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總結(jié)1500例小兒感染性腹瀉的治療及護理方法,對于小兒腹瀉應密切觀察病情,掌握補充液體的量和速度,同時重視飲食護理,用藥護理,健康教育護理,有利于感染性腹瀉患兒康復。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均能收到滿意的治療護理效果。
關鍵詞:小兒;感染性;腹瀉;治療;護理
Abstract:To summarize 1500 cases of infantile diarrhea treatment and nursing methods for infantile diarrhea, close observation should be added, master volume and velocity of liquid, at the same time pay attention to diet nursing, medication nursing, health education and nursing, rehabilitation of children with diarrhea is conducive to infection. Effective nursing measures can receive satisfactory therapeutic and nursing care effect.
Key words: Children;Infection; Diarrhea;Treatment; Nursing
腹瀉是臨床常見疾病,小兒發(fā)病率較高,尤其是2歲以下幼兒,發(fā)生于秋冬季節(jié)的腹瀉大多為病毒性腹瀉[1]。本文以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20例腹瀉患兒為研究對象,對患兒的治療資料和護理資料進行回顧和總結(jié),現(xiàn)分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在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860例腹瀉患兒,隨機抽取1500例病毒感染性腹瀉的患兒,男女分別790例、710例,年齡3個月~5歲,平均年齡(5.6±2.5)個月。所有患兒均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腹瀉癥狀,如大便稀糊、腹部疼痛等,部分患兒伴隨嘔吐、惡心、頭痛、發(fā)熱、畏寒等癥狀。小部分患兒出現(xiàn)膿血癥狀,大便次數(shù)4~6次/d,伴隨尿液少、口干舌燥、四肢酸軟等癥狀,高熱患兒嚴重者可出現(xiàn)驚厥癥狀,由于失水嚴重,導致脫水癥狀,電解質(zhì)紊亂,甚至出現(xiàn)休克現(xiàn)象。所有患兒均經(jīng)退熱、糾正酸堿平衡、營養(yǎng)支持、補液以及抗病毒等常規(guī)治療,同時實施臨床護理,最后,1500例患兒均康復出院。
1.2典型病例 性別:男;年齡:1.5歲;臨床癥狀:嘔吐、腹瀉、發(fā)熱;病程:3d。經(jīng)身體檢查發(fā)現(xiàn),患兒的體溫為38.7℃,皮膚較為干燥,呼吸急促,唇色桃紅,有嗜睡癥狀,眼眶輕微凹陷,前囟凹陷,精神反應差,伴腹脹,經(jīng)動脈血氣監(jiān)測發(fā)現(xiàn),患兒為代謝性酸中毒及低血鉀情況,隨即進行糾正酸堿平衡靜脈補液、補鉀、補鈣等治療,遵醫(yī)囑調(diào)節(jié)輸液速度。在患兒神厥穴部位,貼上腹瀉貼,針對患兒實際情況,進行護理,無不良反應發(fā)生,共住院治療6d,康復出院。
2 護理方法
2.1病情觀察 患兒入院后,嚴密觀察患兒的體征變化及病情發(fā)展趨勢,觀察患兒的皮膚、體溫、血壓、脈搏、呼吸、面色、神志等,做好病情記錄[2]。根據(jù)患兒的臨床表現(xiàn),判斷患兒是否出現(xiàn)酸中毒癥狀,觀察患兒呼吸頻率是否加快、口唇顏色是否為桃紅色、是否出現(xiàn)嗜睡癥狀、精神是否萎靡,哭時是否有淚,眼眶是否凹陷,前囟是否凹陷,以判斷脫水情況。
2.2病情記錄 嚴密觀察患兒的答辯情況,包括大便的量、性狀、氣味、顏色及次數(shù)等,向醫(yī)生匯報患兒的病情,并向患兒家長說明大便標本如何留取,對患兒的大便標本進行培養(yǎng)和檢查。觀察患兒有無出現(xiàn)酸中毒癥狀、低血鉀癥狀等,若患兒體溫較高,應對患者進行降溫處理,采用物理降溫方式,降低患兒體溫,保持患兒衣物干爽。
