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超聲對急性闌尾炎保守治療監(jiān)測的可行性探討。方法 臨床診斷急性闌尾炎選擇保守治療者89例,治療前后均行超聲檢查,療效不滿意行手術后與病理對照。結果 ①89例臨床診斷為急性闌尾炎者超聲直接顯示的闌尾異常者75例(84%),包括?訩急性闌尾炎69例:超聲表現(xiàn)為闌尾增粗,管壁增厚、層次不清、連續(xù)性中斷,管腔擴張,彩超顯示管壁血流信號增多,其中15例闌尾管腔內見糞石;?訪闌尾周圍膿腫6例,超聲示右下腹混合性包塊,周圍脂肪組織包繞,伴腸間隙積液及淋巴結腫大。②超聲復查顯示急性闌尾炎中27.5%(19/69)闌尾區(qū)異常變化,包括18例表現(xiàn)為闌尾較前增粗,管腔擴張明顯,1例出現(xiàn)闌尾周圍膿腫;原顯示闌尾周圍膿腫中16.67%(1/6)藥物治療后膿腫消失,83.33%(5/6)行藥物治療及超聲引導下穿刺引流后治愈。結論 對于選擇保守治療的急性闌尾炎患者可行超聲監(jiān)測療效,對于闌尾周圍膿腫超聲引導下穿刺引流有效可行的方法。
關鍵詞:超聲;監(jiān)測;闌尾炎;穿刺引流
急性闌尾炎是普外科常見的急腹癥,以往主要是靠臨床癥狀結合血液分析進行診斷,價值有限,近年來發(fā)現(xiàn)超聲對急性闌尾炎有較高的診斷價值[1],且因其無輻射及性價比高的特點,在兒童、孕婦等特殊人群中成為首選檢查方式[2]。在以往的文獻報道主要為超聲對闌尾炎的診斷、漏診等方面分析,關于闌尾炎在超聲監(jiān)測及治療方面的討論較少,本文旨在動態(tài)觀察急性闌尾炎保守治療患者行超聲表現(xiàn),分析保守治療療效,并對闌尾周圍膿腫患者行超聲引導下穿刺引流。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我院2012.6~2013.9臨床診斷急性闌尾炎選擇保守治療的闌尾區(qū)超聲檢查者89例,男:女為39:50,年齡6~72歲,平均(34±7.25)歲,初次超聲檢查發(fā)病時間1~5d,保守治療后1w~1月隨診或急診復查超聲。
1.2方法 GE logic q3、GE E6、Philips iu22等多普勒超聲診斷儀,腹部探頭頻率3MHZ、高頻探頭頻率7.5~12MHZ。囑患者仰臥位,先腹部探頭于右下腹常規(guī)掃查,在可疑處切換高頻探頭掃查。對于肥胖或腸氣干擾探頭適當加壓,以便觀察。
闌尾區(qū)病變記錄內容包括:闌尾長、外徑、壁厚度及層次情況、管腔擴張或結石等情況、周圍淋巴結,闌尾區(qū)膿腫以及積液范圍,腸周脂肪情況,探頭麥氏點壓痛、反跳痛等。保守治療失敗者超聲表現(xiàn)為:闌尾較前增粗、管腔擴張較前明顯、管壁層次中斷、闌尾周圍膿腫或積液形成;闌尾周圍膿腫治療有效表現(xiàn)為膿腫范圍縮小或膿腔消失。
1.3統(tǒng)計學處理 對于年齡應用SPSS16.0分析,結果采用 x±t描述。
2結果
89例臨床診斷為急性闌尾炎者超聲直接顯示的闌尾異常者75例(84%),包括①急性闌尾炎69例:超聲表現(xiàn)(見圖A,B,C)為闌尾外徑≥6mm、管壁增厚≥3mm、層次模糊不清、連續(xù)性中斷,管腔擴張,彩超顯示管壁見豐富血流信號;其中15例闌尾管腔內顯示糞石;②闌尾周圍膿腫6例,超聲表現(xiàn)(見圖D)為:右下腹混合性包塊,周圍脂肪組織包裹,伴或不伴有腸間隙積液及闌尾區(qū)淋巴結腫大。
圖A為急性單純性闌尾炎,闌尾增粗,壁增厚水腫(箭頭),管腔未見明顯擴張。圖B為急性壞疽性闌尾炎患者,闌尾壁連續(xù)性可見中斷,擴張的管腔內見積膿(黑箭頭)及糞石(白箭頭)。圖C為急性化膿性闌尾炎,闌尾增粗,管壁明顯增厚,管腔擴張,管壁血流信號豐富,彩超顯示管壁見豐富血流信號。圖D為闌尾周圍膿腫,闌尾正常結構消失,為一混合性包塊,膿腫壁血流信號豐富。
超聲復查顯示急性闌尾炎中27.5%(19/69)闌尾區(qū)異常變化,包括18例表現(xiàn)為闌尾外徑增大,管腔擴張明顯,1例出現(xiàn)闌尾周圍膿腫。(見圖E,F(xiàn))
