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研究大黃素對胃腺癌細胞BGC-823增殖及凋亡的影響。方法 采用細胞培養(yǎng)技術、四甲基偶氮唑藍(MTT)比色法、流式細胞技術等試驗方法,觀察大黃素對BGC-823細胞生長和凋亡的影響。結論 BGC-823細胞在大蒜素作用后生長抑制、凋亡等形態(tài)學表現,大黃素對胃癌細胞有明顯的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與大黃素的濃度和作用時間呈正相關。結論 大黃素可顯著抑制體外培養(yǎng)的胃癌細胞的生長,并具有誘導凋亡的作用,其抑制作用具有時效和量效關系。
關鍵詞:大黃素;胃癌;凋亡;細胞周期
在我國,胃癌是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占全部惡性腫瘤的第3位,占消化道腫瘤的首位。大黃素(Emodin,EM)是從大黃中提取的一種天然蒽醌類衍生物,是大黃、虎杖、何首烏、虎杖等多種中藥的有效活性成分。其具有多種生物學功能,如抗菌、抗炎、抗腫瘤、免疫抑制、降血脂、保肝利膽等。本研究探討大黃素對人胃癌細胞BGC-823細胞體外增殖和凋亡的影響,初步探討大黃素用于胃癌治療的可行性。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1.1.1細胞系 人胃癌細胞BGC-823購自中國科學院上海細胞生物研究所。
1.1.2主要試劑及儀器 胎牛血清購自杭州四季青公司,RPMI 1640購自Gibco公司;大黃素(西安天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噻唑藍(MTT)、二甲基亞砜(DMSO)、谷氨酰胺均為美國Sigma公司產品;AnnexinⅤ-FITC/PI細胞凋亡試劑盒購自Molecular BiologyChemical公司。酶聯(lián)免疫檢測儀(Bio-Rad公司),流式細胞儀(Beckman Coulter,美國貝克曼公司),離心機(Eppendorf公司),倒置顯微鏡(Olympus公司),CO2培養(yǎng)箱(日本三洋公司)。
1.2方法
1.2.1細胞培養(yǎng) 人胃癌細胞株BGC-823培養(yǎng)于含10%的胎牛血清、100U/mL青霉素和100U/mL鏈霉素的RPMI1640培養(yǎng)液中,培養(yǎng)條件為37℃、5%CO2/95%空氣,相對濕度為98%的環(huán)境,單層生長,取對數生長期細胞用于實驗。
1.2.2 MTT法檢測大黃素對胃癌細胞株BGC-823增殖的影響 取對數生長期的胃癌細胞懸液接種于96孔培養(yǎng)板,每孔100μl(含2×104個細胞),置37℃,98%濕度,5%CO2條件培養(yǎng)至細胞貼壁后,換新鮮培養(yǎng)基并加入不同濃度的大黃素(每一濃度設6個復孔)處理24、48、72h后,每孔加入90μl新鮮培養(yǎng)基和5%MTT 10μl,繼續(xù)培養(yǎng)4h后棄上清,每孔再加入100μl DMSO,振蕩10min,用酶聯(lián)免疫檢測儀測定吸光值。細胞存活率=(實驗組OD值-本底OD值)/(對照組OD值-本底OD值)×100%,實驗重復3次。
1.2.3細胞凋亡檢測 取對數生長期的胃癌細胞BGC-823接種于細胞培養(yǎng)皿,培養(yǎng)至細胞貼壁后,用不同濃度的大黃素處理48h后,消化細胞制成單細胞懸液,調整細胞密度至1×109/L。取1mL細胞,1000 r/min 4℃離心10min,棄上清液。加入1mL冷PBS,輕輕震蕩使細胞懸浮,1000 r/min 4℃離心10 min,棄上清液。將細胞重懸浮于400μl結合緩沖液,加入5μl Annexin V-F ITC,混勻后室溫避光孵育15min后,加入10μl P I于室溫避光放置5min后立即上機檢測。Annexin V-FITC/PI法分別以525nm、620nm紅色熒光和綠色熒光檢測細胞,PI作為一種可嵌入DNA雙鏈的紅色熒光物質,不能通過完整的細胞膜,對活細胞和凋亡的細胞均不能染色,但可進入壞死細胞,因此可使壞死細胞發(fā)出紅色熒光,通過熒光素標記的膜聯(lián)蛋白(用于檢測凋亡細胞外膜上的磷酯酰絲氨酸)和對細胞進行雙染色,可將凋亡細胞、活細胞和壞死細胞區(qū)分開來。經流式細胞儀測量軟件可直接測得每個樣本10000個細胞中正常細胞、早期凋亡、晚期凋亡、死亡細胞所占的比例。
