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觀察中藥湯劑參苓白術散合平胃散對促進婦科腹部手術后患者胃腸功能恢復的治療效果。方法 將100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50例口服參苓白術散合平胃散中藥湯劑,對照組50例不用藥物。觀察術后患者胃腸癥狀的改善程度。結果 治療組改善情況明顯高于對照組。結論 參苓白術散合平胃散能有效的促進術后患者胃腸功能的恢復,有利于患者的康復。
關鍵詞:參苓白術散合平胃散;手術后并發(fā)癥;胃腸功能
婦科腹部手術后常因麻醉,手術操作等的刺激,使胃腸功能受到抑制,出現(xiàn)肛門不排氣、腹脹、腹痛、納呆、惡心嘔吐等一系列胃腸功能紊亂的臨床表現(xiàn),若不采用任何方法,肛門排氣時間常在術后72h左右[1]。傳統(tǒng)的西醫(yī)方法是不處理或予新斯的明,開塞露等藥物刺激胃腸功能恢復,但難以達到理想的效果。而中藥在改善術后胃腸功能,提前恢復食欲,預防術后并發(fā)癥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病例均來自我科收治的經腹手術的住院患者,共100例,為我院2012年9月~2013年12月的收治的患者。年齡為18~65歲,平均年齡為43歲,手術方式均為經腹手術,麻醉方式為持硬外麻、全麻。全部患者術后均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腹脹、腹痛、納呆、舌苔厚膩(白或黃)等胃腸功能紊亂癥狀,中醫(yī)辨證為脾虛濕阻。全部病例隨機分為治療組(50例)和對照組(50例)。
1.2方法 兩組患者手術后均常規(guī)給予禁食、水,予以抗感染、補液等對癥處理。
1.2.1治療組以參苓白術散合平胃散治療處方:黨參30g、茯苓10g、白術15g、白扁豆15g、陳皮15g、山藥15g、薏苡仁24g、蒼術10g、厚樸10g、建曲10g、萊菔子6g、甘草5g。腹脹甚者加枳殼,萊菔子,青皮;濕熱甚者加蒲公英;便秘者加制大黃,桃仁;舌苔厚膩加藿香,佩蘭。中藥湯劑由我院中藥配劑室熬制,每袋150ml,1袋/次,3次/d。
1.2.2對照組予以觀察自然恢復,囑可以少量飲水。
2 結果
兩組療效比較,治療組與對照組比較,P﹤0.05,有顯著差異性。見表1。
3 結論
婦科腹部手術后患者胃腸功能恢復,在手術后患者的康復作用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首先,肛門排氣、排便后患者能早日進食,增加營養(yǎng)物質的攝入,從而可促進切口的愈合。其次,患者可以早日下床活動,可減少腸梗阻、腸粘連的發(fā)生率,從而促進術后身體機能的盡快康復。祖國醫(yī)學認為:腹部手術后患者元氣損傷導致脾胃虛弱,脾失健運,濕濁內生,水濕穢濁之邪上犯致口苦,納呆,舌苔厚膩。術后脾胃功能失調,氣機升降失常,胃氣不降反而上逆,加之濕濁中阻,腑氣不通,亦加之術傷血絡,氣滯絡阻,則出現(xiàn)腹脹、嘔吐、排便不暢等一系列腑實癥候。參苓白術散合平胃散兩方均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參苓白術散方中人參、白術、山藥、蓮子益氣健脾,補其虛;茯苓、薏苡仁滲濕健脾;白扁豆健脾化濕和中,除其濕;砂仁芳香醒脾開胃,調其氣,行其滯;桔梗開宣肺氣,通利水道,引脾氣上升;再予甘草調和諸藥,緩急和中[2]。方中用藥甘淡平和,共奏補虛除濕、健脾行滯之效,方可濕去脾安,泄瀉自止共奏補中氣,滲濕濁,行氣滯,恢復脾胃受納與健運之職;故本方功效益氣健脾滲濕,主治脾虛夾濕證,與術后病機相吻合。而平胃散由蒼術、厚樸、陳皮、甘草組成,其中蒼術、厚樸、陳皮芳香化濕,行氣除脹;甘草甘緩和中。共奏燥濕行氣除滿之功[3]。故兩方合用共同達到健脾除濕,行氣和胃的效果。腹部手術術后脾胃得健,升清降濁的功能恢復,自然腑氣得通,術后胃腸諸證消失。故上兩方臨床上常用于調護婦產科術后各種胃腸疾患。
參考文獻:
[1]黎介壽.圍手術期處理學[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1993:152-153.
[2]段富津.方劑學[M].上海:嗨嗨可續(xù)技術出版社,2001:114-116.
[3]蔣小玲.平胃散治療胃炎的臨床觀察.[J]現(xiàn)代診斷與治療2013,24(13).編輯/哈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