圖E為急性右下腹痛患者,超聲可見闌尾管壁稍增厚水腫,管腔未見明顯擴張(白箭頭示),超聲提示闌尾炎。經保守治療腹痛緩解,1w后腹痛癥狀加重伴高熱,圖F為復查闌尾超聲,可見闌尾區(qū)正常闌尾結構消失,可見一低回聲包塊(黑箭頭示),超聲提示闌尾周圍膿腫。
原顯示闌尾周圍膿腫中16.67%(1/6)藥物治療后膿腫消失,83.33%(5/6)行藥物治療及超聲引導下穿刺引流后治愈。(見圖G,H)
圖G為一闌尾膿腫患者(箭頭顯示術前液化的膿腔)行超聲引導下置管引流術后膿腔縮小(白箭頭為膿腔,黑箭頭示置入的引流管)3w后拔管治愈。
3討論
急性闌尾炎是普外科常見急腹癥,在西方發(fā)病率是7~8%,在我國為也呈逐年上升趨勢。急性闌尾炎長期主張一經診斷應及時手術,但近年來研究發(fā)現(xiàn)依據(jù)A1varado評分即病史、臨床癥狀及白細胞改變而診斷闌尾炎使闌尾陰性切除率增加,在實際臨床工作中也常常有一部分患者選擇保守治療,而延遲手術使單純闌尾切除率降低,穿孔率增加,從而使闌尾切除術后并發(fā)癥以及死亡風險亦增加[1]。故應對急性闌尾炎早期明確的診斷和及早臨床干預勢在必行,闌尾影像學檢查能為其提供重要診斷依據(jù)。
正常闌尾超聲表現(xiàn)為一端開口于回盲部的盲管狀結構,隱藏于回盲部腸管中,與周圍腸系膜及腸管回聲類似,故正常闌尾超聲難以顯示,但當有炎癥時,闌尾壁因炎性滲出而回聲減低,管壁水腫增厚,管腔擴張積膿,為超聲檢查發(fā)現(xiàn)病灶提供可能。在臨床工作中闌尾超聲檢查影響因素眾多,如:被檢者胃腸脹氣、肥胖、醫(yī)師檢查手法及對該疾病認識不足等,使得超聲在闌尾炎應用受限。在國外一項研究報道認為闌尾炎的術前影像學檢查中CT和腹腔鏡有較大的診斷價值,而超聲的檢查價值相對有限[2],在我們的研究中顯示急性闌尾炎超聲診斷符合率約84%,主要表現(xiàn)為闌尾增粗,管壁層次模糊或中斷,管腔擴張等,部分伴有臨近腸間隙積液及回盲部淋巴結腫大。超聲檢查能較好顯示腫脹闌尾及周圍膿腫等情況,為臨床診斷提供直接依據(jù),有文獻報道超聲的診斷準確性與CT/MRI相仿[3]。本研究中發(fā)現(xiàn)部分闌尾炎患者伴有闌尾區(qū)淋巴結腫大及積液等征象,在一些關于超聲間接征象的研究[4]中發(fā)現(xiàn)回盲部腸管水腫、蠕動增強、闌尾區(qū)積液、淋巴結腫大、氣體多重反射能夠提高闌尾炎的診斷率。對于復雜的超聲診斷困難的病例再進行CT或MRI掃描,這樣不僅提高臨床診斷效率,還可以減少檢查費用和患者的放射性暴露劑量。
闌尾炎一旦診斷明確應手術,但是部分患者不能耐受手術或個人意愿選擇保守治療,但是治療的療效評估急需要影像學支持,在本組研究中顯示27.5%(19/69)患者保守治療失敗,表現(xiàn)為:闌尾明顯增粗、管腔積膿較前增大或出現(xiàn)闌尾周圍膿腫,對于這類未出現(xiàn)膿腫患者則應立即手術處理,超聲給予直接而便捷的證據(jù);對于出現(xiàn)闌尾膿腫患者行超聲引導下穿刺置管引流術不僅創(chuàng)傷小達到緩解癥狀的目的,還為擇期手術創(chuàng)造條件。
超聲檢查無輻射及性價比高的特點,可反復檢查,尤其是孕婦及兒童,超聲起著無可替代的作用,用于闌尾炎的保守治療的療效監(jiān)測,超聲可以反復使用動態(tài)觀察,及時便捷的提供療效的客觀證據(jù),一旦出現(xiàn)保守治療失敗征象選擇手術或超聲介入手術處理。
參考文獻:
[1]Birnbaum BA,Wilson SR.Appendicitis at the millennium[J].Radiology.2002,215(2):337-48.
[2]UnlüC,de Castro SM,Tuynman JB,et al.Evaluating routine diagnostic imaging in acute appendicitis[J].Int J Surg,2009,7(5):451-455.
[3]趙威武,孫厚坦,徐曉燕,等.闌尾炎的超聲診斷及漏誤診原因分析[J].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雜志.2009,25(S1),108-10.
[4]張魁,俞子東,呂銀祥,等.急性闌尾炎的超聲間接征象分析[J].中國臨床醫(yī)學影像雜志.2011,22(3):204-07.
編輯/許言