1.2.4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統(tǒng)計分析方法根據實驗設計的方案而定,實驗數據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χ2檢驗和t檢驗,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形態(tài)學結果 倒置顯微鏡觀察BGC-823胃癌細胞經不同濃度大黃素處理后形態(tài)的變化并拍照。鏡下觀察發(fā)現,未經藥物處理的BGC-823胃癌細胞貼壁伸展,形態(tài)舒展,折光均勻,細胞核大而明顯(圖1A)。低濃度的水提物處理48 h后細胞收縮變小,與周圍細胞分離,細胞核周圍出現較多空泡樣結構,細胞核物質邊集(圖1B),而高濃度的大黃素作用48h后,部分細胞出現細胞核異常凝集,核固縮和凋亡小體形成等典型的細胞凋亡形態(tài)(圖1C)。
A:對照組;B:20μmol/L大黃素作用后的胃癌細胞形態(tài)學變化;C:80μmol/L大黃素作用后的胃癌細胞形態(tài)學變化
圖1 大黃素作用48h對BGC-823胃癌細胞形態(tài)學變化圖
2.2大黃素對胃癌細胞抑制增殖的作用 不同濃度大黃素處理細胞24、48、72h后MTT法檢測分析發(fā)現大黃素對該細胞的生長有明顯抑制作用,并呈時間和劑量依賴關系,并求得藥物半數抑制濃度。見表1,圖2。
圖2 不同時間不同劑量大黃素對胃癌細胞BGC-823生長抑制曲線
2.3大黃素對胃癌細胞凋亡率的影響 給予大黃素干預48h后,腫瘤細胞凋亡比例隨著藥物濃度的升高逐漸升高,活細胞比例逐漸降低(見圖3)。在一定的濃度范圍內,隨著大黃素的濃度增加,腫瘤細胞的凋亡率也增加。
對照組 10μmol/L組 20μmol/L組
40μmol/L組 60μmol/L組 80μmol/L組
圖3 不同濃度大黃素作用于BGC-823胃癌細胞
48h后的流式細胞分析結果
3 討論
胃癌是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其發(fā)生、發(fā)展不僅與腫瘤細胞分化異常、細胞增殖過度有關,而且與細胞凋亡減少有關。關注并重視胃癌治療及其研究意義重大。
現代分子生物學研究認為,細胞增殖與凋亡的失衡是腫瘤發(fā)生的重要機制。但使用中藥大黃素臨床治療腫瘤多為經驗用藥,其抗腫瘤機制報道較少。
本實驗通過分析不同濃度的大黃素作用于體外培養(yǎng)的人胃癌細胞BGC-823細胞系,發(fā)現其可以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且隨著濃度的增加和作用時間的延長,抑制率呈明顯上升的趨勢。Annexin V-FITC/PI檢測胃癌細胞的凋亡,發(fā)現不同濃度的大黃素作用于腫瘤細胞后,腫瘤細胞凋亡率明顯升高。說明大黃素可抑制胃癌細胞株BGC-823的生長作用,這種作用可能是通過促進胃癌細胞的凋亡而實現的。這為大黃素進一步用于防治胃癌提供了有用的實驗數據[1-4]。
參考文獻:
[1]王春光,劉北忠,金丹婷,等.大黃素對裸鼠體內K562細胞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及其與調控Caspase3和Caspase9表達的關系[J].中草藥,2010,41(5):751-756.
[2]李月珍,劉志新,蔡克瑞,等.高濃度蘆薈大黃素誘導胃癌細胞凋亡的作用[J].中華腫瘤防治雜志,2010,17(12):908-911.
[3]左文英,陳媛媛,蔡駿,等.大黃素抑制人結腸癌RKO、Caco-2細胞體外增殖作用的研究[J].遼寧中醫(yī)雜志,2013,40(3):580-582.
[4]孫桂斌,張萌,嚴方,等.大黃素抗腫瘤活性及相關機制研究進展[J].藥學進展,2013,37(6):248-256.
編輯/哈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