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并分析臨時性中心靜脈留置管在血液透析中應用以及護理。方法 回顧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所收治的60例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靜脈置管情況以及有關護理。結果 60例血液透析患者中有2例患者由于置管并發(fā)癥的發(fā)生而拔管。結論 正確、安全且有效地應用以及維護中心靜脈置管,同時采取合理的護理方式是預防各種并發(fā)癥發(fā)生以及延長置管使用壽命的一個關鍵。
關鍵詞:臨時性中心靜脈留置管; 血液透析; 護理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of indwelling catheter in hemodialysis and nursing of temporary central venous. Method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our hospital from 2010 December~2013 year in December the hospital treated 60 cases of hemodialysis patients with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and nursing care. Results 60 cases of hemodialysis patients in 2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omplications of catheterization occurred and extubation. Conclusion Correct, safe and effective applic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while taking care to prevent all kinds of complications is reasonable and the extension of a key tube service life.
Key words:Temporary central venous catheter;Hemodialysis; Nursing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所研究的對象為我院自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所收治的60例血液透析患者,男性40例,女性20例,年齡25~80歲,其中有5例病患為頸內靜脈插管,有55例病患為股靜脈插管,使用時間為19~90d左右[1]。
1.2方法 于急診透析間實施插管,在股靜脈插管時,所用插管的長度盡量為24cm左右;插管時下肢外展、外旋,膝關節(jié)彎曲略屈曲,選擇腹股溝韌帶下方2cm,股動脈內側0.5cm處作為穿刺點,常規(guī)消毒,消毒后作局部麻醉,以穿刺針刺入皮膚并以30°~50°角進針,保持輕度負壓,見暗紅色回血后然后迅速送入導絲,沿導絲送入擴張導管,最后沿導絲送入雙腔管,以縫皮膚針將雙腔管固定在皮膚上。頸內靜脈置管,患者取去枕平臥,必要時兩肩胛處墊高,頭后仰,選擇胸鎖乳突肌的鎖骨頭和胸骨頭及鎖骨上緣共同圍成的三角形頂點作為穿刺點,常規(guī)消毒,消毒后作局部麻醉,并向下、向后、稍向外,沿胸鎖乳突肌鎖骨頭內緣試穿頸內靜脈,見暗紅色回血后,以穿刺針刺入皮膚作皮膚切口,持于注射器相連的穿刺針并也30°~50°角進針,保持輕度負壓,見暗紅色回血后令患者作淺表呼吸或暫時屏息,避免空氣進入血管內,然后迅速送入導絲,沿導絲送入擴張導管,最后沿導絲送入雙腔管,以縫皮膚針將雙腔管固定在皮膚上?;颊咴陬i內靜脈置管時,通常于右側頸內靜脈位置處插入20~25cm導引鋼絲,要注意的是不可存在阻力[2]。
1.3透析方法 根據(jù)要求對臨時性中心靜脈留置導管動靜脈接頭進行常規(guī)消毒,將肝素帽除去,事先將管內所保留的肝素以及所留血液抽出,在注入了首劑量的肝素以后直接將透析所需管路接上,實施常規(guī)透析。
1.4不同導管插管對比 不同導管插管之間的優(yōu)缺點主要如下:①股靜脈置管:其優(yōu)點為操作方便簡單、血流量相對比較充足,不容易出現(xiàn)并發(fā)癥;缺點在于病患活動不是很方便,且并發(fā)感染的機會也比較大。②頸內靜脈置管:其優(yōu)點在對于患者活動所產(chǎn)生的不利影響比較小,便于護理,且感染概率也相對比較?。蝗秉c在于穿刺難度較大,且并發(fā)癥也比較多[3]。
2 置管護理
臨時性中心靜脈留置管的護理主要如下:①常規(guī)處理:加強患者生命體征的觀察,定期測量血壓,對局部穿刺位置進行觀察,查看其是否出現(xiàn)滲血,固定好穿刺位置和導管插管位置,基于無菌要求來沖管和封管,用肝素鹽水來實施沖管。②并發(fā)癥護理:即刻并發(fā)癥和置管技術以及位置相關,在置管以后一種常見的并發(fā)癥為即刻出血,該并發(fā)癥易引起血腫形成。若患者并非明顯的凝血障礙,通常情況下局部不會出現(xiàn)滲血現(xiàn)象,此時在完成穿刺后可用紗布滾或者紙滾壓迫,通過這種方式可有效避免皮下出血問題。若股靜脈滲血比較顯著,則可采取壓迫止血的方式。如果頸內靜脈滲血采用壓迫方式不可奏效,若有必要,可將導管拔出,并且密切觀察壓迫癥狀和出血情況。在遠期并發(fā)癥上,常見并發(fā)癥就是感染,鑒于此,醫(yī)護工作人員在接通血路、封管時,應徹底消毒動靜脈管口,留置導管的接口不可所長時間地暴露于空氣中,在操作過程中應戴口罩,在透析期間所卸下的這一導管肝素帽必須要浸泡于戊二醛殺菌液或者碘伏中,不可浸泡于酒精中[4]。此外,為預防血栓形成,可定時借助于肝素鹽水來封管,若患者處在高凝狀態(tài),可利用抗凝藥物來予以治療和護理。③囑咐患者自己要保護好留置導管,且注意局部地方的衛(wèi)生,對于股靜脈插管的患者,應指導患者采取正確的大小便方式,以免插管受到污染,若插管位置存在發(fā)癢、出血或者滲液等現(xiàn)象,應及時告知相關醫(yī)護人員,堅決不可自行將插管拔出。
3 結果
在本次研究中,實施頸內靜脈置管的患者中2例失敗以后改實施股靜脈插管,有4例股靜脈置管患者在失敗后改實施頸內靜脈置管。60例血液透析患者中有2例患者由于置管并發(fā)癥的發(fā)生而拔管,拔管后經(jīng)對癥治療,癥狀所有緩解。
4 結論
在血液透析過程中,于體位構建有效且安全的血管通路是一個關鍵的環(huán)節(jié),而要想血液透析得到更好的維持,一個關鍵的因素就是動靜脈內瘺,然而在內瘺未成熟前或者急診患者,必須要構建臨時性的血管通路,以便于更好地實施治療。在本次研究中,筆者就臨時性中心靜脈留置管在血液透析中的應用以及護理進行了研究與分析,通過研究結果來看,在血液透析中應用臨時性中心靜脈留置管時,應嚴格按照要求來予以操作,同時還應做好相應的護理工作,以此有效預防各種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保證血液透析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 龍春姣,李遠明,孫永超等.透析間期抗凝對血液透析長期留置管生存壽命的影響[J].中國血液凈化,2011,10(10):535-537.
[2] 黃家蓮,梁云芳,黃金霞等.血液透析深靜脈留置管相關性感染的護理干預[J].現(xiàn)代醫(yī)院,2011,11(6):90-91.
[3] 劉惠玲.間接鎖骨下靜脈置管與頸內靜脈置管在血液透析中的比較[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z1):107-108.
[4] 苗亞琴,丁曉艷.頸內靜脈留置雙腔導管在血液透析中的應用及護理[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2010,12(7):156.
編輯/王海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