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以最佳證據(jù)為基礎開展護理工作,降低留置針靜脈炎的發(fā)生率。 方法 收集資料,確定問題,檢索有關文獻,評價相關實證,制定并實施護理計劃。結果 實施循證護理后,留置針靜脈炎的發(fā)生率明顯降低。結論 在應用留置針時,應充分評估患者的血管條件,制定輸液方案,加強留置針輸液期間的護理管理,可減少靜脈炎發(fā)生率,提高輸液質量。
關鍵詞:靜脈留置針;靜脈炎;循證護理
靜脈留置針由于操作簡單、使用方便、能減少反復穿刺的痛苦、保護血管、保留靜脈通道,已廣泛應用于臨床。但由于穿刺部位不當,輸入高濃度或刺激性較強的藥物,無菌技術操作不嚴等原因,對靜脈造成損害,易出現(xiàn)靜脈炎。2013年6月~2014年5月,我們將循證護理應用于留置針靜脈炎的預防中,取得了較好效果,現(xiàn)介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2月~2014年5月在我科應用留置針的患者共836例,其中男475例,女361例,年齡23~89歲。留置針保留時間3~5d。
1.2 確定問題 應用留置針發(fā)生靜脈炎的原因有哪些;應該采取哪些干預措施避免和減少它的發(fā)生。
1.3 循證 通過檢索有關文獻,查閱靜脈留置針發(fā)生靜脈炎的相關資料,對資料的可靠性、實用性進行分析、評價,并將所獲得的證據(jù)和護理專業(yè)、技能、臨床經(jīng)驗及患者愿望與需求相結合,制定并實施護理方案。
2 循證護理
2.1 血管選擇不當
2.1.1 循證 選擇關節(jié)部位的血管置管,因關節(jié)部位活動頻繁,留置針在血管內活動易造成血管內膜的機械性刺激和損傷;下肢靜脈的靜脈瓣較多,血流緩慢、易造成藥物滯留,損傷血管內皮[1],導致靜脈炎和栓塞。
2.1.2 護理干預。合理選擇血管,避免使用下肢及靠近神經(jīng)、韌帶、關節(jié)、受傷、感染的靜脈;避免多次穿刺同一靜脈。特殊情況需要在下肢靜脈進行輸液時,應抬高下肢20~30°,加快血液回流,減輕藥物和液體對下肢靜脈的刺激。輸注高分子液體、刺激性強藥物或液體量較大時,應選擇粗大的血管,對長期輸注高滲液體及刺激性藥物者,采用外周中心靜脈導管留置。
2.2 輸注高營養(yǎng)液及刺激性藥物
2.2.1循證。高分子液體、刺激性藥物輸入會引起局部血流速度減慢,血管擴張,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刺激性藥物稀釋濃度不夠,將會增加藥物對血管壁的刺激[2],造成靜脈壁的損傷。
2.2.2 護理干預。合理選擇血管和合理安排輸液順序,正確輸入藥物及液體。在輸液過程中宜先輸入高滲或刺激性較強的藥物,后輸入等滲或刺激性較小的藥物。輸入高濃度、大分子溶液的脂肪乳、氨基酸等減慢輸液速度,并給予足夠稀釋;對于輸血患者給予另外建立靜脈通道。輸注刺激性較強的藥物后應充分沖管,減少藥液對血管壁的刺激。對長期需要胃腸外營養(yǎng)患者應采用外周中心靜脈導管留置。
2.3 輸液速度過快、日液體輸入量大于1500ml
2.3.1 循證 輸液速度過快,大于血流速度,則增加對血管壁的側壓力,易發(fā)生血管損傷。日輸入液體量超過1500ml較日輸入液體量小于1500ml易發(fā)生靜脈炎[3],大量液體輸入使血管壁受到機械性沖擊,同樣使血管內皮細胞遭到損傷。特別是在下肢靜脈內大量輸液,由于下肢靜脈瓣多,遠端血液回流緩慢,血液在血管內滯留,容易形成血栓。
2.3.2 護理干預 對計劃長期輸液患者,嚴格控制液體入量每日在1500ml以內。根據(jù)藥物性質及輸液量來調節(jié)輸液速度,持續(xù)大劑量靜脈快速輸液患者,盡量選擇深靜脈置管,避免在下肢靜脈輸液。
2.4 輸液過程中操作不當造成污染
2.4.1循證 輸液過程中輸液器具、不當?shù)呐湟翰僮鞯戎挛⒘N廴荆⒘R坏┻M入血管,可直接阻塞血管引起供血不足,局部缺血缺氧,甚至壞死,紅細胞聚集在微粒上,形成血栓而引起血管栓塞和靜脈炎。置管時未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消毒范圍小,消毒液未待干等致細菌污染穿刺點;消毒液通過皮膚滲入血管造成化學刺激致短期內出現(xiàn)穿刺點周圍紅、腫、硬結[4];穿刺技術不佳或留置針型號選擇不合理,留置針太粗導致血管壁受到刺激;對穿刺部位固定不恰當造成針頭在血管內滑動血管內膜受到損害,導致靜脈炎。
