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個/HP的患者120例,"/>
摘要:目的 探討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培養(yǎng)及臨床意義。方法 選擇臨床診斷為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液常規(guī)白細胞>10個/HP的患者120例,其中84例做普通培養(yǎng)藥敏實驗,淋菌及非淋菌病后前列腺炎36例,同時做前列腺液特殊培養(yǎng)及藥敏實驗。結果 普通細菌培養(yǎng)84例,無細菌生長30例占35.7%,有細菌生長54例占64.3%,其中球菌類細菌37例,占陽性病例68.5%,桿菌類細菌17例,占陽性病例31.5%。其中的36例作為特殊培養(yǎng),占25%的9例為無病原體生長,而占75%的27例為有病原體生長,其中11例為淋病奈瑟菌,在陽性病例中占40.7%,16例為支原體衣原體,在陽性病例中占59.3%。為提高耐藥率共做20種抗生素藥敏試驗。結論 對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進行藥敏試驗和前列腺培養(yǎng)對前列腺炎的臨床分析、研究及治療都有重要醫(yī)學意義。
關鍵詞:前列腺液培養(yǎng);慢性前列腺炎;藥敏試驗
1 資料與方法
1.1前列腺液的采集對象[1] ①臨床上有典型的慢性前列腺炎癥狀,表現(xiàn)有排尿癥狀,如尿頻、尿急、尿痛等;②前列腺液常規(guī)白細胞數(shù)>10個/HP;③患者具有上述臨床表現(xiàn),同時具有明顯的尿道膿性分泌物,考慮性病后前列腺炎患者,在普通培養(yǎng)的同時做前列腺液淋球菌、支原體和衣原體的特殊培養(yǎng)及藥敏試驗。
1.2培養(yǎng)與試劑 培養(yǎng)按《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guī)程》進行[2]。鑒定與藥敏采用珠海迪爾生物有限公司的體外鑒定及藥敏板。大腸埃希菌ATCC25922,金黃色葡萄球菌ATCC25923,銅綠假單胞菌ATCC27853,糞腸球菌ATCC33186均購自衛(wèi)生部臨床臨檢中心。
1.3培養(yǎng)結果 ①做普通培養(yǎng)84例,陽性例54,陽性率64.3%,其中球菌類細菌生長37例,占陽性病例68.5%,桿菌類細菌生長17例,占陽性病例31.5%。見表1;②做特殊培養(yǎng)36例,陽性27例,陽性率75%。其中淋球菌生長11例,占陽性病例的40.7%,支原體衣原體生長16例(解脲支原體9例,人型支原體例2,衣原體1例,混合感染4例),占陽性病例的59.3%。
1.4藥敏試驗結果 ①對普通培養(yǎng)陽性病例分別做20種抗生素藥敏試驗,耐藥率較高。其中表皮葡萄球菌對青霉素耐藥性增強,耐藥率為66.7%,對紅霉素耐藥率高達74%,對萬古霉素耐藥率也有3.7%。大腸埃希菌對氨芐西林的耐藥率高達90.5%,阿米卡星及呋喃妥因耐藥率較低,對亞胺培南和美羅培南敏感;②對特殊培養(yǎng)陽性病例分別做7種抗生素藥敏試驗,淋球菌對常規(guī)抗生素敏感性高,而支原體對強力霉素和美滿霉素幾乎很少出現(xiàn)耐藥。
2 討論
2.1前列腺液培養(yǎng)的意義 臨床把前列腺炎簡單分為急性或慢性細菌性前列腺炎(ABP,CBP);前列腺痛(PD)和慢性非細菌性前列腺炎(CABP)三種類型[3]。以上三種類型前列腺炎病因不同,治療方法和治療效果也不同。其中慢性細菌性前列腺炎伴有菌尿,確切的致病菌并在前列腺液(EPS)中被培養(yǎng)出來。前列腺痛(PD)和慢性非細菌性前列腺炎(CABP),尿路感染的發(fā)生率很低,在EPS培養(yǎng)中未發(fā)現(xiàn)細菌。所以由前列腺液培養(yǎng)的結果可以進行有細菌性、非細菌性及性病后前列腺炎的診斷。
2.2前列腺液培養(yǎng)的結果分析 因為對前列腺液患病者進行了篩選,因此陽性率較高,分別達64.3%和75%,普通培養(yǎng)中培養(yǎng)出來的主要是葡萄球菌類和大腸桿菌類。特殊培養(yǎng)的27例陽性患者除患有前列腺炎癥狀之外,都有典型的尿道膿性分泌物。
2.3藥敏試驗結果的分析 對前列腺液的培養(yǎng)陽性患病者同時進行藥敏試驗,根據(jù)不同的菌株,對普通培養(yǎng)陽性患者進行20種抗生素藥敏試驗,特殊培養(yǎng)陽性患者做6~8種的藥敏試驗。包括了氨基糖苷類、B-內酰胺類、氯霉素類、四球素類、喹諾酮類、大環(huán)內酯類、硝基呋喃類、磺胺類和其他抗生素藥物種類。藥敏試驗結果證明對抗生素耐藥率高。
雖然治療慢性前列腺炎的方法很多,但主要的治療藥物是抗生素。隨著青霉素和四環(huán)素類藥物的耐藥性不斷提高,如今常用喹諾酮類及磺胺類抗生素藥物。在抗生素藥物中喹諾酮能夠在EPS和前列腺組織中達到相應的濃度要求。左氧氟沙星藥物的副作用小,對大部分額革蘭陽性菌及陰性菌都有較高的抗菌活性,但其殺菌作用具有劑量依賴性,體液或組織中藥物濃度越高,抗菌活性就會越強。在藥敏中阿米卡星和呋喃妥因的耐藥性較低,在臨床中用此類藥物的幾率很少。
淋菌性前列腺炎,是由淋病奈瑟氏菌感染引起,治療主要是用抗生素。但由于抗生素的濫用和錯用,易誘導淋球菌產生耐藥性。喹諾酮類藥物為廣譜抗生素,其通過抑制細菌的DNA合成發(fā)揮作用,對淋球菌有很好的抗菌活性。第三代頭孢菌素,對耐青霉素淋球菌(包括PPNG陽性及染色體介導)有較高的療效。
由解脲支原體和人型支原體引起的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感染前列腺炎的發(fā)病率逐年升高[4]。因為長期以來臨床上廣泛應用喹諾酮類抗生藥物,致使支原體對環(huán)丙沙星耐藥性越來越高。有報告顯示,支原體對強力霉素、交沙霉素和美滿霉素的敏感性較高,可作為治療支原體引起的非淋菌性前列腺炎的首選藥物。
參考文獻:
[1]鄧春化.男科典型病例分析[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3:274-300.
[2]葉應嫵,王毓三.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guī)程[M].第2版.南方:東南大學出版社,1997.
[3]胡小朋,白文俊,等.慢性前列腺炎細菌及免疫學研究[J].中華泌尿外科雜志,2002,23(1):29-31.
[4]鄭和平,陳永鋒.性病后慢性前列性炎病原菌微生物分析[J].中國微生態(tài)雜志,1998,(10)1:38-39.編輯/哈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