:75)為流動相;檢測波長為254nm,流速:1.0mL/min,用HPLC方法對其進行測定,對葛根生品及不同溫度下處理的葛根進行測定和比較。結果 所確定的含測方法穩(wěn)定可行,實驗表明溫度對葛根中的葛根素有影響,隨溫度的升高葛根素會有所降低,提示葛根的炮制過程應注意對溫度控制。
關鍵詞:葛根素;葛根;HPLC;烘制
葛根為豆科植物野葛Pueraria lobata (Wild.)Ohwi的干燥根。味甘、辛,涼。歸脾、胃、肺經(jīng)。具有解肌退熱,生津止渴,透疹,升陽止瀉等功效[1]。葛根臨床應用生熟有別。本文以葛根素為指標,研究溫度對葛根影響。
1 儀器與試劑
P230II大連依利特(UV230II紫外檢測器,EC2006-色譜數(shù)據(jù)處理工作站),1100 Series高效液相色譜儀(Agilent,美國)KQ3200超聲波清洗器(江蘇昆山)等。葛根藥材(購于開發(fā)區(qū)保健大藥房,經(jīng)鑒定符合藥典要求);葛根素對照品(批號110721-201014,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高效液相色譜用水為純凈水,甲醇為色譜純;其他試劑為分析純。
2 方法與結果
2.1葛根素的含量測定方法
2.1.1色譜條件與系統(tǒng)適用性試驗 用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為填充劑;甲醇:水(25:75)為流動相;檢測波長為254nm,流速:1.0mL/min;柱溫:30℃。理論板數(shù)按葛根素峰計算應不低于2000。
2.1.2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取本品粉末(過三號篩)約0.1g,精密稱定,置具塞錐形瓶中,精密加入30%乙醇50ml,稱定重量,加熱回流30min,放冷,再稱定重量,加30%乙醇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濾過,取續(xù)濾液,即得。
2.1.3對照品溶液制備 精密稱取葛根素對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08mg,即得。
2.1.4 空白試驗 即溶劑。
2.1.5 測定結果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供試品和空白試驗各20μL。依次進樣,在上述色譜條件下測定,記錄色譜圖。
2.2含量測定方法學考察
2.2.1標準曲線的繪制 精密稱取葛根素對照品適量,加甲醇制成0.4mg/ml的溶液。精密量取1.0、2.0、3.0、4.0、5.0ml,分別至于10mL容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搖勻。分別量取20μl,注入HPLC色譜儀中,按上述色譜條件測定,測定峰面積。以對照品溶液的進樣量為橫坐標,峰面積為縱坐標,繪制標準曲線。得回歸方程:Y=251.0X-9.2,r=0.9998。結果表明,葛根素在0.8~4.0μg之間峰面積于進樣質(zhì)量有良好的線性關系。
2.2.2精密度試驗 依法連續(xù)測定6次,RSD 為1.00%,表明本方法精密度良好。
2.2.3穩(wěn)定性試驗 取同一供試品溶液,于0、2、4、6、8、10h測定葛根素色譜峰面積,測定結果RSD為0.98%,結果表明,溶液在10h內(nèi)基本穩(wěn)定。
2.2.4重復性試驗 取樣品,按2.1項下供試品溶液制備,根據(jù)2.3項下色譜條件及檢測方法測定5次,記錄峰面積,測定結果RSD為1.33%,表明方法重復性良好。
2.2.5回收率試驗 分別精密稱取葛根樣品0.1g,加4.05mg/ml對照品1ml,按2.1.2項下方法處理,按2.1.1項下色譜條件進行測定,按外標法以峰面積計算回收率,結果RSD值為1.14%,表明方法的回收率試驗符合相關要求。
2.3葛根加熱處理的方法 供試品藥材的制備[2]取凈葛根生品50g,于粉碎機中粉碎,過篩,將粉末分成3份,留取一份作為對照,不做任何處理,編號為葛根1,其余2份分別置于玻璃皿中,編號為葛根2,3,于電熱鼓風恒溫干燥箱內(nèi)分別于100℃,120℃,烘制35min。將上述3份樣品于相同溫度、濕度條件下放置24h后,精密稱量葛根粉末1g,按前述方法進行含量測定。見表1。
2.4不同溫度對葛根素含量的影響結果 取葛根不同樣品,按2.1.2方法進行處理,按2.1.1色譜條件進行含量測定,見表2。
3 討論與結論
3.1本研究結果表明,所確定的含量測定方法,適合樣品的含量測定。
3.2目前葛根的炮制有煨制,炒制等法。其中麩煨是:①取麥麩置鍋內(nèi),用文火加熱,投入葛根片,適當翻動,至葛根片呈焦黃色,取出篩去麥麩,放涼。每葛根片100kg,用麥麩30kg(《規(guī)范》);②取葛根片,用麩炒法,炒至黃色為度(《四川》)?;垤?取滑五粉,置鍋內(nèi)加熱,倒入凈葛根片,文火微炒至表面呈黃色,取出,篩凈滑石粉(《寧夏》)。紙煨 取葛根塊,用紙裹煨法煨至紙呈焦黑色為度(《四川》)。米湯煨 取葛根片用米湯拌浸,以吸潤為度;連藥和米湯一同入鍋內(nèi)炒干,至色轉(zhuǎn)深黃褐色,即稱煨葛根。葛根16kg,用米湯6kg(《集成》)。其炒制的方法是取凈葛根片或塊,用文火炒至表面呈黃色,稍帶焦斑,取出,篩去灰屑(《江蘇》)。以上炮制過程均有加熱過程。本實驗通過烘制的方法對葛根進行作用,發(fā)現(xiàn)不同溫度作用下的葛根素的含量與未加熱葛根相比較,結果: 未加熱樣品>100℃烘品>120℃烘品,說明在不同溫度作用下,對葛根素有不同程度的影響。隨溫度的升高葛根素會有所降低,提示葛根的炮制過程應注意對溫度控制。
參考文獻:
[1]王鵬,黃偉,彭宇生.葛根炮制工藝研究[J].內(nèi)蒙古中醫(yī)藥,2007,8:15-16.
[2]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10:312-313.
編輯/哈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