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經腹腔鏡與膽道鏡膽總管切開取石術臨床治療效果。方法 選自2010年7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膽總管結石患者96例,給予腹腔鏡與膽道鏡膽總管切開取石術進行治療,觀察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結果 96例患者平均手術時間為(72.32±1.53)min,術后住院時間為)(6.32±1.59)d,引流管拔出時間為(4.03±0.23)d,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為2.2%,患者手術時間、術后住院時間、引流管拔出時間以及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經腹腔鏡與膽道鏡膽總管切開取石術手術安全性高,術后恢復快,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腹腔鏡;膽道鏡膽總管切開取石術;臨床應用;并發(fā)癥
伴隨著我國醫(yī)療衛(wèi)生行業(yè)的發(fā)展,微創(chuàng)技術也在不斷的發(fā)展,在針對于膽總管結石患者的臨床治療中,逐漸的應用腹腔鏡技術,并且將腹腔鏡與膽道鏡膽總管切開取石術進行聯合使用,手術效果更佳。因此,在本次的臨床研究中,針對于腹腔鏡與膽道鏡膽總管切開取石術的臨床治療效果進行了研究,現將具體的研究過程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自2010年7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膽總管結石患者96例,男性患者40例,年齡在38~72歲,平均年齡為(43.2±1.2)歲。女性患者56例,年齡在40~70歲,平均年齡為(41.2±1.1)歲。96例患者病程在5~18個月,平均病程為(9.3±1.1)個月。
1.2方法 氣管插管全麻,患者取仰臥位,常規(guī)消毒、鋪巾后,于臍上、劍突下、右肋緣下鎖骨中線和腋前線分別穿刺Trocar,劍突下為主操作孔[1]。如行膽囊切除術先用電凝鉤、超聲刀或分離鉗等解剖游離膽囊三角,處理膽囊動脈,鈦夾夾閉或用絲線結扎膽囊管,用彈簧鉗向右外側牽引膽囊。再用電凝鉤、超聲刀或剪刀充分暴露膽總管,用7號穿刺針穿刺抽出膽汁證實為膽總管后,于網膜孔處放置紗布,以防膽汁及結石漏入小網膜囊,縱行剪開膽總管10~20mm,擠出或用取石鉗取出膽總管結石,在腹腔鏡監(jiān)視下自劍突下10mm Trocar置入膽道鏡行膽總管探查和網籃套石術,隨時將結石放入標本收集袋,以防結石流失[2]。取凈結石后沖洗膽總管,選擇合適的/T0管,修剪后從劍突下戳孔置入,用分離鉗將2短臂分別置入膽總管內,膽總管切口用持針器、3-0可吸收線間斷全層縫合3~5針,然后經右肋緣下鎖骨中線5mm Trocar將/T0管引出體外,向管腔內注入生理鹽水50~60ml,觀察膽總管縫合處有無滲漏,切除膽囊,徹底止血,用生理鹽水沖洗右上腹,吸盡沖洗液[3]。小網膜孔置引流管,從右肋緣下腋前線5mm Trocar引出。取出膽囊和結石,放盡氣腹,觀察各引流管位置及戳孔有無出血??p合各切口,固定并標識各引流管。
1.3臨床觀察指標 對患者手術時間,住院時間以及引流管拔出時間、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等進行臨床觀察。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對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對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見表1、表2。
3 討論
腹腔鏡是一種微創(chuàng)技術,其主要的優(yōu)勢在于創(chuàng)傷較小,患者在手術的過程中安全性高,在腹腔鏡下手術能夠更加的準確,避免手術危險性的發(fā)生,因此,應該將腹腔鏡技術與臨床手術進行有效的結合,以進一步提高手術的效果,促進患者疾病的良好康復[2]。
在本次的臨床研究中,針對于96例患者主要采用的是腹腔鏡與膽道鏡膽總管切開取石術進行治療,對患者的手術時間,術后的住院時間、引流管的拔出時間以及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來看,采用該種手術方式手術結果較為理想,有助于患者術后的良好康復。在采用腹腔鏡與膽道鏡膽總管切開取石術進行治療的過程中,需要注意如下幾個方面:①術前檢查需要具體和全面。由于一些患者自身的身體情況,不適合進行手術治療,如果在對患者進行手術之前,沒有對患者進行全面的檢查,導致術中出現危險的情況,像,一些患者具有嚴重的心臟病,這類患者是不適合采用手術進行治療的[3];②對于手術的患者也有一定的要求,一般符合手術條件的患者應該是沒有既往的上腹部手術史;③在對醫(yī)生要求方面,一般要求醫(yī)生要具有較高的腹腔鏡技術,還需要醫(yī)生能夠采用嫻熟的技術進行膽道鏡手術,由于患者身體存在著差異,在手術的過程中常常存在著很多的異常因素,影響到手術的效果,像,一些患者在手術的過程中,出現了膽道粘膜出血的情況,要求醫(yī)生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解決,因此,在手術中需要經驗豐富技術嫻熟的醫(yī)生擔任,確保患者在手術中的安全和手術的效果[4]。
另外,在對患者進行手術之后,需要針對于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的情況進行密切觀察,如果患者出現了并發(fā)癥,要根據患者并發(fā)癥的實際類型,采取相應的藥物或者是針對性的措施進行治療,確保患者在術后發(fā)生并發(fā)癥后能夠及時的進行治療,以免影響到臨床治療的效果[5]。在患者出院后,應該建議患者注重自身的飲食和生活習慣,確?;颊叱鲈汉竽軌蜻M一步得到良好的康復[6]。
總之,通過采取腹腔鏡與膽道鏡膽總管切開取石術進行治療,患者在手術的過程中,創(chuàng)傷小,時間短,術后的恢復較快,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手術方式,患者術后的并發(fā)癥較低,在安全上,給予患者更大的保障。因此,在本次臨床治療上,應首選腹腔鏡與膽道鏡膽總管切開取石術進行治療,該種手術方式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范羿,范康川,梁旭康,等.腹腔鏡膽道鏡聯合治療膽總管結石104例報告[J]. 中華普外科手術學雜志(電子版), 2011,12(03):213-214.
[2]陶凱雄,王國斌,張杰,等.腹腔鏡下膽總管探查術治療膽囊結石并膽總管結石(附84例報告)[J]. 腹腔鏡外科雜志,2012,10(02):150-151.
[3]毛云高,魏艷翎,呂淑英.膽道鏡配合腹腔鏡在膽總管探查取石術中的應用[J]. 中國實用醫(yī)藥,2009,03(02):189-190.
[4]李峰,王波,張霞.腹腔鏡聯合膽道鏡膽總管切開取石術的臨床應用[J]. 腹腔鏡外科雜志, 2011,13(11):230-231.
[5]陳松,王松,朱育松,等.腹腔鏡聯合膽道鏡膽總管切開取石一期縫合術的臨床研究[J]. 腹腔鏡外科雜志,2010,10(01):260-261.
[6]方海星,姚紅華.腹腔鏡聯合膽道鏡行膽總管切開取石術(LCTDO)24例分析[J]. 河北醫(yī)學,2011,21(09):401-402.
編輯/哈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