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提高對頸椎嗜酸性肉芽腫的認識,探討CT與MRI對該病的診斷價值。方法 回顧分析7例穿刺活檢或手術病理證實的頸椎嗜酸性肉芽腫的CT和MRI表現(xiàn)。結果 頸椎椎體呈溶骨性破壞6例,囊性破壞1例。T1WI呈等或低信號,T2WI為高信號或混雜信號;椎體呈楔形,其中5例形成椎旁軟組織腫塊表現(xiàn)袖套狀,1例累及椎弓根附件。增強MRI掃描病變及周圍軟組織明顯不均勻強化。結論 頸椎嗜酸性肉芽腫的CT及MRI表現(xiàn)有一定的特點,對于診斷及鑒別診斷有重要價值。
關鍵詞:嗜酸性肉芽腫;頸椎;CT;MRI
嗜酸性肉芽腫是一種孤立性的組織細胞的非腫瘤性質的異常分化,嗜酸性肉芽腫是朗罕氏細胞增多癥的一種表現(xiàn),由大量組織細胞增生和嗜酸性粒細胞浸潤為主的網狀內皮組織疾病。嗜酸性肉芽腫發(fā)病多見于5~10歲兒童[1],男性多于女性。好發(fā)于顱骨、脊柱、骨盆及長骨,可單發(fā)或多發(fā),脊柱也是本病好發(fā)部位。為提高對本病的認識,對7例經穿刺活檢或手術病理證實嗜酸性肉芽腫病例的CT及MRI表現(xiàn)進行回顧性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通過收集本院經穿刺活檢或手術病理證實的7例病例中,其中男6例,女1例,年齡4~25歲。主要臨床表現(xiàn):病變局部疼痛壓痛7例,雙下肢活動障礙1例。
1.2方法 7例患者均采用西門子16排螺旋CT連續(xù)容積掃描模式,掃描參數為120kv,230mA掃描,重建層厚層距均為3mm,MRI檢查采用GE.1.5T,采用橫斷、矢狀位、冠狀位,行SE序列及FRFSE序列,層厚為3mm,間距0.5mm,增強掃描采用Gd-DTPA,劑量為0.2mmol/7例均見不均勻強化,5例軟組織腫塊亦有不均勻強化。
2 結果
7例中均為單個椎體。CT表現(xiàn):7例椎體不同程度骨質破壞,邊緣不規(guī)則,椎弓根附件破壞1例,椎旁軟組織腫塊5例。MRI表現(xiàn):T1WI為等信號5例,稍低信號2例;T2WI均為高信號,其中不均勻4例,7例均呈楔形,椎體前后徑或左右徑增寬5例,硬膜囊受壓5例。增強掃描7例均見不均勻明顯強化,5例軟組織腫塊亦有不均勻強化。
3 討論
骨嗜酸性肉芽腫一般是指局限于骨的組織細胞增生癥,屬于組織細胞增生癥中的比較良性一種類型[2],本病原因不明,楊士元等[3]認為它是一種原發(fā)免疫缺陷性疾病,它能促進組織細胞增生,發(fā)生感染時,使免疫缺陷加重,但是隨年齡增大,免疫缺陷會逐漸減輕。
3.1頸椎嗜酸性肉芽腫具有影像表現(xiàn)而臨床表現(xiàn)輕微特點。本組7例有明顯骨質破壞楔形改變,其中只有1例有雙下肢活動障礙,其余主要表現(xiàn)局部疼痛和壓痛明顯。1例出現(xiàn)雙下肢活動障礙其原因可能與肉芽腫病變部位有關,病灶位于頸椎椎體后部,椎體破壞后再出現(xiàn)累及椎弓根及軟組織的形成對頸髓受壓形成的臨床癥狀。實驗室檢查:血沉加快1例,嗜酸性粒細胞增高2例。
3.2頸椎嗜酸性肉芽腫的CT及MRI表現(xiàn) 頸椎嗜酸性肉芽腫CT多表現(xiàn)為溶骨性骨質破壞,可以有椎體壓縮塌陷改變,椎體內骨質破壞,邊緣欠清晰,破壞區(qū)內常有殘存小碎骨片。MRI表現(xiàn)為椎體形態(tài)及信號改變,以及椎旁軟組織腫塊形態(tài)變化,病變強化方式,臨近椎間隙、椎間盤改變和硬膜囊受壓情況。病變在T1WI上呈低信號或等信號,T2WI呈高信號,病變信號可均勻或呈混雜信號[4]。由于椎體的很多其他病變的表現(xiàn)為類似信號變化,所示椎體的病變信號變化并不具有特異性。本組嗜酸性肉芽腫的椎旁軟組織腫塊信號與椎體本身病變信號基本一致,可以提示軟組織腫塊形成原因為病變向周圍蔓延所致。本組5例軟組織腫塊橫斷面表現(xiàn)為環(huán)帶狀,矢狀面或冠狀面呈袖套狀緊貼于椎體周圍,與其他文獻報道表現(xiàn)類似。它與惡性腫瘤在椎體周圍形態(tài)不同。鄭加賀等[5]認為\"套袖征\"征象對診斷該病有重要的診斷價值。椎體呈楔形,病變椎體前后徑或左右徑變寬,相鄰椎間隙正常或輕度增寬,在其它病變不是很常見征象。
3.3鑒別診斷 本病好發(fā)于兒童及青少年,病理發(fā)展較慢。臨床癥狀較輕和影像學表現(xiàn)不一致。主要和單個椎體惡性腫瘤,脊柱結核,椎體骨軟骨炎及椎體血管瘤相鑒別。青少年單個椎體惡性腫瘤主要以尤文氏肉瘤和淋巴瘤多見,它們均可引起椎體骨質破壞呈楔形改變,病變不累及椎間盤與該病相似,椎體惡性腫瘤椎旁軟組織呈分葉狀與嗜酸性肉芽腫套袖狀軟組織腫塊不同。頸椎結核常累及兩個或 多個椎體,易破壞終板累及椎間盤,椎間隙變窄,椎旁伴有冷膿腫,頸椎可后突畸形;MRI可見椎間盤信號改變,CT及MRI增強可見椎體椎旁冷膿腫均呈環(huán)形強化或不規(guī)則分隔強化,而嗜酸性肉芽腫通常不累及椎間盤,故椎間盤信號通常正常,有利于二者之間的鑒別。另外,MRI檢查可以清楚顯示椎體后方軟組織腫塊對于硬膜囊的壓迫程度及脊髓受壓情況,有利于指導臨床治療。頸椎骨軟骨炎多見于兒童,其表現(xiàn)與嗜酸性肉芽腫相似,但是嗜酸性肉芽腫可累及椎體及其附件,常伴有嗜酸性細胞增高。
綜上所述,CT及MRI對頸椎嗜酸性肉芽腫的診斷及鑒別診斷有重要價值。
參考文獻:
[1]吳獻華.骨嗜酸性肉芽腫的影像學分析[J].臨床放射學雜志,2003,01.
[2]吳在德. 外科學[M]. 第5版. 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1041.
[3]楊士元. 鮑桂枝. 組織細胞增生癥X線70例綜合分析[J]. 中華兒科雜志,1983,12:265.
[4]陳樺,張雪林,金科,等.脊柱嗜酸性肉芽腫的MRI表現(xiàn)[J].臨床放射學雜志,2005,24(10):900-902.
[5]鄭加賀,王秋實,魏振學,等.兒童椎體嗜酸性肉芽腫的影像診斷[J].中國臨床醫(yī)學影像診斷雜志,2002,13:50-53.
編輯/哈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