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側臥位及下壓擠血法在新生兒足跟采血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自2011年以來有關新生兒疾病篩查采血4000例。研究組為2013年1月~12月采血2000例,采用側臥位及下壓擠血法采血,對照組為2011年1月~12月采血2000例,2013年1月~12月采血2000例,采用傳統(tǒng)仰臥位及一般壓擠法采血。觀察血斑大小、個數、規(guī)則程度、一針穿刺成功率及血片合格率。結論 側臥位及下壓擠血法采血血斑大、個數少、圓而規(guī)則,一針穿刺成功率高,血片合格率高,具有良好的應用效果。
關鍵詞:側臥位;下壓擠血法;新生兒足跟采血
新生兒疾病篩查是通過血液檢查對新生兒遺傳性、代謝性缺陷性疾病進行篩查,做到早期診斷,早期治療,避免因重要臟器和可逆損害所導致的死亡或生長智力發(fā)育障礙[1]。我院在新生兒疾病篩查20年的足跟采血工作中,不斷總結采血過程中的經驗教訓,經過摸索和臨床實踐,發(fā)現要保證血片質量,提高采血成功率,不僅選擇有效采血點位置相當重要,其新生兒體位和擠血手法也是保證采血成功的關鍵。我院于2012年在新生兒的足跟采血中應用側臥位和下壓擠血法對保證血片質量,提高采血成功率取得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3年1月~12月新生兒采血2000例為研究組,2011年1月~12月新生兒采血2000例為對照組。新生兒均為足月,體重大于2500g,出生天數在3~7d,充分哺乳8次以上。
1.2方法 室內溫度24℃~26℃,濕度55%~60%。研究組新生兒取右側臥位,操作者左手小指扣住新生兒的左腳踝關節(jié)處,拇指、食指、中指握住新生兒右腳后跟,使其固定并暴露右足跟外側緣,用75%酒精消毒,直徑大于3cm以上,用無菌干棉簽擦掉殘余酒精,右手持采血針快速刺入繃緊的采血部位,用無菌干棉簽擦掉第一滴血,再在穿刺部位周圍,兩手大拇指、食指、中指垂直于皮膚,先下壓再輕松擠向穿刺點,下壓的力度比擠壓力度大,如血滴小可放松再擠一次,待血滴足夠大時,用采血片正面輕微接觸血滴,使血液自然吸入,每個血斑大于8mm,連續(xù)采集兩個血斑。整個采血過程不放松被扣住的新生兒左腳。對照組取傳統(tǒng)仰臥位,其中一腳不扣住不固定,擠血時直接擠向穿刺點,采集三個或四個血斑。其余與研究組相同。
1.3評價指標
1.3.1血片質量情況 兩組血斑大小、個數、規(guī)則程度進行數據比對,數據經χ2檢驗,觀察兩組差別是否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1.3.2一針采血成功率與標本合格率情況 兩組在穿刺成功率和送檢標本合格率進行數據比對,數據經χ2檢驗,觀察兩組差別是否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血片質量及合格率數據進行比較。研究組與對照組的P值均<0.005,根據統(tǒng)計學理論,表明其差別具有高度顯著性差異。見表1、表2。
3 討論
3.1采血方式對血片質量的影響 新生兒足跟內外側緣是采血較理想的部位,但新生兒的血容量相對集中于軀干,四肢較少,出生一周內生理性體重下降,從足跟采血有一定難度[1],因此準確的進針部位,配以良好的體位和擠血手法是成功采血的關鍵。新生兒取右側臥位,相對來說右腳處于低位,因重力作用流向右腳的血液相對較多,加上左腳的壓迫,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阻礙靜脈回流并將血液推向足跟并的作用,采血時手指垂直下壓輕擠進一步將血液聚集于足跟,使穿刺點血量多,出血快,血滴大,濾紙片滲透均勻。另外此體位有固定作用,新生兒四肢不易亂動,故血斑大而圓,規(guī)則美觀,只需取2個血斑即可符合要求,大大縮短了采血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而傳統(tǒng)臥位,新生兒哭鬧四肢亂動,有時足跟高于心臟水平,加上擠壓不當造成局部毛細血管擴張受壓,流至局部的流量緩慢不足而采血量過少,血滴到圓圈內遲遲不滲透,采集的血斑小,不規(guī)則,血斑數量至少采集3個,甚至4個,寶寶哭鬧時間長,家長不滿意。
3.2采血方式對一針采血成功率和血標本合格率的影響 重復穿刺不僅造成了采血材料的消耗和護理人員的工作壓力,而且延長了采血時間,給新生兒帶來痛苦。血標本不合格再次將新生兒召回醫(yī)院重復采血,更會引起家長的不滿,甚至造成不必要的糾紛。表2數據表明,對照組出現的上述問題的可能性大。仰臥位固定不佳,引起血滴滲透不均勻,血斑不規(guī)則,少數還因哭鬧引起胃內容物反流而出現嗆咳,造成一針采血失敗。另外仰臥位因足跟上舉,足跟血流緩慢,出現血滴小,血量不足,過度擠壓造成溶血,甚至擠出脂肪顆粒,導致血標本不合格而化驗失敗。過度擠壓、多次穿刺均會造成組織過度損傷,增加感染機會[3]。而研究組的采血方法可以降低上述情況的發(fā)生,家長滿意。
3.3本研究的局限性 成功采血與許多因素有關,如穿刺點選擇的準確性、進針深度的精確性以及操作人員的技術水平等均有關聯(lián)。本研究組和對照組對象來源于同一科室不同時期,操作人員不同,受上述因素影響,或多或少會由此帶來試驗結果的差異性。
4 結論
研究結果表明,側臥位及下壓擠血采血方法有利于保證血片質量,提高采血成功率,是一項有利的、可行的操作方法,值得臨床借鑒和推廣,以提高產科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更好地保護新生兒健康,提高我國的人口素質。
參考文獻:
[1]蘇醒.細節(jié)管理在新生兒篩查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2008,7:100-101.
[2]魏碧蓉.高級助產學[M].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02-104.
[3]蔣慧華.1856例新生兒疾病篩查的采血技巧分析[J].西南軍醫(yī),2007,9(6):1.
編輯/哈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