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研究ICU重型顱腦損傷患者早期進行腸內營養(yǎng)支持的臨床效果。方法 我院選擇2010年7月~2012年7月50例發(fā)生重型顱腦損傷的患者,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的25例患者進行腸外營養(yǎng)支持,治療組的25例患者進行完全腸內營養(yǎng)支持。比較兩組患者的總蛋白、血清白蛋白以及相關并發(fā)癥情況。結果 所選患者在入院八天后,治療組患者的營養(yǎng)狀況比對照組好,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患者出現胃腸道并發(fā)癥及其他并發(fā)癥的幾率均明顯比對照組低(P<0.05),臨床預后也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結論 對ICU重型顱腦損傷的患者進行早期腸內營養(yǎng),不但可以將患者全身代謝情況改善,降低負氮平衡,同時還可以提高機體的免疫力,改善患者的預后。
關鍵詞:ICU重型顱腦損傷;早期腸內營養(yǎng);臨床應用
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在受到損傷后短時間內代謝率顯著增高,大量消耗能量,機體處于負氮平衡狀態(tài),負氮平衡導致患者損傷創(chuàng)面不易愈合,易出現貧血及機體抵抗力下降等不良后果。進行營養(yǎng)支持是不可小視的一個問題,出現營養(yǎng)障礙將嚴重威脅著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1]。最近幾年,腸內營養(yǎng)被醫(yī)療行業(yè)廣泛關注。腸內營養(yǎng)時通過胃腸道提供需要的各類營養(yǎng)物質,用以保證機體需要,可以大大的降低重型顱腦損傷后出現的并發(fā)癥,提高預后效果。我院選擇2010年7月~2012年7月50例發(fā)生重型顱腦損傷的患者,其中25例患者進行腸內營養(yǎng)支持,臨床效果較為滿意,現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我院選擇2010年7月~2012年7月50例發(fā)生重型顱腦損傷的患者,所有患者均進行了頭顱CT檢查,GCS昏迷評分不超過8分,持續(xù)12h以上。其中30例為男性,20例為女性;年齡在17~75歲,平均為(45±13)歲;所有患者均為昏迷狀態(tài)進入診室,致傷原因:43例為車禍傷,占86%;7例為高處墜落傷,占14%。損傷部位:10例為腦干損傷,占20%;9例為廣泛性腦挫傷,占18%;22例為硬膜外血腫,占44%;38例為蛛網膜下腔出血,占38%。所選患者均未見其他腹腔臟器嚴重損傷,既往無腸道疾病史及代謝型疾病史。根據住院單的單雙號將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比較兩組患者的各項基本信息,未見明顯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常規(guī)脫水及營養(yǎng)腦細胞治療,具有手術指證的患者進行手術治療?;颊呷朐汉?8h內經鎖骨下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供給的能量為脂肪乳劑和葡萄糖,脂糖比例為1:(1-1.2),適量補充微量元素和氮量,靜脈輸入配置的全營養(yǎng)混合液。治療組患者在以上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有手術指證的患者進行手術治療[2]。患者入院48h內經X線輔助下在空腸或者十二指腸內方式營養(yǎng)管,通過營養(yǎng)管向體內輸送營養(yǎng)物質,滴速控制在25~100ml/h。由于每個患者的耐受程度不同,可對滴速進行適當調整。
1.3統計學分析 進行統計學分析時采用SPSS13.0系統軟件,用(x±s)來對數據進行分析,運用t檢驗進行統計方法,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結果
患者入院8d后對其血清白蛋白進行測定,治療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為(38.1±6.77)g/L(t=4.05,P<0.01),對照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為(32.2±6.57)g/L(t=3.98,P<0.01);治療組總蛋白(TP)的值為(71.8±8.28)g/L,對照組患者的血清總蛋白為(63.4±7.62)g/L,比較兩組患者的各項指標的水平,治療組明顯高于對照組,見表1。
3 討論
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分泌大量的腎上腺皮質激素、兒茶酚胺及胰高血糖素,需要大量的能量,腸外營養(yǎng)多數情況下不能滿足顱腦損傷患者能量的消耗量,創(chuàng)傷后腸道為高代謝反應的中心器官[3]。在應激狀態(tài)下,腸道粘膜的屏障功能出現障礙,內毒素和細菌可通過粘膜屏障功能進入到體內,導致腸道內的細菌出現移位,進而導致全身感染。如長時間進行腸外營養(yǎng),腸粘膜的功能和結構的被嚴重的損傷,引起腸道菌群移位、腸粘膜萎縮,嚴重時甚至損傷免疫系統,引起各種并發(fā)癥,嚴重者甚至引起死亡。
有學者對顱腦損傷的患者進行研究,一些患者在急性期存在消化功能障礙,臨床上主要表現為胃及十二指腸功能紊亂,可增加胃潴留量,延長胃排空時間,患者容易出現嘔吐、腹脹、誤吸、腹瀉及胃內容物返流等。但是也有學者認為,遠端空腸及十二指腸與近端的十二指腸不是同一個神經支配的,可以在十二指腸遠端腸道進行腸內營養(yǎng)[4]。但是必須注意營養(yǎng)液的輸注速度以及輸注量,防止出現返流、誤吸及胃儲留等。我們實施的方法為在床邊X線輔助下放置營養(yǎng)管至十二指腸或者空腸進行營養(yǎng)支持治療,所有患者均未出現嘔吐、無腹脹及胃內容物返流等并發(fā)癥。
綜上所述,早期對患者實施腸內營養(yǎng)不但能夠將腸源性感染率降到最低值,同時防止出現其他并發(fā)癥,可有效改善患者營養(yǎng)狀態(tài),促進患者臨床癥狀恢復,同時還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住院費用和住院時間[5]。因而,對于顱腦損傷的患者給予腸內營養(yǎng)是安全、經濟有效的治療方法。
參考文獻:
[1]王琦三,魯英,尹東,等.不同營養(yǎng)方式對老年胃癌患者術后細胞免疫和肝腎功能的影響[J].新疆醫(yī)科大學學報,2010,33(01):56-59.
[2]石柳.重型顱腦損傷50例實施胃腸內營養(yǎng)支持效果分析[J].實用醫(yī)院臨床雜志,2009,6(06):731-732.
[3]卓紫虹,陳曉燕.重型顱腦損傷機械通氣患者早期腸內營養(yǎng)支持觀察[J].腸外與腸內營養(yǎng),2009, 26(04):237-238.
[4]梁大勝,杜正隆.早期腸內營養(yǎng)在重癥監(jiān)護室重型顱腦損傷中的臨床研究[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1,14(09):81-82.
[5]董發(fā)達,郝解賀,萬大海,等.早期腸內營養(yǎng)支持對重度顱腦損傷患者胃腸道作用的研究[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1,9(05):136-137.
編輯/哈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