2.3輸液護理 按照醫(yī)生的醫(yī)囑,對患兒進行補液治療,若患兒腹脹較嚴重,出現(xiàn)上吐下瀉癥狀,應對患兒進行靜脈補液治療,糾正患兒的酸堿失衡癥狀,確保患兒水電解質(zhì)平衡[3]??筛鶕?jù)患兒的病情決定輸液速度,嚴格觀察患兒的臨床癥狀,如果有改善,可適當調(diào)整輸液速度??蛇x擇雙歧桿菌進行口服治療,若患兒小于1歲,給予0.5g/次,若患兒1歲~3歲,給予1.0g/次,3次/d。服藥時應避免水溫過高,以免影響藥效發(fā)揮。也可用蒙脫石粉口服,應在空腹時進行口服,還可用蒙脫石粉進行灌腸,灌腸時應盡量保留15~30min。
2.4飲食護理 如果患兒嘔吐癥狀較為嚴重,應暫禁食4~6h,盡快恢復母乳及原來已經(jīng)熟悉的飲食,由少到多、由稀到稠,也可給予少量乳制品或米糊,但不可給予輔食。直至患兒腹瀉次數(shù)明顯減少,再給予白粥、面條等食物,循序漸進,逐漸增加患兒的飲食量,直至達到正常標準,但應堅持少量多餐,避免進食不易消化的食物,包括牛奶或豆?jié){等食物,防止患兒腸道脹氣[4]。
2.5皮膚護理 保持患兒的臀部衛(wèi)生,在患兒大便后,應及時清洗會陰部、肛周部,保持臀部衛(wèi)生,確?;純浩つw干燥,避免出現(xiàn)\"紅臀\"現(xiàn)象[5]。及時更換尿布,盡量選擇吸水性較好、較柔軟的尿布,若患兒出現(xiàn)\"紅臀\"現(xiàn)象,可在發(fā)紅皮膚涂上百多邦1%,同時采用神燈進行照療,時間一般為20~30min,也可涂鞣酸軟膏于臀部。
2.6感染護理 為了防止感染,應做好消毒工作和隔離工作。病毒性腹瀉主要由于感染病毒所致,具有一定的傳染性,因此,在患兒嘔吐或大便后,應妥善處理患兒的排泄物,保持病房衛(wèi)生,定時對病房進行消毒處理,對于患兒的尿布、玩具及餐具等,應及時進行清潔,然后再進行消毒[6]。采用三氧消毒機凈化室內(nèi)空氣,注意通風,為患兒進行護理,前后都要徹底清潔手部,避免出現(xiàn)交叉感染情況。
2.7健康教育 向患兒家長講解關于病毒性腹瀉的相關知識,如預防方法、治療方法等,讓家長做好預防措施,防止感染[7]。
3結(jié)論
病毒感染性腹瀉主要由病毒感染所致,對于此類患兒,醫(yī)護人員應及時留取大便標本,進行標本培養(yǎng)和檢查,為患兒的治療提供治療依據(jù)。在為患兒實施護理服務時,應嚴密觀察患兒的病情,根據(jù)醫(yī)生要求給予補液治療,根據(jù)病情調(diào)節(jié)輸液速度,避免出現(xiàn)酸堿平衡失調(diào),防止水電解質(zhì)紊亂。另外,還應對患兒家屬進行健康教育,避免交叉感染情況,以免患兒病情惡化。這樣一來不僅可以使感染性腹瀉患兒提高了治療效果,還可以減少了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本組病例在我院進行積極治療和搶救,經(jīng)過精心地護理,全部治愈,無并發(fā)癥發(fā)生,治愈率100%。
參考文獻:
[1]崔焱,兒科護理學[M],第4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年:293
[2]徐誠玲,袁寧,李鵬.小兒輪狀病毒腹瀉55例的護理[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0,10(26):6447.
[3]徐誠玲,袁寧,李鵬.小兒輪狀病毒腹瀉55例的護理[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0,02(26):308-309.
[4]劉麗英,張秀,譚文輝.感染性腹瀉患兒靜脈補液的護理[J].中國醫(yī)藥導刊,2010,10(11):74-75.
[5]周曉華.小兒輪狀病毒腹瀉的護理干預效果分析[J].廣西中醫(yī)學院學報,2011,08(01):92-93.
[6]劉志剛.36例感染性腹瀉患兒的原因分析及護理措施[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2,12(02):216-217.
[7]李珍鈺.28例感染性腹瀉患兒的護理體會[J].中國實用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11,06(14):120-121.編輯/許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