2.4.2 護理干預 配藥時嚴格執(zhí)行操作規(guī)程避免微粒污染,穿刺前嚴格檢查輸液器、留置針的包裝及有效期,如有破損或過期禁用,嚴格無菌技術操作,規(guī)范化洗手,消毒面積要超過敷料覆蓋面積,防止局部皮膚表面細菌逆行侵入血管。消毒液一定要待干后再穿刺,套管脫出部分勿再送入血管。在不影響患者治療情況下盡量選擇最小型號留置針,以減少留置針對血管的物理刺激。加強護理人員的技術培訓,提高穿刺、送管、固定技術。穿刺時,采取適當?shù)倪M針角度與速度,正確掌握送管時機與技巧,提高一次穿刺、送管成功率。
2.5 置管期間護理不當造成污染
2.5.1 循證 置管期間敷貼污染、潮濕、脫落、輸液器或肝素帽未及時更換,造成細菌污染,導致細菌性靜脈炎。
2.5.2 護理干預 觀察貼膜的情況:如發(fā)現(xiàn)貼膜有污染、潮濕、脫落時應及時更換;輸液器每日更換,在輸血、血液制品及脂肪乳劑時,每日更換肝素帽,防止造成細菌的滋生。加強對患者留置針置管期間的健康教育,告知患者置管肢體勿過度活動、碰撞、或局部摩擦;保持穿刺部位清潔干燥,預防感染;為防止液體外滲,囑患者將輸液肢體與心臟平齊或稍高;穿刺靜脈上方衣服勿過緊影響血液回流。
2.6 沖封管操作不當
2.6.1 循證 輸注大分子液體、刺激性藥物后未沖管或沖管不徹底,藥液滯留刺激血管;封管液用量過少,推注速度快、封管時未采取脈沖式正壓封管等致藥液回流,刺激靜脈壁[5],導致靜脈炎。
2.6.2 護理干預 將大分子液體、刺激性藥物于中間輸注或輸注畢用生理鹽水20ml徹底沖管后,再用5ml肝素鈉封管液脈沖式正壓封管,使封管液充滿整個管腔,推注時避免速度過快,以免損傷血管內膜。
2.7 機體免疫力低下
2.7.1 循證 免疫力低下時,患者對穿刺所造成的靜脈壁創(chuàng)傷的修復能力和對機械性刺激、化學性刺激及細菌所致局部炎癥的抗炎能力也隨之降低,使用外周靜脈留置針時易發(fā)生靜脈炎[6]。
2.7.2 護理干預 營養(yǎng)不良、免疫力低下的患者,給予加強營養(yǎng),增加機體對血管創(chuàng)傷的修復能力和對局部炎癥抗炎能力。需要靜脈高營養(yǎng)患者盡量給予深靜脈置管。
3 結果
實施循證護理后我科留置針靜脈炎發(fā)生率明顯降低。2013年6月~11月開展循證護理前我科住院患者應用留置針753例 ,并發(fā)靜脈炎69例(9.16﹪),Ⅰ度35例,Ⅱ度28例,Ⅲ度6例。2013年12月~2014年5月開展循證護理后我科住院患者應用留置針836例,并發(fā)靜脈炎33例(3.95﹪),Ⅰ度27例,Ⅱ度6例。
4 討論
應用循證護理指導護理過程,以臨床中的實踐問題為出發(fā)點,將研科成果與臨床經(jīng)驗、患者需求相結合,提高了輸液質量。護士在尋找科研證據(jù),查閱大量專業(yè)相關資料過程中也促進了專業(yè)知識的更新。循證護理的開展,提高了護理質量。
參考文獻:
[1] 劉惠玲,張明珠 .非穿刺損傷引起化療藥外滲的護理 [J].中華護理雜志,2002,37 ⑴: 571.
[2] 黃仕明,王秋梅,張昌美,等.靜脈留置針輸入刺激性藥物后兩種封管方式與靜脈炎的相關性探討 [J].吉林醫(yī)學,2009 16 (30):1761.
[3] 武海珍,鄧桂珍 靜脈留置針致靜脈炎相關因素分析及對策 [J].現(xiàn)代臨床護理,2008,7(1):28.
[4] 鄭錫莉,錢小毛.靜脈留置針污染的病原學的調查及預防對策 [J].中華醫(yī)學感染學雜志,2009 16(19):2109.
[5] 留置針靜脈炎的預防.當代護理,2010 05 45.
[6]孫偉霞,曲建平,趙耀濤. 靜脈留置針致靜脈炎的發(fā)生機理與預防措施研究 [J].中國醫(yī)學裝備,2007,04(12):38~39.編輯/王海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