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置胃管失敗的原因及對策。方法 對60例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置胃管失敗的原因分析并針對性的采取對策。結(jié)果 60例患者中置管失敗8 例,采用正確的方法后都置管成功。結(jié)論 對重型顱腦損傷患者進行胃管插入操作時掌握好正確方法,就能減少患者的痛苦,有助于插管成功。
關(guān)鍵詞:顱腦損傷;置胃管失敗;原因分析;對策
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大都嚴重損傷神經(jīng)功能,并伴有顱內(nèi)壓增高,意識障礙。因意識障礙患者不能自主進食,臨床上常采用留置胃管的方法,以保證患者營養(yǎng)供給[1]。2013年1月~12月我科共收治重型顱腦損傷患者60例,經(jīng)查咽喉部、食管無并發(fā)癥,無顱底骨折者全部留置胃管。
1臨床資料
本組60例重型顱腦損傷患者中,其中男48例,女12例;年齡18~74歲,平均46歲,受傷原因:交通事故49例,打擊4傷例,墜落傷7例。均行頭顱CT檢查,損傷部位有腦挫傷,硬膜下血腫 ,硬膜外血腫,腦內(nèi)血腫,其中行氣管切開29例。
2結(jié)果
60例患者中,有2例昏迷患者多次置管失敗,盤在口腔。5例行氣管切開的患者因痰多多次置管失敗誤入氣管,1例是恢復(fù)期老年患者,意識三級,多次置管失敗,不能順利插入,后在纖維胃鏡引導(dǎo)下置管。
3置管失敗原因分析
3.1我科以前用的是橡膠胃管,其硬度韌性差,操作中易彎曲,從而影響胃管插入,使用的患者非一次成功的2例,盤在口腔。
3.2昏迷患者,其咳嗽,吞咽反射減弱或消失,不能配合操作,粘膜感覺反應(yīng)遲鈍,另外因昏迷患者的環(huán)咽肌松弛,動作慢時胃管通過會困難,胃管尖端被推至口腔內(nèi)盤曲,致置管失敗,而且置管是一項與患者食道黏膜直接接觸的機械性侵入操作,易損傷黏膜,造成局部腫脹,疼痛。反復(fù)多次插管,易造成黏膜水腫,
3.3在29例行氣管切開的患者中,有5例患者多次置管失敗誤入氣管。聽診雙肺呼吸音有痰鳴音,
3.4醫(yī)務(wù)人員自身操作技術(shù)原因。有些護士工作時間短,置胃管少,方法不大對,經(jīng)驗不足。
3.5 1例恢復(fù)期老年患者,意識三級,多次置管失敗,不能順利插入,后在纖維胃鏡引導(dǎo)下置管,在胃鏡直示下見一大團痰痂給堵住了,給我們提出了思考:氣道濕化的問題。正常情況下呼吸道必須保持一定的濕度,才能保證纖毛的正常運動和粘液分泌,人工氣道建立后由于缺少上氣道對呼入氣體的加溫和加濕作用,易引起下呼吸道氣管黏膜干燥,分泌物粘稠,從而形成痰栓,阻塞氣道。此例患者因在空調(diào)屋,空氣濕度低,氣管插管期間氣道濕化不夠,氣道恢復(fù)正常后有段時間患者體溫一直高,但 患者拒絕飲水,氣道更加干燥。
4對策
4.1改用硅膠胃管后置管成功 硅膠胃管有導(dǎo)絲可增加置管的成功率。而且質(zhì)量輕無異味具有良好的彈性,管壁柔軟,可減少對患者胃腸道的刺激,同時也可以降低與人體組織的排異反應(yīng)[2]。雖然較普通胃管來說昂貴了些,但留置時間長(一般可留1個月),減少了患者痛苦。
4.2昏迷患者置管方法
4.2.1昏迷患者置管時應(yīng)撤去枕頭,讓患者頭向后仰,使其頭頸軀干成一條直線,用石蠟油充分潤滑胃管頭端25 cm[3]。因昏迷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舌后墜,對于病情重昏迷程度較深的患者,我們采用舌鉗裹上紗布,將舌體輕輕往外牽拉,以改善舌后墜,增加咽喉部的空間,使胃管更容易進入食道。
4.2.2另外,昏迷患者置管時按照教科書胃管插入20 cm(如抬頭過早由于頸部肌肉的牽拉使食管變窄,增加阻力,插管受阻。)左右時,托起患者的頭部30°~45°使其下頜貼近胸壁以增加咽部的通道寬度。
4.3對于行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的患者置管前充分吸痰,當胃管插入20 cm左右時,由于喉部帶有氣管套管,無法托起患者的頭部以增加咽部的通道寬度,很大程度地影響了胃管的滑行。氣管導(dǎo)管移動刺激患者氣管黏膜,會引起刺激性嗆咳等,增加了插管的難度,容易導(dǎo)致插管失敗[4]另外金屬氣管切開套管對氣管內(nèi)壁的推壓作用集中在相對薄弱的氣管后壁,使軟組織向后方突起,間接壓迫食管壁。 因此,置胃管時采取患者頭、頸、軀干在水平位,在插入胃管20 cm左右時,提起氣管導(dǎo)管0.5~1 cm并配合拔出部分氣管套管,則減輕對食管壁的間接壓。對于一次性的氣管導(dǎo)管在妥善固定情況下氣囊放氣5 mL,置管成功后立即充氣。那5例置管失敗誤入氣管的患者按上面的方法進行都置管成功。
4.4加強護士的操作技術(shù)練習 置胃管在神經(jīng)外科是一項常見的操作技術(shù),人人都應(yīng)該勝任。護士長應(yīng)該把本科室常見技術(shù)操作每月練習一個,進行考核,與績效掛鉤,同時要做好傳幫帶??剖視h上讓有經(jīng)驗的年資高的護士講講經(jīng)驗,多交流。鼓勵年輕人加強學習。
4.5對于行人工氣道的患者均要持續(xù)濕化氣道,采用推注泵,濕化液采用500 mL滅菌注射用水+2支10%Nacl配制,一般24 h滴250 mL左右,痰液稀薄者酌情減量,痰液干燥者酌情增量。
總之,在臨床工作實踐中,通過多次的操作體會,不斷吸取經(jīng)驗教訓(xùn),加強業(yè)務(wù)培訓(xùn)和學習,學習新技術(shù),新知識,從而提高置胃管成功率,減少了患者的痛苦,為患者得到及時的藥物治療和食物供給提供良好的途徑。
參考文獻:
[1]劉琰,胡悅.鼻胃管兩種固定方法效果觀察[J].中華護理雜志,2008,22(5):1288.
[2]王淑瓊.留置鼻胃管的臨床護理進展[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07,28(5):563-565.
[3]袁鳳英.顱腦損傷術(shù)后氣管切開患者留置胃管的護理[J].齊魯護理雜,2011,17(35):87-88.
[4]韓淑貞.氣管插管患者胃管置入方法的臨床研究[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9,6(10):1-4.
編輯/張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